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液晶显示器市场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火热,在这种平静的表象下潜藏着一些危险的信号:过分竞争正威胁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今年的LCD有些冷,从本报评测实验室测试的显示器数量就可以看出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多数企业把重心都放在了超过30英寸的大尺寸LCD上,从而降低了显示器的比重。加上今年世界杯,欧洲地区对大尺寸液晶电视的需求猛增,使得LCD面板一时洛阳纸贵,商家厂家叫苦不迭。最苦的还是最后的零售,价格一涨,本来还期望19英寸能够支撑一下台面,结果自然是愿望落空了。
过分竞争危害行业
一位业内人士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现在小尺寸的LCD大多是维持经营,过分的竞争使得19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从2005年年初的6000元以上,急剧降到了目前2000多元。一些面板产量较大的厂家,为了维持流水线的正常运转,已经在亏本甩卖,如果整个行业无法挣到钱的话,对液晶显示器的未来是很不利的。
价格战已经深深伤害了LCD产业,连大尺寸LCD的利润都很难得到保证。实际上,尽管自2004年以来,大尺寸LCD的竞争就日趋激烈,但市场的发展并非如厂商所愿。就以电视为例,以LCD为代表的数字电视销量仍然没有超过总销售量的10%。
在小尺寸LCD市场上,新品的推出速度和生存时间说明了问题。现在新品的技术改进远不如此前,对造型的研究倒是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显示器日渐成为不是那么耐用的消费品。
我们发现,LCD这几年的经历充满了曲折和艰险。一方面,技术的成熟让它们在摆脱LCD痼疾迈出了长足的进步;另外一方面,过度的价格竞争已经让这样的技术进步放慢了步伐。从三星力推的魔技到LG的锐比,依然无法充分调动用户的购买情绪。
何况,为了牺牲性能而获得的所谓体积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多数厂商在过去的5年里,做了三件事情:改进面板响应速度、提高颜色表现、拼命降价。因而,面板之争、颜色之争、价格之争成为过去5年来的主题。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响应时间被优派封印,又跳出了BenQ的插黑技术,而在理论上印证的LED频闪技术还未出现,在年年底,记者预测的使用提高灰度级别的做法开始在一些高端民用显示器里出现。这些技术其实在EIZO、NEC生产的医疗用显示器里都早就采用了,这些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记者并不赞同目前各厂商的办法——降价,这并不能给LCD产业带来实惠。如果缺乏生产力进步的根本动因,那种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而漫无目的降价伤害的不仅是这个产业,也最终将让用户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