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一年前,将此类网络保障措施直接设计进用户的机顶盒中还无法成为一种选择。但这种能力现已成为现实。例如,QoSmetrics近期宣布,其用于确保核心IPTV性能的V-Factor技术,现可直接嵌入用户的机顶盒中,以实现真实的端对端IPTV性能保证。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需为V-Factor背后的MPQM模型提供用户家中的机顶盒容易收集的实时信息和参数,该模型才能工作。典型的参数包括音视频缓冲器的大小。这些缓冲器的大小,将帮助MPQM模型计算机顶盒能够处理信息流中视频和音频部分的多少抖动。而告知该模型系统是否采用了诸如前向纠错(FEC)等包丢失掩饰技术,同样非常重要。
然后,该模型需访问某些实时数据(见图5)。
图5:在机顶盒内嵌入V-Factor代理器
这些实时数据与IP层、MPEG2TS层或RTP层(当选用的是RTP协议时)相关。从机顶盒内收集实时数据有几种不同方法。一种带有直接API的V-Factor库即将发布,可将其看作一个包装程序(需将??坐落在网络驱动器与较高层间的直接传送(pass through)模块。
根据机顶盒的软件架构,可将电视的统计数据甚至是通过本地配置收集的数据提供给V-Factor库。为了适应大多数机顶盒供应商的需要,V-Factor库具有极大灵活性。实时收集的信息包括每一时间间隔(从10秒到1分钟)内的I、B和P帧的数量以及相同时间内的Quantiser_Scale(量子化器度量)平均值。为测量某些丢失数据对视频质量的影响,就要为该模型提供真实的包丢失统计数据;相关数据也可由API提供。
另外,可从检测到的抖动(IP抖动或PCR整体抖动),使用Markov模型直接评估包丢失。代码大小与使用的各版API有很大关系,也与操作系统环境有关。在类似Linux这样的环境中,包括全部选项及根据统计连接起来的库在内的代码大小在2MB以内。通过采用一个动态连接的共享库,可轻易地将代码大小缩小6倍。
当需将V-factor整合进IPTV路由器或一台支持IPTV的DSLAM时,还提供有一个通用库。该库为多个电视频道实时提供全被动(full passive)视频监控能力。
服务质量和网络监控不仅是网络运营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业务持续发展——包括营业收入、客户挽留和增长保证,也具有重要意义。成功的服务提供商都认识到,积极主动的监控必须在整个服务期间周而复始地进行,要从其决定评估网络能力、启动新的IPTV服务那一刻起,贯穿部署、试运行、运行,直至向用户提供服务等级协议(SLA)这一整套环节。
要持续提高评估精度,就得采用深入网络进行检测的工具,而非简单告知服务是否正在进行。合适的工具需具有穷追不舍的能力,以将故障精确定位至具体设备或应用(无论其身处网络核心或家中),还要具有完全评估包丢失、抖动、延时及其它指标的能力,这些指标对通过IP传输的视频质量有显著影响。针对IPTV这样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市场,在用户机顶盒中安插一个“代理器(agent)”,将是确保真实的端对端高质量IPTV性能的一种意义深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