蓝光技术规格标准介绍
蓝光光盘的硬件结构规格标准
蓝光光盘采用了波长为405纳米的蓝紫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而常规DVD和CD使用红色和近红外激光分别是650纳米和780纳米。蓝紫色激光波长更短,可以在12cm大小的CD或者DVD光盘上存储更多的信息。
蓝光光盘的尺寸和容量标准 | |||
类型 |
物理尺寸 |
单层容量 |
双层容量 |
标准光盘 |
直径12cm,单面 |
25GB |
50GB |
迷你光盘 |
直径8cm,单面 |
7.8GB |
15GB |
通过降低波长,缩小刻写孔径,同时覆盖层更薄,以避免不必要的光学效应,让激光束集中在一个较小区域,这使得同一块区域可以存储更多数据。对于蓝光光盘,刻写孔径大小是580纳米。随着蓝光编码技术的改进,蓝光光盘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蓝光25GB和200GB两种光盘
由于蓝光光盘数据层接近光盘的表面,相对于DVD来说更容易刮伤,因此需要放置在塑料盒里进行保护。
TDK公司是第一家开发有蓝光光盘保护涂层的,这种保护层名为Durabis。另外,索尼和松下的蓝光烧录方法已经包括专门的保护涂层,其中索尼的可擦写媒体是通过旋转式涂布方法来加上防刮伤及抗静电涂层。Verbatim则有独家的防刮伤涂布技术,可以进行蓝光光盘的刻录和擦写。
蓝光光盘刻录速度 | ||||
光驱速度
|
码率 |
刻录时间(分钟) | ||
Mbit/s |
MB/s |
单层 |
双层 | |
1× |
36 |
4.5 |
90 |
180 |
2× |
72 |
9 |
45 |
90 |
4× |
144 |
18 |
23 |
45 |
6× |
216 |
27 |
15 |
30 |
8× |
288 |
36 |
12 |
23 |
12× |
432 |
54 |
8 |
15 |
蓝光光盘软件编码规格标准
编码是一种使音频和视频数据存储更有效率的压缩方案,可以有效地优化低空间的使用或每兆字节的质量,编码包括有损和无损两种压缩技术。如果把蓝光光盘比喻成一个大抽屉,音频视频数据比喻成很多文件,那么编码技术就相当于把文件有序高效地排列存放的方式。
BD-ROM规范化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对硬件解码器(即播放器)和电影制作软件(即内容)都兼容的编解码技术。对于视频来说,所有的播放器都必须支持MPEG-2、H.264/MPEG-4 AVC以及SMPTE VC-1等。MPEG-2是普通DVD常用的编解码技术,允许向后兼容。MPEG-4 AVC由MPEG和VCEG开发。VC-1是一种由微软开发的编解码技术。BD-ROM所存储的视频格式必须是着这三种编解码技术之一,多种编解码技术在一张光盘中使用是不允许的。
蓝光光盘数据存储编码格式 | |||
画面分辨率 |
帧率 |
画面比例 |
编码格式 |
1920×1080 |
59.94-i,50-i |
16:9 |
|
1920×1080 |
24-p,23.976-p |
16:9 |
|
1920×1080 |
24-p,23.976-p |
2.4:1 |
|
1440×1080 |
59.94-i,50-i |
16:9 |
仅MPEG-4 AVC/SMPTE VC-1 |
1440×1080 |
24-p,23.976-p |
16:9 |
仅MPEG-4 AVC/SMPTE VC-1 |
1280×720 |
59.94-p,50-p |
16:9 |
|
1280×720 |
24-p,23.976-p |
16:9 |
|
720×576 |
50-i |
4:3/16:9 |
|
720×480 |
59.94-i |
4:3/16:9 |
|
由于压缩效率的不同,编解码技术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商的授权和专利使用费,甚至最长允许的作品时间。MPEG-2高清视频内容的编码通常被限制在约两小时以内用以录制在单层BD-ROM(25GB)光盘上,而解码的是更先进的视频编解码技术VC-1和MPEG-4 AVC,通常可以达到MPEG-2质量的两倍。
MPEG-2被很多电影公司采用,包括派拉蒙,而该公司最早用在HD DVD光盘编码中则是使用VC-1编解码技术。现在该格式往往利用MPEG-4 AVC或VC-1来解码,允许把所有内容放在一张光盘里,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易用性。利用这些编解码技术也可以获得更大的空间,用来存储1080i/p高清内容,而不是其他许多作品所采用的简化内容480i/p格式。
有些电影公司,如华纳兄弟公司,已经发行基于不同编解码技术的高清内容光盘,例如《超人归来》使用VC-1的蓝光光盘格式和MPEG-2的高清内容。
对于音频,蓝光播放机都必须支持杜比数字、DTS和线性PCM,可以有选择地支持杜比数字音频、DTS-HD高分辨率音频及无损杜比TrueHD和DTS-HD Master音频格式。BD-ROM产品的主要音轨必须使用强制性的三种音频格式之一,目前次级音轨可使用任何强制性或选择性编解码器。
对于用户录制数字电视节目,蓝光光盘录制时标准的最低数据传输速率为36Mbit/s以上,足够记录从任何来源(如网络电视,有线/卫星或地面)获取的高清晰电视节目。蓝光视频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54Mbit/s,最大AV比特率为48Mbit/s(即包括音频和视频数据),最大的视频比特率为40Mbit/s。相比之下,HD DVD视频电影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36Mbit/s,最大AV比特率为30.24Mbit/s,最大的视频比特率为29.4Mbit/s。
蓝光的Java软件支持
2005年,JavaOne贸易展宣布Sun Microsystems的Java跨平台软件环境将包括在所有的蓝光播放机中作为强制性标准之一。Java被用在蓝光光盘上实现交互式菜单操作,而不是用在采取预先提供MPEG片段和可选字幕图像的原始交互方式的DVD视频光盘上
Java开发员James Gosling建议在一些蓝光设备中加入允许更新的Java虚拟机以及网络连接,这样蓝光设备就可以通过因特网增加内容,如增加字幕语言和升级功能(但不可以在光盘压缩时增加)。此Java版本就是所谓的BD-J,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适用可的MHP(Multimedia Home Platform,多媒体家庭平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