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彩电市场再现火爆景象,中外品牌集中发力,共同激发了黄金周平板市场的井喷行情。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卖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70%以上。
与去年五一、十一黄金周的做法一样,洋品牌再次祭起了降价大旗,而让尝惯了降价甜头的外资品牌意想不到的是,虽然以30%的降幅冲击市场,但市场反响平平;相比之下,国产品牌的促销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销售数据也很好看,根据海信方面提供的数据,在7天黄金周时间里,海信液晶电视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40%,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80%,远远超过了70%的行业平均增幅;其中,海信新推出的LED液晶电视和节能系列平板电视新产品成为了今年十一平板市场的主流消费热点,其他国产品牌推出的新品也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经过了8月奥运经济的洗礼、再加上十一黄金周的短兵相接,中国品牌依靠高品质的新产品赢得了市场,其优势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也体现了中国消费者的逐渐理性和成熟。”中国彩电市场研究专家陆刃波分析说。
一、平板时代的对决
据DisplaySearch最近公布的报告,近年来,中国平板市场的增速非常迅猛,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的出货量已超过日本成为继西欧、北美之后的第三大消费市场,占全球比例达到11%,超过日本的9.7%。
鉴于中国彩电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中外品牌都将中国市场视为最不可丢失的一块阵地,这也决定了中国彩电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步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快速进入了平板时代,2002年成为中国平板电视的启蒙年。如果说中国彩电制造业在CRT时代的辉煌靠的是价格和规模优势的话,那么在平板时代,中国品牌勤修内功,积极寻求在平板电视品质上的升级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则真正确立了中国平板品牌的强势地位。一时间,关于中国彩电制造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产业链优化的报道不绝于报纸版面和各类信息通道。
2005年,中国第一块数字多媒体音视频处理芯片海信“信芯”问世,彻底打破了洋品牌在核心技术上的垄断;2007年以来,国产彩电企业纷纷寻求上游突围,海信率先进入液晶模组领域,TCL、创维、康佳纷纷跟进,自主品牌模组的建成投产,不仅使企业对整机成本的掌控比例提升到了60%,而且还可以将更多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应用到整机产品上,开发出差异化的新产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2008年7月份上市的海信LED液晶电视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全球五家,其中就有中国的海信。中国品牌在高端平板领域的占位推动了中国平板电视的全面技术升级,真正确立了中国平板品牌的强势地位。
据中怡康数据统计,截止2005年年底,中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之比达到了7:3,中国品牌的优势地位相当明显,中国龙头品牌海信的市场份额为12.64%,外资品牌中最强势的飞利浦的市场份额为5.32%,索尼由于缺少上游屏资源的支持,市场份额也只有1.81%。
陆刃波认为,这是中外品牌在平板时代的第一次直面交锋,中国品牌依靠起步早、新品上市速度快、市场网络健全赢得了第一回合的“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