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7年是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高速发展的一年,当CRT电视、背投电视和等离子电视都出现负增长时,液晶电视独领风骚,产量和销量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并成长为彩电行业颇具潜力的中坚力量。2007年也是液晶电视的多事之秋,液晶电视市场经历了以下种种变数。
液晶面板涨价,国外品牌挑起价格战
从4月开始,小尺寸液晶面板的价格开始上涨。三星、索尼、LG、飞利浦等外资厂商由于拥有生产液晶面板的能力而受影响较小,趁机大幅降价抢占市场份额。国内品牌小尺寸液晶电视的利润本已十分微薄,在价格战中蒙受较大损失。迫于面板涨价和国外品牌产品降价的双重压力,国内厂商推出了32英寸等离子电视,将战略重点逐渐转向大屏幕液晶电视,开始发展上游液晶模组产业。
国内厂商成功对抗国外厂商高低并举策略
国外厂商深谙价格战的弊端,在开展价格战的同时实施高低并举的策略:即用高端产品打造品牌,用低端低价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欲使国内厂商全面溃败。以创维为代表的国内厂商通过功能整合策略不仅抵御了国外厂商的攻势,还引导液晶电视市场竞争进入“蓝海”。
国外厂商掀起台湾屏风波
2007年国外厂商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台湾产液晶面板来降低产品成本,从而使其低端产品的价格迫近国内品牌产品。部分用户因更为推崇日韩产液晶面板,对国外液晶电视厂商换用台湾产液晶面板的举动表示不满。
国内厂商进军上游产业
国内厂商海信、TCL、康佳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纷纷进军液晶模组生产领域,中国液晶电视模组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被打破。进军液晶模组将有助于国内厂商降低液晶电视生产成本、扩展利润空间。
全高清液晶电视成为主要卖点,销量大增
2008年奥运会及高清信号落地等因素推动全高清液晶电视的发展。2007年推出的液晶电视新品中,大部分为全高清产品,全高清液晶电视成为主要卖点,销量增长迅速。
IT厂商进军液晶电视市场
2007年,IT、通讯厂商向家电领域渗透,手机企业金立以“GIONEE”品牌、液晶代工厂商唯冠以 “PROVIEW” 品牌进入国内彩电市场。优派、明基、清华同方、戴尔、冠捷、华硕等IT企业都尝试进军液晶电视产业。但新加入者的市场份额合计不足1%,尚不具规模。
二、市场结构研究
(一) 品牌结构
1、整体市场
(图1)2007年中国市场最受用户关注的十大液晶电视品牌分布
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群雄割据,十大品牌分割着市场80.5%的关注度份额,排名接近的品牌关注度差距不大,易形成赶超之势,品牌关注度格局不稳定。在中外品牌的激烈对决中,国外品牌略胜一筹、入围十强的品牌有六个,在数量上占优,且六者关注度之和为51.0%,在关注度份额上超过国内品牌。
三星在2007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第一,为其折得关注度桂冠奠定了基础。在随后几个月,三星的关注度也一直保持在第二的位置。2007年三星先推出了R8和S8系列低端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后推出N8和F8系列高端产品打造品牌形象,这一高低并举的营销策略为三星敛聚了不少人气。
2007年第一季度飞利浦表现不佳痛失冠军的宝座。在随后的几个月,飞利浦调整市场策略,推出大量低端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其TA系列的产品卖得最火。与此同时,飞利浦还推出流光溢彩高端系列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索尼的产品向来以快速更新换代著称。在2007年8月的一次发布会上,索尼创纪录的推出5大系列(X系列,W系列,D系列,V系列,M系列)14款BRAVIA高清液晶电视,给竞争对手带来不小的压力。
2007年海信推出“真+”系列和“36”系列全高清产品,采用低价策略挺进市场。此外,海信向上游索要利润、率先向液晶电视模组领域进军。
创维是国内彩电企业的领军者,在液晶电视领域有着自己的一套战略方案: 2007年创维推出了具有特色的“酷开”系列液晶电视,将网络娱乐功能与液晶电视融为一体,掀起网络娱乐液晶电视新潮流,为开拓者创维带来了很好的销量。
相比之下,长虹、夏普、LG、TCL和东芝的关注度比例不及三星的一半,表现稍显逊色。
2、五大品牌
2007年Q1-Q4五大液晶电视品牌关注走势对比
飞利浦、三星——强势上升
飞利浦关注度的起点较低,在第一季度仅为7.4%,但是到了第二季度飞利浦关注度极速上升,此后始终占据第一的位置。三星在第一季度的关注度排在国外品牌之首,但是在第二季度的上升势头缓慢,很快被飞利浦超越。第三季度,三星关注度的上升势头强劲,终于在第四季度超过呈下滑趋势的飞利浦。从整体上看,2007年飞利浦和三星的关注度呈上升的趋势。
