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那么,TCL的国际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财富?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战略层面的财富。TCL证明了中国优秀企业整体的成功经验,在国际舞台上是不适用的。所以,中国优秀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走出去,似乎就问题还不大,一旦走出去,问题就会暴露无遗。就象李东生本人说的那样,TCL为什么一并购就失控,是因为 “企业还是按原来的习惯运作”!TCL的管理方式在国内是有代表性的,这就提醒那些到现在为止,仍然热爱“国内斗”的优秀企业,现在的“习惯运作”重复的越多,未来“失控甚至死亡”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运营层面的财富。中国相当一批优秀企业,在运营中存在一种倾向,即重硬件轻软件,重经验轻调查研究,在这一点上TCL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在TCL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时,由于认为阿尔卡特手机公司不到1000人,而且没有工厂,只有研发和营销体系,因此TCL就自己设计了收购方案。虽然省了几百万欧元咨询费,但并购后仅2004年第四季度就出现了3000万欧元亏损,省了小钱却交了大学费。
李东生这样提醒后来人:“跨国并购前期的调研和分析非常重要,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足够估计,不要急于求成。对自身能力要有客观评估,不要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项目。因此,需要借助有经验的咨询机构,虽然有相应的支出,但能够大大降低风险。”
第三:团队层面的财富。在经历了四年的国际化之后,李东生过去羽翼散尽,万明坚、袁信成、胡秋生、易春雨、杨伟强先后隐退。现在的TCL基本上是一支以国际化人才与本土人才并存的新团队,也许我们还记得英特尔的创始人格鲁夫《只有偏执狂才能才能生存》中,描写的英特尔转型所发生的一切:转折期是一个由下到上的争吵(让混乱统治一切),到由上到下统一思想(让战略统治一切)的动态过程。
格鲁夫的结论非常明确,当战略转折完成之时,管理层大约只会有一半的人坚持到最后,“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经济损失与人员更换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认清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那些无法幸存的人将面临与从前迥然不同的生活。”
我们现在看看联想的管理团队,其中有多少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转型对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团队意味着什么?那些活跃在电视上的“管理精英”未来有多少能够存活?实在令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