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长虹投巨资建等离子生产线,但是,仅靠一笔投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随着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和长虹等离子的推向市场,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给予支持,而这需要其背后有一个吸金力强大的长虹。
2006年的长虹,表现还是不错。这一年,长虹企业改革持续深化,现代企业管理
制度进一步成熟;在产业布局上,电视产业领先地位得到巩固,通讯和白电产品地位有加强迹象;品牌形象也有很大改观。
但是,长虹的改革还难以断言成功。就以2006年为例,一方面,长虹等离子电视的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2%,位居行业第一。同时还拿到GSM和CDMA双网终端牌照,与APEX的纠纷也基本了结。但另一方面,2006年半年报,四川长虹股份实现77.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7.88%,而净利润仅为1.25亿元,同比下降41.89%。
海通证券的分析师顾青当时就指出,长虹多个经营指标并不乐观。其核心的彩电业务实现销售42.6亿元,同比下降9.8%。虽然白色家电和IT产品的收入增长迅速,但是新增的手机和网络业务规模以及盈利能力都有待培育和提升。另外,长虹的海外业务也大幅萎缩,2006年上半年出口收入7.34亿元,2005年同期数据为11.94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与此同时,公司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飞涨,上半年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幅高达17%和71%。
这一方面反映了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另外也表明长虹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所付出的成本。
应该看到,尽管这几年,长虹企业状况开始好转,但是,长虹抗风险的能力仍然比较低,经不起大的折腾。等离子工程是高风险项目,一旦失败,对长虹未来发展影响极大。
“在数字化平板化时代,如果长虹还处于简单组装水平,不能掌握上游的核心部件,就不如转型。”在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看来,只有向上游进军,国内平板彩电企业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但液晶屏、等离子屏等上游投资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型项目。国内的“先行者”京东方、上广电的液晶屏项目自上马以来亏损不断。而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长虹走的是京东方的老路,现在,京东方陷入巨大的资金困境,而世纪长虹也被“投资即落后”的预言困扰。
不光如此,就在国内各商家仍在就液晶还是等离子何者为王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场围绕着高端显示技术的争夺战已经悄悄展开。日前一家公司在悉尼展示了最新研发的激光显示技术,这种激光显示引擎可以将图像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与CRT、LCD和等离子等技术相比,激光显示技术的优点更多,其中包括极其丰富的色域。据预计,激光电视将于2007年底或2008年初批量上市。
除此之外,在10月初举行的日本电博会上,有公司发布了下一代薄型显示屏SED。业内分析认为,SED显示屏将在大尺寸显示屏市场与等离子显示屏进行竞争。与此同时,OLED显示屏技术也已经在CES(拉斯韦加斯电子展)上亮相。面对如此众多的强劲对手,长虹要想借助进军上游产业塑造彩电行业的龙头地位,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