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号角吹响,百舸争流,省内各个企业开始了新的起跑。在热潮涌动之中,四川长虹集团发起了“抢占电子信息产业制高点”的总攻,打响了产业升级换代、组织流程重构、核心能力提升、优化品牌价值、全面整合资源五大战役,向着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美元目标全速挺进。
抢占制高点,是长虹发展的内在需求。经过2004年的低谷徘徊,3年来,长虹卧薪尝胆,苦练内功,以年均业绩增长30%以上的速度崛起。2007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业务利润和纳税金额创下建业50年来的历史新高。如果说这3年是“蓄势待发”,那么今年,长虹将以雷霆万钧之势实现“厚积薄发”。董事长赵勇决心坚定:“2008,将是长虹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年头!”
抢占制高点,是市场竞争的制胜关键。当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3C 融合时代已经来临,以数字电视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化革命正滚滚而来,并将彻底改变传统家电产业形态。众多中外信息家电同行正厉兵秣马,全球3C 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舞台上,又一轮大浪淘沙的大幕已经拉开,谁先站上高地,就能产生“虹吸效应”,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反之,再庞大的身躯也会被时代浪潮所淹没。虽然已经成为国内信息家电研发制造的一“极”,长虹仍全力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我们要把这样的挑战变成长虹的机遇,让长虹成为新浪潮中的胜利者。”赵勇说。
抢占制高点,是解放思想的创新举措。长虹打响“五大战役”,以五大优势为核心,战役间互为条件,互为依托,自成体系又整体推进。决心所在,长虹以“存在就是不合理”的严苛观点审视自身,以突破一切固有思维的改革精神革故鼎新;锋芒所向,彻底破除企业“高科技行业V S 低附加值、规模化产业V S 精细化管理、品牌知名度V S 美誉度”三大矛盾;目标所指,一定要创一个世界名牌,把长虹建设成为在全球令人尊敬和信赖的企业!
扎根四川、放眼全球的长虹奋勇当先,誓做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上的一面旗帜!
战略一 产业升级换代长虹占领行业制高点
2月29日,重庆寸滩码头迎来了首次国际超大规模运输项目,90多箱进口高精密设备将连日运往绵阳的长虹虹欧公司,长虹的P D P 项目正进入设备安装调试的关键阶段。第一块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等离子屏将在奥运会前下线。
此前的2007年12月24日,长虹参与法院竞拍获得了华意压缩控股权。自此,长虹旗下又增加了一个新的上市公司,长虹的产业中又有了一个“中国第一”。
这两个项目都是长虹按照“三坐标战略”指引,向关键部品产业延伸,提升长虹的战略产业层次和核心技术能力的重要棋子。所谓“三坐标战略”,就是长虹抢占信息电子产业制高点的“路线图”。
如果把过去的长虹比作一条专注于电视生产的“点”,现在的“三坐标战略”旨在通过增加白电、通讯、I T 等3C 产业形态所需产品,把“点”扩展到“线”;同时通过进入这些产品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关键部品生产,把“线”扩展至“面”;在此基础上,打通产品、内容、服务的界限,从传统离散型交易模式向连续型交易模式转变,将整个长虹产业拓展为一个“立体空间”。
不难看出,长虹的“三坐标战略”彻底打破了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的固有思维,长虹的策略,就是借助产业结构的全方位调整,把目光聚焦于3C 融合背景下的未来商机———计算机(C o m p u t - e r )、通讯(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和消费电子产品(C o n s u m e r E l e c t r o n i c ),全面提前进入3C 融合各环节,以企业自身的系统改变应对行业全局的系统变革,最终凭借整体的差异化竞争与对手拉开差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虹全面出击,展开一系列大范围的合纵连横与产业整合,甚至不惜“以退为进”、“退比进多”,集中资源采用多种投资和合作方式,进入新的产业。
如今,长虹进军核心部件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成功进入P D P 屏、O L E D 屏领域,与东元合作生产空调压缩机、收购华意压缩进入冰箱上游产业。专家评价,长虹进军“两屏两机”,为中国企业谋求上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提供了蓝本,推动整个中国家电业进入综合实力竞争阶段。
在产业形态上,长虹快速切入I T 、通讯等领域,成立长虹佳华、国虹通讯、长虹信息技术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业,成功介入宽带、互联网等领域。长虹旗下主营业务由传统的彩电、空调迅速扩充为数字电视、空调、冰箱、I T 、通讯、数码、网络等多个业务领域,一个国际化的综合家电生产服务商加速崛起,为占领3C 时代制高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长虹将探索的重点置于数字电视领域交易模式创新。赵勇期盼着两个“里程碑式事件”:其一,长虹在数字电视领域“端到端”的能力得到市场充分证明;其二,在此基础上找到“杀手级”的商业应用模式,将长虹“卖终端”的离散型交易模式逐步转变为介入运营与内容分成的连续型交易模式。探索一旦成功,必将震动全国以至全球家电业界。
在这一系列大开大合的产业调整中,长虹已不再视自己为传统的家电制造商。
战略二 组织流程再造长虹开启国企改革新历程
“国有企业的身份绝不能成为我们搞不好企业的借口!”长虹不仅这样说,而且在改革国有企业弊端、发挥国有企业优势上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
