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从目前夏普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表现,还是从iSuppli等调研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夏普液晶电视市场近来都传出了萎缩和衰退的声音。不久前,夏普相关部门修正了其在2007年初预测的6800万台的全球液晶电视市场的销售计划,估算将达到7200万台的销售量。
在液晶电视发展的大好形势之下,索尼就曾经预计了1000万台的出货量,三星等其它厂商对此也充满了信心。面对如此这些厂商的雄心勃勃,有“液晶之父”之城的夏普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为什么会如此小心翼翼呢?对此,日本网站Impress Watch对夏普社长片山干雄先生进行了采访,答案也就在其中。
夏普社长片山干雄
首先,夏普社长片山干雄提出,目前记者和分析家所提到的夏普所表现出来的弱势,一切都源于夏普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考虑。对于夏普来说,最大的问题来自海外市场,液晶电视的增长战略也主要体现在海外市场的增长。
从夏普的企业计划来看,2007年度该公司的液晶电视年度出货计划在900万台,其中海外市场出货580万台,占2/3。而后北美的年度实际出货已经比预定的160万台增长了75%达到了280万台。欧洲也从年初的140万台增加了57%达到了220万台。海外的其他地区也从年初的30万台增长了2.6倍达到了80万台。总结起来就是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比起来国内市场从270万台增加到320万台的话,18%的增长率与海外市场比较起来明显比重偏低。
既然夏普液晶电视最大的市场增长在海外,那么物流就成为了夏普成长最致命的硬伤。夏普社长片山干雄指出,目前在日本生产液晶电视在海外流动,这样的格局不经造成了物流的成本增加,而且容易造成库存问题。这样是现实情况不但作为商务来说是非常危险,而且盲目推进海外市场的发展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其实这也是夏普目前表现出弱势的主要原因。
片山干雄社长作为液晶电视的负责人曾在世界各地奔劳,这次更是将第一目标锁定在北美市场。具体行动体现在2006年花费的200亿日元的北美广告宣传费用在07年将继续增加,并通过赞助NASCAR等提高AQUOS的知名度。
在其中国市场,夏普也加大了宣传。6月26日,夏普株式会社会长町田胜彦、夏普商贸董事长菅野信行、各大产品本部部长等一行20多名高层从日本本土抵达中国,开始和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等20多位高层进行了会晤,并提出了到下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8倍的新的战略目标。期间,夏普还向苏宁展示了其最新的夏普全系列产品,并意图联手苏宁渠道力量全线强攻中国市场。
面对物流问题,夏普社长片山干雄对此做了更加深入的说明,例如在大屏幕逐渐成为主流的北美和欧洲市场,如果从日本运送液晶电视的话,每台都将增加1万日元的物流成本。而且如果用船运输的话,运输的过程也将花费掉2个也的时间,到美国也将增加1个半也的时间。如果达到美国西海岸的话,达到纽约同样需要时间。
对于价格下跌明显且竞争激烈的液晶电视来说,这样的流程是风险巨大的。而在没有明确地域生产体制之前,是不可能盲目扩大生产的。
夏普墨西哥工厂
对此,片山社长提到如何启动墨西哥和荷兰的工厂成为了重中之重,针对欧美工厂的建立对于夏普的整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并且从今年7月份开始,夏普将确立面板在本土生产,整机在销售地组装的生产体制,在北美(墨西哥),欧洲(波兰,巴塞罗那),和亚洲(马来西亚)和中国南京将形成世界的5极点体系,从而将构建成时间范围内的液晶电视供应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