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异数就是创维彩电,创维2007年末披露的最近半个财年的经营利润达到5600万港元,纯利润比去年翻一番。创维彩电事业部总裁杨东文在深圳向本报记者披露,这家公司如何在过去一年来化解外资电子企业利用上下游资源整合的优势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困扰并取得盈利的故事。
商战怪象
中外平板电视之间,从未有过这么浓烈的火药味。
在外界看来,2007年中外平板电视不过是终端品牌之间的价格较量,而事实上,在这一轮商战中,中国企业所面对的是来自外资平板彩电企业上下游垂直整合的非典型打法。
LCD(液晶屏)产业的自然规律是随着产量提高而价格不断走低,2007年在整个平板电视产业链条上却呈现了终端价格走低,上游面板供不应求价格攀升的反常现象。
LCD制造商们如今正在收获2004年亏损以来最为丰厚的利润。
来自德国市场调查公司GFK的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主流LCD供货价格普遍上涨了5%至10%,其中尤以出货量最大的32英寸LCD为甚,供货价格上调了大约20美元。截至2008年1月初,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价稳持于330美元,2007年上半年32英寸LCD每片价格为280美元,一年之中不降反升近10%,50美元。
全球最大两家LCD制造商由此获得了史上最好利润。LG飞利浦2007年第四财季实现净利润7600亿韩元,不仅扭转了上年同期净亏损1740亿韩元的局面,还创出了公司有史以来同期最好业绩。与此同时,三星也表示,公司旗下LCD业务实现营业利润9200亿韩元,与上年同期的3100亿韩元相比增长了近两倍。
一个反常的怪象是,随着上游屏的供不应求,价格攀升,外资平板企业却在中国市场不断推出特价机、降价机。记者在市场上走访发现,国产高端32英寸液晶卖6999元,但索尼一款低端32英寸液晶价格打到4999元。
在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总裁杨东文看来,“这是同时拥有终端和上游屏资源的外资企业,采用整合整个产业链的打法。”由于外资在低端机上放量、降价,刺激消费市场扩大,而国产品牌要取得市场份额,必须在价格上跟进,在低端尺寸上加量,这加速了对上游屏的需求,需求趋紧而上游并不增加产量,利用供求关系,使液晶屏价格提高。
自2004年以来,外资平板电视企业正是以这种非典型打法取得了中国市场上明显的优势。信息产业部数据显示,2007年1-8月全国生产的918万台液晶电视中,国产五巨头TCL、海信、创维、长虹和康佳只生产269万台,约合30%份额,其余全部为外资巨头和台资企业。
杨东文说:“外资品牌在特价机上利润也很低,但是上游资源却是盈利的,而中国平板企业则在终端降价上游涨价的夹缝中艰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