三星、飞利浦关注度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施了价格战,与国内品牌争抢市场份额。同时兼顾高低并举的策略,既维护了二者品牌地位,又赢得了市场。
创维、索尼——胶着之势
创维和索尼在2007年的竞争呈胶着之势,为争夺第三名而进行着激烈的对决。最终,国外品牌索尼在第四季度成为关注度季军。国内品牌创维产品的性价比较高,下半年主打具有网络娱乐功能的“酷开”系列液晶电视,而索尼高低端区别显著,下半年推出的新品液晶电视注重画质和音质的提升。索尼的胜出表明国外品牌的价格策略在2007年略胜一筹。
海信——先降后升
海信以生产32英寸和37英寸等小尺寸液晶电视为主,而小尺寸液晶面板价格的持续飞涨和紧缺供应给海信迎头痛击,出货量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国外品牌的价格战,致使海信的关注度从第一季度的14.1%一直跌到第三季度7.5%,海信也因此将战略重点转移到32英寸等离子电视和大屏幕液晶电视。第四季度,随着大屏幕液晶电视的热销,海信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积极投入到降价的行列之中,致使海信的关注度稍有提升。
(二) 区域结构
1、关注分布
(图3)2007年中国市场七大区域液晶电视关注比例分布
液晶电视的区域关注比例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程度密切相关。位于东南沿海的华东、华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处于该区域内的消费者对新事物的认知程度较高,思想前卫,富于享受型消费理念,所以对液晶电视的关注度较高。
华北地区在大都市——北京的带动下,消费水平也颇高,是液晶电视的关注大户。华中、东北地区由于经济状况一般,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偏爱物美价廉的CRT电视,而将价格较高的液晶电视拒之门外,所以该地区对液晶电视的关注度还不到10%。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不高,所以液晶电视在那里的关注比例还不到7%。
2、品牌格局
通常,厂商会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意识实行差异化布局战略。而由于厂商在各区域的推广策略不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程度也有高低之分。下表为ZDC统计的区域市场品牌关注度排名情况。
七大区域品牌关注度排名 | |||||||
排名 |
华北 |
华东 |
西南 |
华中 |
华南 |
东北 |
西北 |
1 |
三星 |
三星 |
三星 |
海信 |
三星 |
三星 |
海信 |
2 |
索尼 |
海信 |
长虹 |
三星 |
索尼 |
海信 |
三星 |
3 |
海信 |
索尼 |
海信 |
创维 |
海信 |
索尼 |
索尼 |
4 |
飞利浦 |
飞利浦 |
索尼 |
飞利浦 |
创维 |
飞利浦 |
飞利浦 |
5 |
LG |
夏普 |
创维 |
索尼 |
飞利浦 |
LG |
创维 |
6 |
夏普 |
创维 |
飞利浦 |
LG |
LG |
创维 |
LG |
7 |
创维 |
LG |
LG |
长虹 |
夏普 |
长虹 |
长虹 |
8 |
东芝 |
长虹 |
厦华 |
TCL |
松下 |
海尔 |
厦华 |
9 |
长虹 |
TCL |
TCL |
康佳 |
长虹 |
夏普 |
TCL |
10 |
夏新 |
松下 |
夏普 |
厦华 |
TCL |
东芝 |
东芝 |
数据显示,三星在除华中和西北地区之外的其他五大区域的关注度都是最高的,是区域市场最大的赢家。海信则赢得了华中和西北地区的关注度桂冠。索尼在华北和华南地区的威望较高。长虹在西南地区认可度较高。创维在华中地区较受欢迎。
LG和夏普分别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发展势头较好。厦华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关注度较高。TCL在华中地区的关注度排名靠前。夏新推广最好的是华北地区。松下在华南地区发展较好。东芝则在华北地区关注度较高。
(三) 细分结构
1、屏幕尺寸
(1) 主流尺寸产品关注比例分布
(图4)2007年中国市场主流尺寸液晶电视关注比例分布
2007年32英寸液晶电视以30.7%的关注比例依然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42英寸液晶电视以24.3%的关注比例排在第二位,成为时下热门产品,引领了大尺寸液晶电视的流行风尚。40英寸和37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比例相差不多,表明这两个尺寸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排名不稳定。46英寸、47英寸和52英寸的关注比例还不到10%,而且随着屏幕尺寸的增加,关注度呈逐级下降的趋势。
