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上等离子风生水起,动静颇大。特别是七、八月份,等离子厂商动作频频,其中又以长虹最引人注目。四川长虹先是高调宣布,推出从32英寸至103英寸的全系列等离子电视产品,结束目前全球只有松下一家拥有103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历史,随后将32英寸作为等离子。
首波主打在八月推向市场。然而,在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平板市场将“以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的时候,长虹一意孤行,将巨资投入等离子的做法被广泛的质疑,许多人觉得长虹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在整个平板电视的产业链中,谁掌握面板技术谁就拥有主导权。由于等离子面板技术的过于垄断,致使等离子上游面板价格难以快速下降,从而使得等离子电视整机价格没有竞争优势。
国内彩电厂家在平板电视的浪潮中,为了不受制于上游厂家,纷纷转向液晶电视,这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液晶电视生产厂商多、等离子电视生产厂商少的局面。
正是看到这一点,长虹才在2006年6月与国内著名显像管制造商——彩虹电子合资成立了“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该公司随后以8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株式会社的母公司,后者拥有多项等离子屏的相关技术专利。
但是,有业内专家随即指出,长虹收购欧丽安公司,只是买了个“壳”,欧丽安的技术团队早已流失,其技术骨干包括其前任CEO及CTO也已转投别家。据介绍,欧丽安前任CEO是韩国在PDP平板技术方面的专家,受韩国保护的科学家。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全恩指出,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物理分辨力必须达到1366×768或者更高,才能满足高清的要求。而据记者了解,韩国欧丽安公司并没有生产高清面板的能力,只拥有试生产线。这就意味着长虹投资生产的等离子屏将达不到高清标准。
长虹也对外公开承认,预计2008年初投产的等离子屏生产线主要以生产标准清晰度的等离子屏为主,也就是说,长虹等离子屏生产线生产的等离子屏的物理分辨率仅为852×480。而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高清电视标准规定,清晰度达到720线以上的等离子电视才能被认为是高清。
但是,在目前的平板市场,不仅仅液晶平板早已全面高清,就连世界上主要等离子屏提供商都在向高清转型,某些品牌甚至已经推出了42英寸的高清产品。虽然高清和标清生产线之间转换可能不难,但就目前技术而言,欧丽安公司尚无能力去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虹拥有的等离子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有变为鸡肋的可能。
此外,欧丽安公司的目前只有月产2000片左右标清面板的生产能力。而成熟面板厂商目前月产能达到30万片左右。
“等离子电视边缘化现象越来越加剧,如今已到生死存亡的关口。”彩电产业观察家刘步尘表示,事实上,我国平板电视消费格局早在2002年就已形成“以液晶电视为主、等离子电视为辅”态式。
长虹选择豪赌等离子,这使得它要同时面对等离子边缘化的现实和早有成见的消费者,这让人不禁忧心长虹等离子的市场前景。
家电专家陆刃波就认为,等离子电视要想在中国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是件很困难的事。他表示,随着液晶电视技术的不断提高、价格的不断下降,液晶电视的销售增量将远远大于等离子电视。
从目前来看,长虹等离子项目面临的首要困难是2008年量产后生产的等离子面板的销路问题。长虹自己不可能完全消化其产能,国内彩电企业中生产等离子电视的厂商已经很少,以后是否会购买长虹生产的面板也取决于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其次,上游配套材料并没有完全本土化。目前,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等离子屏生产线的配套都比中国大陆完善,除了人力成本低以外,长虹生产的等离子面板在价格上不具备优势,缺少竞争力。
第三,长虹目前选择的8面取生产线技术本身就是不成熟的制造工艺,量产后产品质量将面临很大挑战。
长虹选择等离子,是考虑到在42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幕领域,等离子电视以高性价比在欧洲市场上占有优势,其占有率超过了60%,有一定市场空间。
然而近年来,液晶显示技术的进步明显要比等离子快得多。随着几个国际品牌投资的液晶面板八代线的投产,液晶电视的尺寸越来越大,以大屏幕为优势的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将受到进一步的压缩。
事实上,自2004年始,众多国际一流等离子生产商纷纷转投液晶。在上游面板制造领域,陆续有六代、七代,甚至八代液晶面板投产。据了解,全球液晶的面板供应量至少超过等离子的5倍以上,从而带动液晶电视整体价格的下降。