过去,长虹的管理架构采取的是高度集权的财务管控模式。“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反复思考后,长虹果断“放权”———将公司从事业部制转为模拟子公司制,过去的“乘务员”全部变成了“小车司机”,独立掌控方向,实现了各产业公司以利润为核心主导发展。原先附属在彩电平台的空调、长虹电池、视听及网络等产业直接面对市场,一举奠定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
“要把企业的经营发展从一个人想变成千万个人操心。当大家都为长虹的生存发展睡不着觉时,长虹的事业就大有希望了。”赵勇找准了方向。
更深入的组织架构调整随即展开。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独立运营,按照产品线划分,形成九大S B U (战略业务单元)—————多媒体、白电、零部件、海外事业、I T 产业、服务、房地产、新能源、新产业。长虹把多达50余个子公司全部纳入了九大板块体系。
于是,“矩阵管理”、“管理协同”被提上重要日程。在保持各个产品线、各个产业公司经营责任清晰的前提下,长虹狠挖“协同效益”,提出基本制度、品牌管理、核心价值观“三统一”。与此同时,长虹总部全力打造财务、人力资源、法律等协同服务平台,将公共职能交由协同服务平台承担,既保持了“小车司机”自主经营决策的权力,又形成了协同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综合运营成本。
长虹意识到,支撑企业流程再造,必须持续完善企业管理工具,提速管理信息化。为此,企业不断完善E R P (企业资源规划)、I P D (集成产品开发)、P P C O (生产计划成本管理)等管理系统,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升级管理工具,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员工们发现,企业过去每天开的调度会不开了,矛盾集中的物资部不再“扯皮”,外购物资对生产的影响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在成为长虹最宝贵的管理财富。
以科学管理支撑组织流程再造,长虹在国有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愈发熟稔规模扩张与精细管理的融合之道,在以“航母”态势冲击“制高点”的征程中,长虹迈出了异乎寻常的轻盈步伐。
战略三 提升核心能力长虹肩负国家使命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组镜头令长虹人心潮澎湃。在四川团讨论期间,一位国家领导人专门询问来自绵阳的全国人大代表唐利民,长虹P D P 项目进展情况怎样。对于完全置身国际竞争的中国家电业而言,长虹掌握平板电视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被赋予了浓厚的国家战略色彩。
是否具备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能否站上“高地”的决定性因素。对此,长虹早有深刻认识。早在2004年年底,长虹宣布投入10亿元进行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2007年,长虹的年度研究资金投入已经超过15亿元,占到了销售收入的5%以上。
不久前召开的长虹技术创新大会上,赵勇下了“死命令”:每一个产品公司至少要有一项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同样在这次会议上,长虹对坚持了多年的“三大核心技术能力”创新战略进行调整,在继续强调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工业设计三大核心技术能力的同时,提出将“工程技术能力”列入长虹全力追求的第四大核心技术能力,并将其作为长虹2008年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能力建设的重要课题,纳入到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和直接管理控制中去。
作为“工程技术能力”提出后的第一个成果,3月22日,长虹在成都、绵阳推出了“T V 2.0宽视天下”新型业务,宣告了一个崭新的电视“T V 2.0”时代的到来。长虹“T V 2.0”作为当今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3C 融合电子信息产品,在宽带网络、内容提供及服务商的支持下,成功实现了以电视为中心打造家庭信息娱乐中心。长虹的“一小步”不仅将全球3C 融合技术商业应用进程推进了“一大步”,而且开创了信息家电企业全新的商业模式,将为长虹创造巨大的盈利空间。
2008年,为“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一号”工程、“歼十工程”提供过强大技术支撑,拥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桂冠的长虹,在创新道路上迈出了更大步伐。今年6月,长虹寄予厚望的网络数字音视频处理(S O C )芯片即将流片,此举标志着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大幅提升,预示着未来市场的丰厚收益。
熟悉长虹的人都知道,在长虹有三个“决不能省”:市场建设的费用不能省;技术开发的费用不能省;人才培训的费用决不能省。其中两条与核心技术能力相关。长虹认为,市场开发是当前的事,技术开发事关明、后年,人才开发则事关今后十年、二十年。
企业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为了营建中国企业的“人才高地”,长虹将寻找人才的目光投向世界,用市场化的手段建立起开放式人才网络。长虹先后在绵阳、成都、深圳、北京、上海等建立研发基地,创新用人机制和薪酬方式,引入股权激励,形成人才磁场。杨刚、高登·布鲁斯、万明坚、祝剑秋、吴有富等一大批国内外业界精英进入长虹。
在大量引进行业顶尖人才的同时,长虹也加大了内部培养力度。领导层带头带动各产业公司总经理学习清华大学E M B A 课程,选拔后备干部赴西安交大培训,派遣骨干管理干部赴英国学习工商管理课程。随着核心人才库的建立和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的健全,长虹人才成长的土壤日益肥沃。