2007年4月起厂商的战略重心向大屏幕液晶电视转移,而32英寸液晶电视在2007年全年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原因是32英寸液晶电视的售价较低,处于大众购买力水准。可见价格仍然是影响消费者选购行为的首要因素,而随着厂商战略重点的转移,大屏幕液晶电视价格的平民化,消费结构将向大屏幕液晶电视倾斜。
(2) 主流尺寸产品关注度走势
(图5)2007年中国市场主流尺寸液晶电视关注度走势对比(一)
虽然32英寸是当前液晶电视的主流,但是关注度却呈现出连续下滑的态势。与其相对的是42英寸液晶电视,其关注度稳步上扬,直逼32英寸液晶电视。由此可见,液晶电视的消费结构在向大屏幕液晶电视转移。
40英寸和37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呈缠绕状,从整体上看,呈双双下滑的态势。说明这两个尺寸的液晶电视差异性优势不够明显,消费者在选择时易对这两个尺寸举棋不定。其双双下滑的态势加速了市场主流由32英寸直接跃升到42英寸的步伐。
(图6)2007年中国市场主流尺寸液晶电视关注度走势对比
随着各大厂商转战大屏幕液晶电视战略的确定,大屏幕液晶电视的促销战此起彼伏。厂商对消费者的大幅让利刺激了消费者对大屏幕液晶电视的购买热情,致使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关注度不断走高。
2007年年初,47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略高于46英寸液晶电视,但是从第二季度开始,46英寸的关注度青云直上,与47英寸液晶电视拉开明显距离,体现出较强的销售后劲。可见在46英寸和47英寸液晶电视的对抗中,46英寸大比分获胜,抢占了47英寸的关注度份额。
52英寸液晶电视在年初关注度表现平平,但是随着价格的直线下降,其关注度在下半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面积的不断增大,52英寸顶级液晶电视和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近。
2、屏幕分辨率
(图7)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高清与全高清产品关注度走势
全高清液晶电视是2008年的关注焦点,各大厂商均加大了全高清液晶电视的研发推广力度。从图中也可以看出高清液晶电视的关注度从4月份起呈连续下滑的态势,而全高清液晶电视的后劲十足,发展前景看好,其关注度上升势头在下半年尤为明显。
(四) 价格结构
1、价位区间
(1) 不同价位产品关注比例分布
(图8)2007年中国市场不同价位液晶电视关注比例分布
数据显示,5001-8000元价位段是大众消费者普遍能够接受的价位段,其关注比例最高,为28.3%。8001-1万元价位段产品正在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关注比例次之,为22.8%。10001-1.5万元和8001-1万元价位段产品的关注度相差甚微,仅为0.01个百分点。曾经作为主流价位段的5000元以下产品的关注度排名如今退居到第四位,可见液晶电视的消费结构已经从低端升级到中高端。
(2) 不同价位区间产品关注走势
(图9)2007年Q1-Q4不同价位区间液晶电视关注走势对比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是一年之中最关键的时期,不同价位段液晶电视的关注度多在第二季度发生转折。5001-8000元价位段和5000元以下价位段均在第二季度冲高回落,8001-1万元和2万元以上价位段均在第二季度止跌回升,10001-1.5万元价位段在第三季度出现回暖迹象,唯有15001-2万元价位段的关注度一直平稳上升。以上情况说明液晶电视市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者关注的产品逐渐向高端化延伸。
2、热门尺寸
(1) 32英寸
(图10)2007年中国市场32英寸液晶电视不同价位段关注比例分布
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位早已突破5000元大关,正在向4000元挺进。目前,一些品牌的个别产品已经冲破4000元关口。而5001-6000元价位段产品以39.5%的关注比例高居榜首。5000元以下价位段产品占据三成多关注份额,关注比例为35.7%。
6000-8000元价位段产品关注比例骤减至23.5%。这表明大多数消费者对32英寸液晶电视的心理承受价位在6000元以下。而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5001-6000元价位段的关注者在不断增多。但是大众消费者目前能够接受的极限在6000-8000元,8001-1万元以及1万元以上的高端产品问津者少之又少。
