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体制和市场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促成了国内电影院线市场的快速发展。然而,国内电影市场的表现出的良好数据背后依然藏匿着众多的隐忧。核心表现是“数据很大,人均规模依然很小,市场质量不强”。
我国电影市场无论是院线的数量还是质量均与世界发达市场存在加大差距。美国人口数量是中国的1/5,但银幕数却是中国的5倍。与美国约8000人拥有一块电影银幕相比,中国约30万人才有一块电影银幕。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指出,目前我国的银幕基本上集中于大城市,中国300多个二级城市几乎都没有可供大片放映的电影院。
我国年产故事片总量为402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位列全球第三。但其中实现票房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只有60部,占总数的15%,有过亿票房的只有8部。每年拍摄的大部分影片甚至进不了影院。
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日本,仅有两条院线,规模相当于我国院线前五强,票房收入却远超中国。咨询公司艺恩娱乐咨询公司发布《2008-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虽然2010年,中国票房有可能达到70亿元,进入世界前十,但是去年只有9%的观众选择走进影院欣赏电影。2008年城镇居民平均观影次数仅为0.28次,远低于美国2008年的4.65次。
在不同区域,国内电影院线的发展差距更是非常巨大。据统计,北京一年上映约160部影片,而石家庄则仅约80部。全国3800块银幕,石家庄只占60余块。软硬件条件的不匹配成为了这些市场难以“发展”的最大瓶颈。
咨询公司艺恩娱乐咨询公司发布《2008-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还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奇怪的数据,通过互联网看电影的消费者比例达到74.8%,而去电影院则只有9%。出现这一数据对比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电影无论正版还是盗版,其价格优势均非常明显。
2009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在票价问题上悄悄发生变化的一年,顺应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平均票价开始明显下降。在广州,《建国大业》最低票价院线约定不能低于30元。市场上不少团体消费者要求是15元。但是,这种价格下降的趋势依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风声》在北京的票价是60元,在石家庄仅便宜20元。在这种差距与北京份额房价为石家庄的五倍以上的差价形成鲜明对比,分析认为价格过高是影响河北观影人群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作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