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对于旨在“立信百年”的海信来说是刚刚走向“快车道”。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贯穿了海信发展壮大的风雨历程,思进思变的海信交织着技术上的“冒险”和经营上的“稳健”。
技术“冒险” 敢于亮剑
2005年6月 16日,海信历经五年时间成功推出了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了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
在“中国制造”广泛进入国际市场却遭遇越来越多技术壁垒的21世纪,“信芯”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可谓“壮举”。它使中国年产量7000多万台的彩电从此结束了无“中国芯”的历史!一直处于电子业制造末端的中国企业借此有了信心和力量进入“充满知识和智慧”的产业链上游领域。而“HIVIEW 信芯”这个响亮的名字,不仅更加坚定了海信的信心,也激励着更多的中国企业投入到对核心技术的追求中。
更高的荣誉则来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支持。当年的7月1日,温家宝总理为此题词:“立足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企业才有生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企业才有竞争力。”
“信芯”让人们对海信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不仅是技术的“偏执狂”,更是技术的“冒险家”。
因为,当时业内有个说法是“不研发芯片是等死,研发是自己找死”。因为芯片研发不仅是技术上的难题,也是投入上的难题,每一次实验,都要好几百万的投入。况且,2000年时,正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最低迷的时候,连业界的领导者都很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只忙着裁员节流、出售某些业务部门。就是在如此萧条的大环境下,海信决定进军集成电路行业;更何况担负该项目研发的工程师们还是一些初出茅庐、没有任何基础的新手?
对于这次大冒险的决定,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有他自己的解释:“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与核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中国原来一年七千多万台彩电,没有一个核心芯片用的是中国自己的,但是我们清楚如果没有自己的芯片就永远没有选择产品的权力。”
回顾海信的40年,这次冒险并非偶然,其早在80年代就种下了技术“冒险”的基因。
1983年,电子工业部批准青岛电视机总厂(海信集团前身)为彩电生产厂,允许引进国外先进彩电生产线。公司认为,从振兴民族工业的角度,引进技术就要引进最好的,顶住了巨大压力以高于当时一般生产线的4倍的价格选择了世界一流的生产线。
引进先进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通过消化和吸收,1985年4月,海信即实现了第一次腾飞,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全省电子业、全国电视业第一名。多年后,当时的彩电生产线引进小组成员之一后来身为海信集团副董事长的王希安心有余悸的说:“如果一念之差选择另一条生产线,海信也许就完了……当年引进彩电生产线的选择是决定海信命运的紧要关头,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对的话,海信也许已经像很多同伴一样不存在了。”
对这样的“冒险”,周厚健用了一个新词叫“敢于亮剑”,用他的话说,“亮剑,就是要拿出我们的民族气魄来做些事情,拿出我们海信的精神来做些事情,亮剑就是海信成功的关键。”
继“信芯”之后,海信的技术“冒险”就未曾间断。
2005年,海信推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矢量变频技术,不仅打破了日本企业对中国长达8年的技术封锁,而且在冰箱等产品上成功应用。
几年前,海信在一次展会发现,上游企业在生产液晶屏的同时,开始向整机方向延伸,有的企业生产的液晶屏甚至套上机壳、拧上螺丝就可以成为整机了。这意味着彩电整机生产企业如果完全依赖上游厂家就只能被动,今后可能就只剩下配机壳、拧螺丝的份了,整机企业最终的可控成本可能连10%也达不到。巨大的产业危机感坚定了海信向上游平板显示屏进军的决心:发展电视液晶模组技术和产业,向产业上游扩展!
从2004年起,海信即开始着手筹备电视液晶模组项目。一开始不仅面临很多困难,缺乏行业经验,缺乏技术、工艺等人员,缺乏上游资源支持等,而且面临着同行和上游面板合作企业的很多怀疑和不解。有的同行认为海信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的面板企业则担心“抢他们的饭碗”:“你们为什么要自己做模组呢?你们想要什么样的模组,我们帮你开发出来好了。”还有的面板企业认为海信是一时冲动,质疑海信是否有长期做下去的实力、信心和充分准备。
在种种质疑声中,2007年,海信率先研制出了中国的彩电液晶模组,并建成了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现状,破除了无数人的怀疑!目前,海信液晶模组已形成5条生产线、150万片的年产能,产品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在多媒体领域,2008年海信又一次“冒险”成功,领先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世界最薄LED液晶电视并批量上市,成为当时全球能够批量生产LED背光源液晶电视仅有的3家企业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海信创建了全球第三大智能交通标准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自主研发并成功制造10G PON光电转换器件的企业……技术“冒险”成果的不断涌现,推动着海信集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延伸,簇拥着海信做大做强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海信平板彩电已连续六年在中国彩电市场上位居中外所有品牌之首,至今领先优势仍在进一步扩大;从13年前在中国首推变频空调,到专注变频,再到推出全球领先的360°全直流变频空调和顶级节能的双模空调,海信已连续13年占据中国家用变频空调市场的榜首;从第一款CDMA彩屏手机,到率先推出符合各种3G标准的手机产品,海信一直走在中国移动终端设计技术的最前沿;不仅是中国光通信产业领域的主流供应商,而且在北美“光纤到户”市场中海信光电转换产品占有率超过70%;海信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严格的国际招投标程序,成功服务了北京2008数字奥运的智能交通工程,海信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城市公交智能化改造,成为事实上的中国标准……。
技术上“冒险”或许源于海信这样一个认识和信条:“市场经济最终的主宰是技术与消费者。这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是规律的反应。决定产品竞争力的要素有质量、功能、性能、性价比、产品形态、上市时间。这些要素无一例外都主要由研发起决定作用。”
多年来,海信每年都保持着25%左右的发展速度,并且企业效益一直与规模保持着同步发展,事实证明,在发展的几个跳跃性阶段,是技术创新起了关键的作用。
周厚健经常讲,“技术的海信,也就意味着:没有技术,海信成不了名牌;没有核心技术,我们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知识产权这个DNA,“百年海信”就只能是个梦想。总结海信40年的历史,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的十几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技术创新是海信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与保障。”
海信40年的发展,技术的贡献是第一位的,而技术也被周厚健列在了海信铸造“世界品牌”的“八字真经”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