(2) 42英寸
(图11)2007年中国市场42英寸液晶电视不同价位段关注比例分布
10001-1.5万元是42英寸液晶电视的主流价位段,关注比例最高,为44.6%。8001-1万元价位段,关注比例高达44.5%。在国外品牌价格战的影响下,国内品牌大屏幕液晶电视也做出了大幅让利行为,中外品牌42英寸液晶电视自然而然的充当了降价主力的角色。随着42英寸价格的走低和大屏化的流行趋势,42英寸产品将会大幅挤占32英寸产品的市场关注度份额。
三、市场价格研究
(一) 价格指数研究
1、整体市场
(图12)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价格指数走势
调查显示,2007年液晶电视整体价格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年末较年初的降幅为1.27个百分点。受年初春节促销热潮的影响,液晶电视价格指数在3月份的下调幅度最大,为7.39个百分点。8月份,随着暑促的来临,液晶电视的价格指数再次跳水。
而到了9月,随着新品的大量上市,价格指数被抬高。但是由于老款产品要为新品降价开道,所以10月价格指数又跌至谷底。从整体上看,液晶电视的价格受厂商影响较大,价格指数会随着促销和新品的上市而出现大幅升降。
2、细分市场
(1) 32英寸
(图13)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32英寸产品价格指数走势
受小尺寸液晶面板涨价的影响,2007年32英寸液晶电视的处境比较艰难。涨价怕各厂商不能团结一致而丢失市场份额,降价又怕陷于亏本买卖的局面,所以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除了在1至3月大幅降价促销之外,全年的走势都比较平稳。
(2) 42英寸
(图14)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42英寸产品价格指数走势
42英寸液晶电视是各大厂商在2007年促销推广的重点对象,所以其价格指数经历了大起大落。年初涨价欲造就2月春节期间及其后大幅降价的假象,不过春节期间的降价来势汹汹,直到3月份才收尾,降幅之大堪称全年之最。
为了刺激消费,42英寸液晶电视在淡季的6月又进行了一番大幅降价,此番降价伴随着暑期的结束而告一段落。此后42英寸液晶电视价格均是小幅上涨。
(二)
1、市场均价
(图15)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均价走势
2007年国外品牌挑起的价格战来势汹汹,尤其是五一期间,价格战的声势最为浩大。从2月份开始,液晶电视的价格就开始迅速下滑,直到6月份降到谷底。7月份,随着定价较高的全高清液晶电视大量面市,液晶电视的均价逐渐升高。加上金九银十的黄金发布时期,液晶电视的均价再次陡然升高。随着元旦、春节等节日的到来,液晶电视又摆开了降价促销的阵势。
从整体上看,液晶电视年末的均价比年初提升了1218元。价格战、盛行于市的全高清产品和金九银十的传统发布月成为影响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
2、厂商均价
(图16)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主流品牌均价对比
调查数据显示,各主流品牌液晶电视的均价分布分为两大阵营 ,三星、索尼和夏普的市场均价较高,组成第一阵营。其中,三星的市场均价最高,为17669元。东芝、飞利浦等其他七大品牌的市场均价落差不大,位于第二阵营。
三星在2007年的价格策略不主张价格战,虽然也参与降价促销,但总的来看降价力度不大。而索尼在2007年采取的是高低并举的价格策略,其低端产品的价格一降再降。
上榜产品的另一大特点是国外品牌的价格普遍偏高,价格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前六名均为国外品牌。虽然从2006年开始,国外品牌已经连续打了两年的价格战,但是由于其上市新品的定价偏高,价格高于价值,所以产品的降价空间巨大。相比之下,国内品牌显得憨厚老实,上市新品充分利用低价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2007-08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研究报告
1、32英寸
(图17)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32英寸产品主流品牌均价对比
32英寸液晶电视是当前市场的主流,各大品牌的竞争较为激烈,价格压得很低,各品牌之间的价格相差不多。其中,松下的市场均价最高,为6445元。国内品牌中创维的价格较高,为6145元。海信的价格最低,为5064元。
2、 37英寸
(图18)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37英寸产品主流品牌均价对比
37英寸液晶电视是中外品牌竞争较为激烈的一个领域。数据显示,国外品牌的价格普遍偏高,价格较高的前五名均为国外品牌。其中夏普的市场均价最高,为10399元。而国内品牌的均价在7000-7600元之间。知名品牌索尼不涉及37英寸产品。
