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32寸的美丽谎言 等离子复仇任重道远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7-08-07 作者:萧萧

32寸的美丽谎言——背景分析

    最近以海尔为首的国内平板电视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32英寸等离子电视产品。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等离子集团借国内厂商之手向液晶阵营发起的反击。然而凭借小小的几台32英寸等离子的上市就能和液晶平分天下吗?笔者认为,32英寸等离子连和液晶产品过招的资格都没有。

背景分析

    平板电视市场中,液晶和等离子两阵营之争由来已久。在2005年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松下就曾经将日本原产的Panasonic品牌的等离子电视机和其全球最大竞争对手——夏普在日本原产的SHARP品牌的液晶电视机放在一起,并声称:“液晶电视机企业近期总是宣扬自己是平板电视产业的主导产品,其实,通过现场比较,在画质方面等离子电视机获得了压倒性胜利。”虽然在这之前,两家阵营的争论也不断,但是这种“真刀明枪”的交火这还是第一次。这之后两家的交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市场总有自己的法则,不会由于谁口号喊的响亮就让你生存下来。几年国内市场的实践证明,液晶打败了等离子:在今年上半年国内平板市场上液晶稳稳地拿下85%的江山,将等离子电视遥遥抛在后面。

    其实,当松下作出如此举措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一山容不下二虎。之所以有人“跳墙”那是由于一些事情真的把“狗”逼急了。这件事情就是国内彩电企业全面倒向液晶阵营。

    国内彩电企业选择液晶阵营有着必然的历史原因。其中两个至少是共性的。首先,等离子屏幕资源的提供商仅有三星,LG-飞利浦,松下,日立,先锋等几家企业,而且它们非韩即日。相比之下,虽然液晶屏幕资源也尽掌握在日韩和台湾厂商手里,但是相比较,还是显得资源丰富:丰富的资源肯定对于采购者是有利的,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在安全方面。

    另一个原因更加重要,那就是市场相比40英寸以上的产品更需要32英寸左右的产品。我国的国情和居民居住水平决定了大屏幕和过于昂贵的产品在国内不会有太大市场。而等离子恰恰主流尺寸集中在40英寸以上。按照有什么样的市场,就会有什么样的产品的原则,液晶获得这场技术之争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

    在等离子电视遭遇“中国式滑铁卢”之后,等离子集团也算是看清了病根所在,紧急开出32英寸等离子这味“药”。并且企图借国内厂家之手率先试水。

32英寸等离子是未成熟的产品

    也许对于国际等离子巨头,32英寸等离子确实是一款“良方”,但是对于国内企业,它未必就不是一味“毒药”。目前市场上推出的32英寸等离子无论是技术品质还是价格,相对液晶电视都没有竞争力。而区区几款产品对数百款液晶电视更构不成什么“有威胁的射门”。

    目前上市的32英寸等离子分辨率仅有852*480,远达不到高清的要求,而其售价又在5000元左右。和主流液晶电视相比,价格相当,但是决定最终画面品质的最重要的一个参数:分辨率,就有点太惨了。事实上,这类等离子产品的画面品质连3000块钱的传统CRT显象管电视的水平都达不到。

    等离子阵营一直在30-40英寸主流尺寸线缺阵的原因之一就是屏幕小了,分辨率问题解决不了。国际大厂不率先上市32英寸等离子正是说明他们在这块市场根本没有信心,而分辨率的问题短期也解决不了。由国内企业率先推出此类产品,他们可以依据市场形式适时而动——牢牢抓住屏幕资源的国际大厂,随时都能以更大批量投产32英寸等离子:这是一次显然的智猪理论(猪圈里面有大猪和小猪,猪圈外有猪食,猪圈门关着。大猪不去拱门,而是等待小猪拱开了门,自己把小猪再拱开,然后去吃食)的运用。

    本质上讲,目前推出的32英寸等离子产品,是没有解决“高清”问题的产品。在高清概念肆虐横行的今天,推出这样不符合潮流的产品,并且又不可能具有太大的价格优势,它凭什么从液晶嘴里把肉抠出来:狐狸吃到乌鸦衔着的肉,必须是一只聪明的狐狸。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款绝对不成熟的产品。

    面对液晶已经占据32英寸绝对江山的局面。32英寸等离子的产生,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的确它填补了等离子在小尺寸的空白,但是市场并没有特意的为等离子留下空间。竞争已经使液晶的概念无处不在。在处女地开拓一片疆域并不难,但是摆在32英寸等离子面前的景象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你必须瓜分它的疆土,否则就无法生存!

42英寸不行32英寸就能行吗

    中国市场等离子阵营的失败,不仅是小尺寸市场的失败,而是全盘的败退。在42英寸市场上,本来等离子是独霸天下——至少它做了5年以上的皇帝。但是就是这块江山,现在也正在被液晶所吞噬:甚至等离子阵营的老大松下和日立也要出产42英寸甚至更大尺寸的液晶电视——也许他们刚刚看完了《射雕英雄传》,学会了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而在更大尺寸上目前液晶电视也开始占据优势。46/47英寸就是等离子不设防的“战线”,自然率先失落。而52英寸,液晶电视也在一步步的努力。

    在大尺寸上,等离子的失利,充分说明等离子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尺寸线过于倚仗大尺寸的问题。也说明开出“32英寸等离子”这副狗皮膏药根本救不了“病入膏肓”的等离子阵营。

等离子出路需要扬长更需要补短

    在等离子也液晶漫长的“口水仗”之中,等离子一直强调自己“如何如何好”。但是他们忘记了另一件事情:消费者接受我们的产品,不是由于我们的产品足够好,而是由于消费者能“容忍我们的缺点”,这样一个浅显的营销原理。

等离子出路需要扬长更需要补短

    所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消费者对什么产品适合自己自然会有合理的判断,你有什么优点,如果真有的话,如果优势很大的话,不用说,消费者也能自己判断出来。在等离子灌输等离子优点的时候,它恰恰是否定了消费者自己的判断权:千万不要认为你的顾客是错的,错的永远不会是上帝。

    那么消费者到底认为等离子哪里不好呢?答案有两点。一是很长一段时间等离子不能突破852*480的分辨率局限,达不到高清显示水平。即便有部分产品达到高清水平,其售价之高也难以和同水平的液晶电视抗衡。二是,等离子电视太少——葛尤那个广告做得好,“相信群众”——产品少,销量少,我们怎能相信。

    事实上,在消费者放弃等离子之前,国内彩电企业已经首先把等离子“一脚踢到了墙角”。看看卖场里等离子电视的尴尬位置,有头脑的人马上就会明白。而厂家们放弃等离子的原因除了分辨率问题还包括上面已经提到的上游产品采购的安全问题。

    解决平板市场等离子弱势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以前的扬长固然重要,但是根本解决问题还是需要补短:其一是分辨率要提高。不要整天喊着这里比人家好,那里也好,更要看到切实的不足。其二在分辨率提高,成本不增的情况下延长小尺寸产品线。第三,上游屏幕生产布局向我国大陆转移。这一方面能利用国内的人力资源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保证多元化的上游供应,给予下游厂家足够的安全感。

    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出场与其说是等离子阵营的一剂“猛药”,还不如说是一场好看的“秀”——如果最后秀亏了,亏得最大的肯定还是国内厂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家都应该认清这个美丽的谎言。而等离子究竟能不能走出困境,前方的路还很远,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