2007年1~5月份,我国液晶电视出口量为598.4万台,同比上升了38.02%;而等离子电视出口量为15.6万台,同比下降23.47%。目前在中国市场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的销售比例约为9:1。实际上,就在前不久美国《华尔街日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一向被喻为等离子天堂的美国市场也出现了对等离子不利的局面,等离子技术近来面对液晶电视的攻势,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渐流失。
有业内人士评价,在等离子如此不利形势之下,长虹逆势进入等离子面板制造领域,就显得格外轻率而非理性。不过长虹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别人都不做的时候它来做,竞争并不像液晶那么激烈,最后分得的市场份额也会很可观。
帕勒咨询机构董事罗清启认为这是长虹一个很糟糕的决定。液晶市场竞争激烈,说明它有前途,等离子虽然做的人很少,但是当你刚刚起步时,别人却已经可以在商业化上达到极致,一旦跟不上的话很轻易就会被击倒。
Display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平面显示器市场出货量达到7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液晶技术(TFT-LCD)是目前占平面显示器产值最大的部分,约占80%的份额。而且TFT-LCD市场需求在近几年呈快速的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市场销售量实现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的增长。
2006年,长虹投巨资建等离子生产线,但是,仅靠一笔投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随着生产线的投入使用和长虹等离子的推向市场,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给予支持,而这需要其背后有一个吸金力强大的长虹。
2006年的长虹,表现还是不错。这一年,长虹企业改革持续深化,现代企业管理
制度进一步成熟;在产业布局上,电视产业领先地位得到巩固,通讯和白电产品地位有加强迹象;品牌形象也有很大改观。
但是,长虹的改革还难以断言成功。就以2006年为例,一方面,长虹等离子电视的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2%,位居行业第一。同时还拿到GSM和CDMA双网终端牌照,与APEX的纠纷也基本了结。但另一方面,2006年半年报,四川长虹股份实现77.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7.88%,而净利润仅为1.25亿元,同比下降41.89%。
海通证券的分析师顾青当时就指出,长虹多个经营指标并不乐观。其核心的彩电业务实现销售42.6亿元,同比下降9.8%。虽然白色家电和IT产品的收入增长迅速,但是新增的手机和网络业务规模以及盈利能力都有待培育和提升。另外,长虹的海外业务也大幅萎缩,2006年上半年出口收入7.34亿元,2005年同期数据为11.94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与此同时,公司的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飞涨,上半年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增幅高达17%和71%。
这一方面反映了家电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另外也表明长虹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所付出的成本。
应该看到,尽管这几年,长虹企业状况开始好转,但是,长虹抗风险的能力仍然比较低,经不起大的折腾。等离子工程是高风险项目,一旦失败,对长虹未来发展影响极大。
“在数字化平板化时代,如果长虹还处于简单组装水平,不能掌握上游的核心部件,就不如转型。”在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看来,只有向上游进军,国内平板彩电企业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但液晶屏、等离子屏等上游投资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型项目。国内的“先行者”京东方、上广电的液晶屏项目自上马以来亏损不断。而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长虹走的是京东方的老路,现在,京东方陷入巨大的资金困境,而世纪长虹也被“投资即落后”的预言困扰。
不光如此,就在国内各商家仍在就液晶还是等离子何者为王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场围绕着高端显示技术的争夺战已经悄悄展开。日前一家公司在悉尼展示了最新研发的激光显示技术,这种激光显示引擎可以将图像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与CRT、LCD和等离子等技术相比,激光显示技术的优点更多,其中包括极其丰富的色域。据预计,激光电视将于2007年底或2008年初批量上市。
除此之外,在10月初举行的日本电博会上,有公司发布了下一代薄型显示屏SED。业内分析认为,SED显示屏将在大尺寸显示屏市场与等离子显示屏进行竞争。与此同时,OLED显示屏技术也已经在CES(拉斯韦加斯电子展)上亮相。面对如此众多的强劲对手,长虹要想借助进军上游产业塑造彩电行业的龙头地位,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