3、40英寸
(图19)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40英寸产品主流品牌均价对比
40英寸液晶电视中,索尼和三星的价格较高,其他品牌的价格差在2100元之内。40英寸液晶电视多为国内品牌,国外品牌中仅有索尼和三星涉及该领域。
4、42英寸
(图20)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42英寸产品主流品牌均价对比
42英寸液晶电视是2007年的热销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在42英寸液晶电视市场中,夏普的市场均价最高,为15336元。国内品牌TCL在42英寸液晶电视上实行高端产品策略,价格不菲。其他品牌42英寸产品的均价都低于TCL。索尼和三星不涉及42英寸产品。
5、46英寸
(图21)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46英寸产品主流品牌均价对比
各品牌46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差距较大,分为三个阵营。夏普、索尼和三星的市场均价较高,均价在18000-21000元之间,位于第一阵营。东芝、TCL和长虹的市场均价在13000-16000元之间,位于第二阵营。海信、创维、夏新和康佳这四个国内品牌的市场均价较低,价位在9000-12000元之间。其中,康佳的市场均价最低,仅为9600元。
6、47英寸
(图22)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47英寸产品主流品牌均价对比
在47英寸液晶电视中,LG的市场均价最高,为17580元,比排在第二位的创维高出近2000元。TCL的市场均价最低,还不到12000元。其他品牌的47英寸产品均价相差不多,均在13000-16000元之间。三星和索尼不涉及47英寸液晶电视。
7、52英寸
(图23)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52英寸产品主流品牌均价对比
52英寸液晶电视是2007年高速发展的一个尺寸领域,也是各品牌打造形象和提升美誉度的重点产品之一。由于产品性能的差异较大,所以各品牌的价格相差悬殊。索尼和三星的均价较高,分别为39831元和38948元。飞利浦在国外品牌中,价格相对较低。而国内品牌的均价在19000-27000元之间,普遍低于国外品牌。
四、
(一) 整体市场竞争格局
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竞争局势异常激烈,国外厂商与国内厂商形成两大对决阵营。国外厂商充分利用面板涨价之际,挑起价格战,并实施高低并举的策略。国内厂商推出32英寸等离子电视,转战大屏幕液晶领域并在功能整合创新方面做足文章,以回击国外厂商疯狂攻势。从结果上看,国外厂商略胜一筹,在品牌关注度十强中争得6个席位,累计关注度之和为51.0%,险胜国内厂商。
不过,从2007年ZDC各月品牌关注度监测数据来看,国内液晶电视市场并未形成稳定的格局,三星、飞利浦、索尼、海信和创维均有登上关注度冠军宝座的实力。随着国内厂商向液晶模组领域快速迈进,2008年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的竞争还胜负难料。
(二) 重点厂商竞争策略
1、三星
(1) 品牌战略
三星在液晶电视市场树立起了“高档感、时尚感与超前的数字技术”的形象,使品牌具有较高的溢价能力和较强的竞争实力。三星精心打造出的这一品牌形象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形象。三星紧随市场变化适时地调整产品策略并实施全球性的统一的营销和广告策略,使得“产品新颖、设计时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为三星的鲜明特色,展现出三星产品多姿多彩的特点。
选用“青春、活力、时尚”倍受年轻人追捧的明星为形象代言人。三星选用明星郑伊健、陈慧琳为三星形象代言人,把明星气质有效嫁接到品牌上,使消费者认可三星产品“高档、时尚”的形象。
设立三星数码体验馆。三星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大城市均设有数码体验馆。在这个专门供人们体验未来世界的数码馆里,人们可以触摸并使用世界尖端数字概念产品和成型家电产品。
公关活动凸显“数字、e化、时尚生活”的品牌理念。比如三星轰轰烈烈开展 “三星网络竞技游戏选拔赛”的公关活动,创造了让消费者自然地接触三星数字产品的机会,引领时尚潮流。三星举办的“龙之梦”大型音乐盛典,借助奥运营销拉近了三星和消费者的距离。
(2) 产品战略
三星液晶电视产品正如品牌战略中所述,注重产品的外观和数字技术的应用,给人留下高档、时尚、科技领先的印象。2007年三星的平板电视都是8系列产品,并重拳出击全高清产品,其全高清液晶电视占产品总数的40%。