战略四 提升品牌溢价长虹占领两大市场
3月2日,中国乒乓球队勇夺第49届世界锦标赛男女团体冠军,所有的球迷都注意到,中国选手球衣上贴着醒目的长虹标志。中央电视台专题新闻报道冠以“国球长虹”之名,长虹品牌让人眼前一亮。
2007年,长虹品牌价值从2004年的330.73亿元增长到去年的583.25亿元,跨入世界品牌500强行列。但是,长虹并不因此而满足。赵勇深切感到,长虹品牌虽然在国内老少皆知,但还没有成为“高档”家电产品的代名词,在国际市场依然缺乏知名度。
从根本上说,品牌的塑造过程是一个产业升级过程。“通过三年调整,我们在管理上有了突破,核心技术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色,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也有了更好的支撑,这个时候品牌出击才可能持久。”2008年,赵勇感到,大幅度提升长虹品牌价值的时机来了。在国际市场,经历风雨的长虹步履更加稳健。长虹建于捷克、印尼等国家的生产基地成为长虹品牌海外扩张的策源地。其产品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尼、中东等地已跻身当地家电第一品牌的事实,为长虹打造国际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长虹庞大的海外市场计划,到2010年,长虹海外销售收入将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30%以上,其中自主品牌比重力争达到50%。
在国内市场,2007年,长虹彩电继续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冰箱、空调进入前五强。长虹手机业务迎来“井喷”,去年12月单月销量突破100万台,跃升至国产手机三强行列。I T 产业方向,长虹佳华去年销售收入达33亿元,在国内存储产品分销业务上位居第一。机顶盒业务中,长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攀升至全国第一。
在苦练“内功”多年后,长虹抓住机会,亮出“快乐创造C 生活”品牌主张,下大力气将科技、时尚、国际化元素源源注入长虹品牌。在区域市场,长虹“C 生活体验店”加速扩张步伐,随时随地传播长虹“聪明”、“舒适”、“酷”的现代生活理念。
2008年,长虹品牌运作的一系列主题已经敲定———围绕奥运、长虹建业50周年、中国自主生产的P D P 屏投产、“家电下乡”等重大题材,大手笔深度运作长虹品牌。用赵勇的话说,“我们默默耕耘了这么多年,今年长虹品牌就是要爆发一下,夯实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战略五 全面整合资源长虹聚众力而成大业
“现在的长虹纵横捭阖,已经成为一个强势的资源整合者。”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长虹———长虹正在以整合全球资源的大视野和大气魄,抢占电子信息产业制高点。
整合荷兰、韩国等国力量,联合彩虹等企业,长虹成功开发出PDP技术,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范例。
通过资本市场,长虹先后将美菱电器、华意压缩归入麾下。到2007年底,长虹以西南(绵阳总部)为核心,以华东(合肥美菱、江西华意)、华南(广东长虹)、东北(长春长虹)为基地的全国产业布局基本完成。
在长虹看来,抢占高地,要做的还有很多。作为老牌军工企业、省内最成功的军转民企业,长虹深深懂得军工企业拥有不为人知的雄厚实力。四川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的40多家军工企业进入长虹视野,被视为长虹崛起不可多得的合作伙伴。
今年1月,长虹发布公告,长虹电源公司作价3.3亿元放入四川长虹。此举拉开了长虹全面盘活军工资产的序幕。聚众力而成大业,长虹联手军工“兄弟”的步伐走得很快。目前,长虹旗下已经聚集了081电子集团、780厂、华丰、长虹电源等4家军工企业,为长虹提供了电连接器、军工电子、航天电源、机载火控雷达等多方面军工技术优势。随着军工板块成长为长虹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成立大型军工集团成为企业下一个奋斗目标。
“扎根四川、放眼全球”,这是长虹新时期布局落子的一条主线。四川省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七大优势产业加以重点发展,长虹被确定为重点扶持的大企业。“长虹应该在四川电子信息产业中起好领头羊的作用。”“长虹要力争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上的一面旗帜!”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舞台上,长虹的资源整合力量正体现为对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
在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3000亩的“长虹工业园”被长虹看作决定未来的“希望之地”。长虹的PDP、空调压缩机等高技术、高投资行业在此聚集。长虹PDP,一期投资60亿元,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0亿美元,量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据估计,仅此一项,就将拉动13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绵阳,带动的物流年总额近3亿元。与此同时,随着长虹120万台冰箱、280万台空调压缩机等项目今年在绵阳投产,长虹将拉动庞大的地方配套产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2008年,长虹“质变关键年”,预计集团销售收入将跨上400亿元台阶。
到2010年,长虹年产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长虹人深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业经营永远没有到峰顶的时候。长虹坚信,企业将以抢占电子信息产业制高点的果敢行动,为全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