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金融危机将是中国彩电业一次崛起契机

技术路径:选对方向比低头赶路更重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日期:2009-04-29 作者:陈凌馨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技术路径:选对方向比低头赶路更重要

  说到底,彩电行业终究是“吃技术饭的”,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先行者必然拥有先行的优势,落后者则需付出落后的代价,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

  国产彩电是从CRT电视起家的,中国CRT彩电整机成本全球最低,价格优势最强,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CRT时代,彩电是中国制造业中最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产业——全球产量最大、市场份额最多、产业链最完整。但进入21世纪全球彩电业已经出现巨大的行业拐点后,在平板显示这个核心领域里,国产彩电缺乏技术底蕴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由于核心技术缺失,产业配套不完整,中国彩电行业陷入了同质化现象泛滥和低价竞争的不利局面。

  当时的国产彩电厂商也有苦衷,因为在CRT技术上的过度投资而背上了巨大的包袱,迟迟不愿意接受被平板电视替代的紧迫性,反而沿着CRT的方向一个劲地低头赶路。当醒悟过来要涉足液晶、等离子领域时猛然发现,外资品牌早已砌起了高不可攀的技术壁垒。国产液晶电视80%的零部件都要靠进口,核心技术要花钱买,只能在产业链上受制于人,产品绝大部分利润被外国厂商赚去。

  2006年,日本一家有影响的杂志《选择》月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国家昌盛而民族工业走向衰亡》的文章,对中国企业进行了深刻入骨的评论。文章认为,中国企业因为没有技术优势,潜力不大。中国企业可以把世界上成熟的技术拿来模仿、使用,而不是自己研发。中国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平均只占日本同行业的1/5至1/10。中国企业只能进行价格战这样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而非打价值战。

  这样的评点让人生气,但不得不信服。液晶模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使中国彩电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游供应链的供需关系。2008年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19亿块,进口额441亿美元,成为继集成电路后行业第二大进口产品。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价值的70%以上,这就导致了我国液晶电视制造业基本属于“加工组装”。随着平板电视在我国彩电产销和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整个行业“空心化”和对外依赖度日益突出。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技术路径的选择决定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彩电产业的两大核心是音视频处理芯片和液晶模组,前者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数字电视的大脑,后者则是平板电视的心脏。如果不在这两项核心技术上开辟新径中国的彩电业只能是没有“大脑”和“心脏”、更没有前途的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陆刃波认为,我国正处于传统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过渡的转型阶段,由于平板电视主要组成部分如面板、模组等上游产品都需要从海外进口,中国彩电行业在国际上毫无优势。这不仅造成了我国整体彩电行业利润急速下跌,还造成了行业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海信掌门人周厚健则说得更直接:“中国彩电制造业如果不在上游核心技术上突破,也许以后我们连为世界级企业做配套的机会都抓不住”。

  海信又一次充当了中国家电业技术先锋的角色,相继在芯片和模组这两项核心技术上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6月,海信自主研发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问世,中国彩电首次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里;2007年9月,海信又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国电视行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首次打破了外国品牌对平板上游产业链的垄断,2008年海信液晶模组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50万片模组的产能,并可生产4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模组和LED背光模组。更意味深长的是,在海信的带动下,国内其他彩电企业也重新选择了技术开发路径纷纷开始建设模组生产线,促使中国彩电企业与外资品牌的技术差距日益缩小,并获取了更大增值空间。从海信发起的这场中国彩电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正演变为行业行为,个体力量逐步转变为总体力量,中国彩电业“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工程呈加速态势,从模组、芯片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正在形成。再加上以平板电视为载体、以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的家庭媒体中心呼之欲出,中国彩电业将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竞争筹码。

  显然,在全球彩电市场风雨飘摇的巨变前夕,中国彩电产业在枕戈待旦。

 标签: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