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成立至今,海信已经走过了近40个年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曾有上百个品牌与海信同在,然而在市场转型及一次次的产业升级中,这些品牌逐渐消亡,而对技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海信却取得了稳健快速地发展,实现了做大做强,海信的成功,很好地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坚定不移地坚持技术创新是海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海信以“技术立企”为本,很好地把握了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始终以新技术、新产品引领市场,使海信在市场经济的历练中,快速地从区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的第一品牌。
高科技:企业立身之本
中国的家电行业,从最初的上百个品牌淘汰竞争至当前的几个品牌,经历了何其激烈的竞争。回顾海信历史,在一次次行业洗牌和格局调整的重要时刻,在市场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正是凭借技术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次次胜出并发展壮大。
1,构建“技术型”企业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10年,也就是海信历史上的第一个10年,海信已经初具“技术型”企业的雏形:1970年8月,研制出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1976年9月,9英寸全塑机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
改革开放政策确立当年,电视机总产量达到6375台,名列山东省第一。
1979年,海信前身“青岛电视机总厂”正式成立,并被确定为电视机定点生产厂。这个权利的享有,与因技术领先而创造出可观销量的表现紧密关联。
2,不降价的海信完成“蝶变”
1996年,长虹发起“价格战”,这是一次极具意义的事件,它构成了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上百家电视品牌在这次竞争中彻底消失。
当年7月份,在一个又一个同行纷纷倒下的时刻,海信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布:不参与价格竞争,要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的战略对抗长虹降价。“高科技”被放在第一位,毋庸置疑,高科技必然会保证高质量。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海信用透明机箱展示海信的电视机芯比其他品牌同型号彩电多出12个零部件。
海信对于技术和质量的坚持和信心,使它在这次价格大战促成的行业洗牌中,成为长江以北几乎唯一一家留存下来的企业。
3,产业升级 速度制胜
1995年8月,海信大屏幕彩电TC2929DSP被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评为“中华之最”,海信成为“中国最先进大屏幕彩电生产企业”基地,实现了由普通电视向大屏幕电视升级;
1999年.全国首推“环保电视”;确立了市场地位:随着“环保电视”的推出,成为中国电视业第一流企业,也成为中国彩电业“技术型”代表企业;
2000年1月,与新浪、阳光卫视合作,在京发布“光水互动”产业整合战略发布会,生产内置机顶盒的互动电视。海信不仅是做终端,开始向产业上游延伸,体现出超前的意识和战略眼光;
2002年9月,海信成为全国第一家批量生产内置机顶盒的42寸等离子电视的企业,与此同时,转型做平板电视,成为国内最早做平板的彩电厂商;2002年-2004年,背投市场形势大好,其他彩电厂商都积极投身背投市场,而海信做背投的同时又做平板;03年平板市场趋势明晰后,长虹才进入该市场,但已经落后于海信;而索尼也一直在左右摇摆,04年开始做等离子,后来又做液晶。海信在平板市场上占据了先发优势;
2004年2月,海信国内首家推出1080P高清电视,在总部召开发布会宣布“顶级格式数字高清彩电:1080P平板在海信研发成功”,海信1080P高清电视的上市速度比国内同行快了3个多月的时间,比洋品牌领先了半年以上;
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从而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而无“中国芯”的历史;2007年9月,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建成投产;2008年7月,海信完全自主研发全球最薄的42寸LED液晶电视TLM42T08GP批量上市,宣告了中国LED液晶电视时代的到来。芯片+模组+LED背光源,解决了中国电视缺“芯”少“脸”的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发积累至今的平板电视、数字电视、视频处理技术等,使海信电视占有率从2003年中国市场的第五位到2005年的第一位,并保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