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派:低价就是一种陷阱
1.采用了低价屏
悲观指数:82.6%
调查结果:46位受访者对此原因看法最为一致,有38人觉得液晶电视厂家降低成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在面板上下工夫。
记者点评: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液晶屏品质不同进价大不相同。好坏之间至少相差10%-15%。定价低于主流正品平均市场价较多的32英寸、37英寸液晶电视,很可能采用的就是次品屏。
2.返修货二次销售
悲观指数:71.7%
调查结果:调查中有33人认为超低价液晶电视是返修货,尤其是卖得很火的机型。另有8人表示,尽管是返修货,但如果是回厂重新检验后出厂的,还是可以考虑的。
记者点评:厂家通常会把退货的产品分成三个等级:A类、B类和C类。所谓A类,就是没有质量问题,只是消费者觉得不合适而更换的产品;B类产品则是外观有划伤而要求退、换货的;C类产品是出现核心部件的质量问题,需要送回工厂进入生产线重新生产,重新检验,然后出厂销售。
3.残次品低价抛售
悲观指数:67.3%
调查结果:有31人觉得超低价液晶电视可能是残次品。其中一位受访者更以亲身经历称,自己买的一台外观很漂亮的国产液晶电视,在维修中拆开后发现各部件都是组装而成的。
记者点评:所谓的残次品处理,一是把有质量缺陷、坏点多的面板生产的液晶电视低价抛售;二是采用较差的配件,国产品牌在屏上能做的文章不多,但配件部分可能在采购上降低标准,降低成本。
4.纯属商家广告炒作
悲观指数:63.0%
调查结果:调查中,只有5人觉得商家广告中打出的超低价产品有可能买到,有29位受访者觉得这种低价完全是商家导演的一出戏,尤其是在广告下方打出限量多少多少台小字补充说明的。
记者点评: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打擦边球甚至做虚假广告,最终受害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