三星液晶电视产品分为N8、M8、R8、S8和F8五个系列。其中,F8是旗舰级高端产品,该系列采用了目前热销的N8系列黑水晶超清晰液晶面板,不仅支持1920×1080全高清分辨率,动态对比度更高达25000:1,具有100Hz的高刷新频率,这种高频率再结合三星独有的自然流畅动感技术可谓顶级中的佼佼者。
N8和M8是高端产品,具备顶级配置,包括Wide Color Enhancer靓彩技术、Movie Plus 流畅动感技术 、Anynet+ (HDMI-CEC) DNIe™ (数码自然影像技术)。S8是中端产品,仅比高端的N8和M8少了Anynet+ (HDMI-CEC) DNIe™ (数码自然影像技术)功能。R8是低端产品,较高端产品少了全高清分辨率和Movie Plus 流畅动感技术。相比之下,三星的中高端产品数量较多,走的是时尚、高档路线。
(3) 价格战略
三星在价格方面的态度是坚决不打价格战,其竞争的战术体现为:与竞争对手相比将会在功能和技术上提高、完善。目前三星主攻方向是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尽管三星不打价格战,但是在降价促销方面仍然表现积极。2007年三星降价促销的主力是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由于其具有自主供应液晶面板的能力,受面板涨价的影响较小,所以小尺寸液晶电视的降价力度不大。此外,2007年三星的37英寸产品采用了台湾屏,既丰富了三星的产品线,也为三星低端产品的低价策略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星不生产37英寸液晶面板)。
(4) 渠道战略
三星的渠道销售采取的是厂家直供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更重要的是与零售终端直接接触,使顾客更容易接触到三星平板电视产品。
具体来说,在一、二级市场,三星的销售渠道主要以国美、苏宁等全国性家电连锁卖场为主,加大对流通渠道上的投资,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目前,全国性连锁卖场的销售已经占三星平板电视产品60%的销售量。而在三、四级市场,三星则是通过在国内拥有的五个分公司,负责全国的平板电视销售。
(5) 市场战略
2007年三星抓住了平板电视高清化、大屏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产品品质、技术研发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其秉承的理念是“在中国市场上最早投入三星所拥有的世界最尖端的技术和产品”,让中国的消费者尽早享受到与世界同步的高品质影像产品。
2、飞利浦
(1) 品牌战略
2004年9月,飞利浦将沿用9年的品牌标识——“让我们做得更好”改为“Sense and Simplicity”,中文意思是“精于心,简于形”。新的品牌定位表达了飞利浦力求完美的追求和永续前行的进取心。这一策略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飞利浦基于新标识下的品牌战略强调两点:一是产品对消费者的体贴和人文关怀,二是强调产品设计与功能的简约。简单的说,飞利浦想要强调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重视,对市场的重视。新品牌战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加速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整合。
(2) 产品战略
飞利浦在产品的设计上追求简约风格。它的产品在技术上可以是先进的复杂的,但是在外观设计上一定是简约的,便于消费者使用的。
目前飞利浦液晶电视限于20英寸、26英寸、32英寸、37英寸、42英寸、47英寸和52英寸。鉴于大尺寸液晶电视成为时下的流行趋势,飞利浦把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主要经历放在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上面。2007年飞利浦液晶电视独创的 “锐腾核芯”技术的1080P液晶电视,和流光溢彩高清平板电视是最好的证明。
(3) 价格战略
飞利浦在2007年实行的是全线降价的策略,降价幅度为国外品牌之首。为抢占国内市场份额,飞利浦在上半年趁液晶面板涨价之际,大肆降低32英寸、37英寸等小尺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到了下半年,随着大屏幕液晶电视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飞利浦大尺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开始持续下调。虽然飞利浦不主张价格战,但是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实际做法上也充当了价格屠夫的角色。
