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播放器降价?OK,这样的确能在短期促进销售量,那何乐而不为呢?
可以设想一下,采取这种销售策略的可能性较大的结果是更多消费者购买了蓝光播放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蓝光播放器的销量,但最终发现需要用来播放器片源价格昂贵而萌生退意。如此使然,蓝光播放器搁在家里最多能充当一台高品质的倍线DVD播放器来所用,这显然不是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初衷,愤愤不平之中自然会产生更多负面的社会舆论,反而更不利于蓝光业务在国内的整体良性发展。
反之,通过价格杠杆来对消费者进行细分,让一部分具有蓝光影碟消费能力的用户更平和理性地接受,并从这一部分群体开始将高清体验进行一种更为良性的口碑化传播,进而循序渐进,可能这样才是蓝光业务在国内发展较为可取的途径。但基于新技术的门槛较高并且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情况不同,普及化之路的艰辛也在所难免;当下又逢全球金融危机,厂商积极进取当然值得提倡,但较为激进的催生做法显然不太适合于目前国内的蓝光市场。
极力推广蓝光业务的厂商又将何去何从?
整体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耐心,不仅在国内市场,即使放眼全球,蓝光业务也没有任何地区出现爆发性地增长。而对于厂商而言,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片源购买渠道,则显得更为务实。要知道目前国内有蓝光产品消费能力的用户,基本不太担心享受成本,而更在乎繁琐的购买途径降低了原有的享受品质。
担心销售额不济而亏本经营?那么……,现状则不会改善甚至变得更差;更何况蓝光市场已逐步进入正规并愈发成熟,前期的亏本难道不是一种理性投资吗?消费者为了享受全新的产品体验而规划了更多购买预算;那么要推广蓝光产品与技术,蓝光厂商们于情于理都需要走在前头,难道让蓝光阵营的领军人物只当一光杆司令?还是让消费者一个个去做“小白鼠”来达成所谓的“先普及播放器还带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