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的门槛
根据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从长远来看,做品牌肯定比代工的利润要高很多。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对于三星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三星虽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品牌知名度(三星曾经名列2006年《商业周刊》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排行榜的第20名,超过了索尼、百事可乐、雀巢等其他全球知名品牌),但是这种品牌知名度更多地植根于个人消费者,而挑剔并专业的商用客户对其的品牌认知度还相当有限。例如,根据ZOL调研中心对中国办公市场打印机品牌所做的市场调查,惠普以32%的品牌关注度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爱普生、佳能等专业厂商,而三星仅仅以2.8%排名第5,还赶不上本土的联想(品牌关注度为5.6%)。
目前,除了在韩国商用市场独占鳌头之外,三星在全球其他地区“商用之旅”的成果还相当有限——2007年,三星电子商用产品的全球营收只有100亿美元,还不到公司营收的10%。在中国,2006年三星商用业务的销售额为2亿美元,与其400亿美元的在华营收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
与消费者客户相比,广告等大众营销活动对商用客户的拉动作用极为有限,他们更看重的是本地化的交流,这就需要非常了解本地市场的营销人才。为此,三星开始在全球大肆网罗商用营销人才。
曾经担任过联想大中华区副总裁、主管商用市场的曲敬东进入了三星的视线。去年3月,曲敬东来到三星,为其搭建了一套区域分销加行业代理的渠道和服务体系,并在北京的大山子建立了三星全球第一个电话销售中心。
“中国的商用市场与欧美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欧美市场通常都是按照规模的大小来细分客户的,而在中国,按照行业特征来细分显然更加合适。”通过采用更加本土化的一些营销策略,曲敬东希望能够逐渐敲开中国商用市场的大门。“我希望商用业务将来能够占到三星电子中国业务收入的30%以上。”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对于三星全球来说也是如此。事实上,同时管理多条不同的产品线和不同类型的客户而能够成功的企业,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并不多见,因为这需要企业具备异常强大而又灵活的管理能力。即使是GE这样优秀的公司,最近也决定卖掉面向消费者的家电业务从而专注商用市场。三星能够突破这条铁律吗?也许再过几年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