此外,2007年年底飞利浦与TCL多媒体签订协议,由TCL代工飞利浦CRT电视和液晶电视的生产。此举将大大降低飞利浦液晶电视的生产成本,预计飞利浦液晶电视的价格将进一步大幅下调。
(4) 渠道战略
飞利浦液晶电视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家电连锁卖场,在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都很难看到。这使飞利浦家电销售局限于一级市场,而且随着国美对永乐和大中的合并,国美和苏宁双寡头局面形成,家电卖场可能因主导更多的话语权而使家电厂商利润摊薄。虽然如此,由于自建渠道成本太高飞利浦并不打算亲自尝试销售。随着家电连锁卖场的扩张,飞利浦对家电连锁卖场的依赖性会更强。
(5) 市场战略
总的来看,2007年飞利浦的市场营销战略有六个:主打主要城市,力推旗舰式产品;全线降价,扩充市场份额;强调专业的售后服务;强化行销专业能力;整合以产品为主体的公关活动;成立中国行销委员会,任命CMO协调运作,使各部门的资源互相配合。
3、索尼
(1) 品牌战略
在品牌战略方面,索尼在各经营领域积极开展战略联盟行动。在液晶电视领域,索尼联合三星于2004年首度合作建成S-LCD液晶屏生产线,此举不仅满足了索尼的液晶屏供应,挽救了其液晶电视事业,也使得索尼在与三星的合作中学会了如何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
2007年,双方再度合作建立了第八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继续在合作与竞争中互惠互利。另外,索尼在生产工艺上严抓工业设计和产品质量,竭力打造高档优质品牌形象。
(2) 产品战略
索尼的产品线非常丰富,高中低档兼而有之。2007年市面上的液晶电视产品有R系列、X300A系列、W300A系列、F300A系列、D300A系列、V300A系列和M300A这七个系列。其中X、W、F是其高端产品系列。R、D隶属中端产品。V、M是其低端产品。在技术方面,BRAVIA EX 图像引擎、Full HD高清晰度液晶面板、“WCG-CCFL”亮艳色彩背光源技术是其产品的重要筹码。在2007年,索尼主推大屏、全高清液晶电视。
(3) 价格战略
索尼产品向来以高价著称,产品的定价甚至超过了其实际价值。不过,在2007年索尼改变了其价格战术,利用产品的大幅降价来吸引消费者。具体的做法是:新品上市的价格依然很高,但是没多多久便大幅降价,且持续降价。其低端产品的价格已经和国内品牌相差不多了。另外,索尼在2007年加大了对台湾屏的采购力度,使得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为其部分产品走低端低价路线埋下了伏笔。
(4) 渠道战略
索尼液晶电视主要是通过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卖场进行销售,在大型商场和超市也有产品出售。但是索尼的主要销售额集中在一级市场,随着索尼“草根计划”的开展,索尼将积极开拓二、三级市场。另外,索尼表示将为大型零售商提供专有型号的液晶电视,新产品将于60天内上架。这意味着规模较小的专业电子产品零售商将销售特定型号的索尼液晶电视,从而避免与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等正面竞争。
(5) 市场战略
2007年索尼液晶电视在中国市场清楚的提出了三个战略目标:一、成为中国液晶电视第一品牌;二、高清电视第一品牌;三、同时问鼎37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电视市场。 另外,索尼摒弃了高价溢价的竞争策略,大范围降低产品价格以抢占市场份额。
五、
(一) 品牌发展趋势
“马太效应”凸显,品牌集中趋势更加显著
2007年液晶电视的品牌竞争激烈,关注格局变动频繁,海信、创维、飞利浦和三星轮番担当品牌关注度擂主角色。十大主流品牌的关注度份额之和逐渐扩大,中小品牌的关注度份额被蚕食缩小。与2006年相比,十大品牌的关注比例之和由76.5%上升到80.5%,涨幅为4个百分点。
由于2007年国外品牌的降价策略比较成功,所以ZDC预测2008年国外品牌将会继续沿用这一策略。并且随着液晶面板的涨价和国外品牌的疯狂降价,液晶电视市场将凸显马太效应,品牌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小品牌液晶电视或将退出市场。进军液晶电视市场的IT厂商中,仅有清华同方和优派会保持住较大的市场关注度份额,但其规模难与传统液晶电视厂商抗衡。
此外,由于品牌关注度排行榜前五名的关注度差距不大,最大仅为2.9个百分点,所以三星、飞利浦、索尼、海信和创维均有登上关注度排行冠军宝座的可能。
(二) 产品发展趋势
1、42英寸液晶电视将取代32英寸的主流地位
