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错路交锋 LG 32英寸等离子与松下37英寸液晶的暗恋

32英寸LG的“进”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7-08-16 作者:萧萧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32英寸LG的“进”

    唯一向国内市场供应32英寸等离子屏幕的LG自然对等离子目前的弱势有自己的理解。选择于国内企业捆绑的合作模式就是它对“市场认可度的影响”作出最终评估的结果。目前业内一个主流的看法是,液晶电视由于面板资源的丰富和容易小型化而获得了国内企业的支持。而作为国内彩电市场主力军的国内彩电企业的支持,本身就是很好的“活体广告”。同时投入大量经历发展液晶电视的国内彩电企业必然在市场运作和宣传上下足力量:一旦造成消费者看到的、听到的主要是液晶的消息,那么等离子就自然会被遗忘,甚至会被认为技术落后,已经淘汰。

    市场的认可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励生产企业向消费偏好一侧倾斜。在没有更多的厂商支持的等离子电视面临产品单一,功能雷同的局面的同时,是液晶电视不断延伸的产品线,不断丰富的各种功能。消费者也被迫接受到更多的液晶电视的信息,并形成人际传播效应,使液晶电视更具消费心里优势。这个时候等离子厂家面临的问题就不仅是产品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市场的开拓问题。

    LG没有自己率先推出32英寸等离子,而是交给国内彩电企业去做终端市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就是利用上面提到的群体舆论效应,达成不花钱的宣传攻势。第二是利用国内企业试探市场。等离子电视不能在更适合我国居民居住面积的尺寸(30-40英寸)上大量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的根源在于小型化后不能实现高分辨率。同时小型化的等离子电视的屏幕切割成本并不会低于液晶电视。当你的产品价格不占优势,而产品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更低于对手的时候,在市场上,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LG选择把开拓市场的重任交给终端厂商——自己的合作者,而自己则能集中力量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失为共担风险的好主意。

    在国内彩电企业开来,等离子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基于自己没有任何屏幕的直接市场能力:包括等离子和液晶,的条件下,为自己的产品线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肯定是摆脱上游资源瓶颈的一种可行方式。

 标签: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