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错路交锋 LG 32英寸等离子与松下37英寸液晶的暗恋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7-08-16 作者:萧萧

背景分析

    昨天,即8月14日,LG高调发布了秋季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新品。其中,最抢眼的依然是江湖中久负盛名的“32英寸32PC5RV等离子电视”。而在此之前不久松下在日本首次推出了37英寸的液晶电视。两大巨头在平板行业液晶和等离子阵营纷争到最关键一仗时截然不同的举措不仅令人深思。

    当平板电视产业的大门被等离子轰隆隆打开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等离子会在今天徘徊在平板产业的边缘。当真彩色液晶显示器大量出现的时候也没有人预计它能成为平板产业的唯一王者。当东芝和佳能的SED平面显示技术被打入冷宫的时候,当索尼FED场发射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技术迟迟不能突破之际,于是液晶的春天来了,而等离子却进入了冬天。

    2005年以来,国内平板市场以每年接近150%的速度增长。其中液晶电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分额。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和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统计,2007年上半年液晶电视自主品牌产量同比增长高达140%,产量达到634.4万台,销售量达到334万台,销售量占总体彩电市场的18.7%,销售额比重达到总体彩电的54%。液晶电视包含OEM量产量为1180万台。而等离子产品总计产量不过等离子仅为23.5万台。

    从国际市场来看,近几年平板市场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其中虽然等离子电视机的产量也增长很快,但是与液晶产品的比重相比依然落后。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液晶电视面板销售量比上一季度增长了32%,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5%,达到了1960万部。其中40英寸以上大屏幕面板份额从去年同期的42%增长到68%,是等离子面板的2倍,牢牢掌握了40英寸以上市场的主动权,而这一块市场恰恰是等离子电视的传统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等离子企业,松下在等离子业务也出现了新的困境:4-6月份等离子业务衰退1%——为历史罕见。

    面对液晶阵营对等离子市场的持续“逼宫”,自认受制于产品线和市场认可度的影响而在这场平板赛跑落于下风的等离子必然作最后的生死保卫战。于是平板阵营响起了LG向32英寸等离子市场进军的号角!

32英寸LG的“进”

    唯一向国内市场供应32英寸等离子屏幕的LG自然对等离子目前的弱势有自己的理解。选择于国内企业捆绑的合作模式就是它对“市场认可度的影响”作出最终评估的结果。目前业内一个主流的看法是,液晶电视由于面板资源的丰富和容易小型化而获得了国内企业的支持。而作为国内彩电市场主力军的国内彩电企业的支持,本身就是很好的“活体广告”。同时投入大量经历发展液晶电视的国内彩电企业必然在市场运作和宣传上下足力量:一旦造成消费者看到的、听到的主要是液晶的消息,那么等离子就自然会被遗忘,甚至会被认为技术落后,已经淘汰。

    市场的认可反过来会进一步激励生产企业向消费偏好一侧倾斜。在没有更多的厂商支持的等离子电视面临产品单一,功能雷同的局面的同时,是液晶电视不断延伸的产品线,不断丰富的各种功能。消费者也被迫接受到更多的液晶电视的信息,并形成人际传播效应,使液晶电视更具消费心里优势。这个时候等离子厂家面临的问题就不仅是产品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市场的开拓问题。

    LG没有自己率先推出32英寸等离子,而是交给国内彩电企业去做终端市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就是利用上面提到的群体舆论效应,达成不花钱的宣传攻势。第二是利用国内企业试探市场。等离子电视不能在更适合我国居民居住面积的尺寸(30-40英寸)上大量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的根源在于小型化后不能实现高分辨率。同时小型化的等离子电视的屏幕切割成本并不会低于液晶电视。当你的产品价格不占优势,而产品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更低于对手的时候,在市场上,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LG选择把开拓市场的重任交给终端厂商——自己的合作者,而自己则能集中力量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不失为共担风险的好主意。