2007年,厂商加大了对40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电视的研发推广力度,其产品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42英寸产品数量增加了61.3%,而52英寸增加了420%。从产品的关注度来看,42英寸产品的关注度呈稳步上扬的趋势,第四季度达到26.6%,与32英寸的28.9%接近。而52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由第一季度的0.8%提升到第四季度的2.4%。随着厂商对这两个尺寸降价促销力度的加大,ZDC预测2008年42英寸液晶电视将取代32英寸的主流地位,而52英寸液晶电视将成为关注热点。
2、全高清液晶电视产品数量所占比例将提高到50%以上
随着全高清技术的发展,全高清液晶电视产品数量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1月份的14.8%提高到12月份的26.3%。目前,各大品牌均推出了自己的全高清产品,消费者对全高清产品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由2007年1月份的14.2%增加到12月份的31.8%。随着奥运的临近和全高清电视赛事的转播,ZDC预测全高清液晶电视将会成为2008年的新宠,届时全高清液晶电视的产品数量所占的比例将由2007年的26.3%提高到2008年的50%以上。
(三) 价格变化趋势
价格持续下降,42英寸的主流价格将会降到1万元以下
像其他消费类产品一样,液晶电视的价格也是逐年下降的。2007年,在国外品牌的带动下,液晶电视产品开始大幅降价。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突破了5000元大关,而小部分4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降到1万元以下。由于供货紧张,液晶面板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随着中外液晶电视品牌竞争的加剧,以及台湾屏的大量使用,液晶电视的价格仍然会持续走低。ZDC预测,将成为2008年主流产品的42英寸液晶电视的主流价格将会降到1万元以下。
(四) 渠道发展趋势
国外品牌押宝一级市场,国内品牌拓展二、三级市场
当前,家电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苏宁、国美等一级市场的大型家电连锁卖场,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及大型商场等。其中,国外品牌的经营渠道局限在一级市场,国产液晶电视品牌依托CRT时代建立起来的经营渠道,产品在一、二、三级市场均有销售。由于国外品牌拓展二、三级市场的成本较大,所以ZDC预测2008年国外品牌会继续押宝一级市场,将战略重点集中在依靠价格战抢夺市场份额上。由于在一级市场的失利,国内品牌将会大力拓展二、三级市场。
对于后进入家电领域的IT厂商来说,传统的经营渠道被老字号家电品牌充斥,IT厂商在那里不占竞争优势,施展拳脚比较困难。所以IT厂商仍会在自己的地盘——IT卖场售卖液晶电视产品。
六、
(一) 对上游厂商
进军液晶模组领域需谨慎,国内厂商切忌一哄而上
据统计,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液晶电视模组(LCM-TV)占整个价值链的比例高达35%~40%,液晶电视模组(LCM-TV)和整机制造合并占整个价值链的70%左右。巨大的利润空间使海信、TCL和康佳抢先向液晶模组领域进军,其他液晶电视厂商也蠢蠢欲动,对此万维家电网及ZDC建议:由于整机厂商进军模组产业,需要有规模优势、市场优势和强大的技术能力这些关键要素的支撑,所以厂商切忌一哄而上,在权衡生产液晶模组和直接采购面板的成本后,再谨慎而行。
(二) 对中间渠道商
国内家电连锁卖场可顺应需要,推出多种家电组合优惠套餐
新婚夫妇是购买家电产品的一大主力,他们通常需要购买一整套家电产品。一件一件的挑既烦心,又得不到什么实惠。针对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心理,万维家电网及ZDC建议:家电连锁卖场可以推出多种家电组合优惠套餐,并实行选购的组合产品越多,优惠越大的促销策略。另外,这种套餐促销需要配备“家电通才”的营销人员做讲解。其不仅要熟悉各个品牌不同家电种类的优势特色,还要对套餐的优惠政策非常了解。
(三) 对终端消费者
购买前识清屏幕产地,不必拒绝台湾屏
当前,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价格因素是决定他们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2007年一些外资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取得低价优势,在部分低端液晶电视产品上采用了台湾屏,致使不少消费者在购买之后惊呼上当。在此,万维家电网及ZDC提醒大家在购买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选择,辨识清楚是否为台湾屏。此外,如果消费能力有限,选择台湾屏也不会影响画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