    在国内彩电企业开来,等离子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基于自己没有任何屏幕的直接市场能力:包括等离子和液晶,的条件下,为自己的产品线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肯定是摆脱上游资源瓶颈的一种可行方式。

37英寸松下的“退”

    与LG的激流勇进不同,松下选择了退守的策略。今年早已经有传言,等离子阵营的两巨头:日立和松下将会推出大尺寸的液晶电视。果不其然,前几天松下在日本发布了松下首款37英寸1080P满高清液晶电视。而在这之前,作为等离子阵营领袖松下一直坚持以等离子为大(37英寸及其以上),以液晶为小(32英寸及其以下)的平板产品线战略。37英寸液晶初次出现在等离子老大的平板阵营里面,自然显得有些不协调。但是松下还是为我们留下了悬念:到底还有没有更大尺寸的液晶电视计划呢?

    37英寸正巧是传统的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的技术分水岭。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面液晶技术很难实现37英寸以上的产品生产,而等离子也很有默契的把技术水平保持在很难经济的生产高分辨率的37英寸以下产品的水平上。但是,平衡总会被打破,第六代液晶屏幕生产线的出现成为一个转折点,而8代以上的液晶生产线已经可以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42到52英寸的平板产品。同时,受制于分辨率瓶颈、象素不能无限缩小、点距过大的等离子技术的主流产品只能保持在37英寸及其以上尺寸。

    松下把37英寸液晶电视引进自己的平板电视产品线,也是跟随了时代的大趋势。平板电视发展之初,日本企业除了夏普之外,几乎清一色地认为液晶电视图像质量不佳,索尼、东芝、富士通、日立等等都是曾经掌握了液晶技术的企业,但是中途放弃使它们在今天的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先锋、松下则更是等离子阵营的坚定拥护者。但是随着液晶技术的突破,一系列制约液晶作大做好的因素不断被解决,一些昔日的离去者索尼、东芝已经归来,全力进入液晶阵营。而国内彩电企业目前产品线更是绝对的以液晶电视为主导。在这种大背景下,松下推出37英寸液晶虽然是对自己的背叛,但是更可以看成是对市场的回归。等离子阵营的另一个坚定拥护者先锋已经停产了两条生产线;日立也曾经表示如果不能扭转亏损局面可能退出等离子业务。

    面对液晶阵营的攻势和彩电企业的广泛的终端产品支持,等离子阵营已经从内部开始出现裂痕。37英寸的松下液晶首先直接面对的未必是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更可能是松下自己的37英寸等离子电视:不知道在大尺寸等离子这条路上松下还能坚持多久,能不能出现转机;而大尺寸液晶的步伐,显然松下迈的异常谨慎,下一个主流平板尺寸42英寸会不会出现松下液晶的身影呢?

错路交锋暗恋

    诚然,无论是LG还是松下,都不会简单的选择放弃等离子。而等离子生存的希望就寄托在象素尺寸的突破上。无论是LG把等离子电视做小的努力,还是松下的42英寸等离子全面高清化的实践,最主要的问题都是象素点如何微小化。只有尺寸足够小的象素点才能满足高清晰度画面显示的需要。

    从32英寸等离子到37英寸液晶,面对等离子电视产品的市场困境,LG和松下走了不同的路。这就如同赶去赴约会的恋人,却在中途擦肩而过。这不是有意识的选择,更多的是时势中的无奈。在LG推出32英寸等离子的时候,LG的秋季新品里却少了42英寸等离子,而在松下42英寸等离子全面高清化的阵营边上,却突然站出来一个37英寸的全高清液晶电视:这是多么滑稽和复杂的场面。

    今天,没有人知道LG 32英寸等离子与松下37英寸液晶暗恋的结果:它们既是对手,一个液晶一个等离子;但是它们更是伙伴,都身处等离子阵营。本来这是段不该有的恋情,但是既然它发生了,我们也只能静待它的结果。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