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s Management
低频管理。具体指的就是将环绕声或立体声混音主通道中所有80Hz(根据Dolby标准)以下的低频信号和LFE(低频音效输出)信号全部提取出来,经过混音后再导入超低音喇叭(subwoofer)输出的处理过程。笼统地讲,低频管理就是一种通过电子分频器来改变所有通道中低频内容传输路径的音频处理技术。通常,这种“低频管理+超低音喇叭”的处理方式,比较适合于立体声或环绕声工作室,尤其是那些喜欢在控制台上放置小型近场监听音箱的工作室使用,因为它能够让音频工程师听出由于室内噪音、呼吸声等引起的低频异常现象。另外,即使是价位相对较低、很多普通家庭都可以拥有的Dolby Digital解码器,也都内置有低频管理板块,可以直接将所有通道中的低频内容全部导入超低音喇叭。这就意味着,采用低频管理技术的控制室,可以确保他们的混音效果能够完好的传送到用户系统中。
Binaural
双耳录音。一种将话筒放置在塑料仿真人头的双耳中,以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出人耳对相位、方向性等信号参数反应效果的录音方法。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捕捉到很多常规话筒拾音技巧所无法企及的信号信息。由于在双耳录音过程中,从放置在仿真人头双耳内的两个话筒传出的声音信号,在整个传输路径过程中(包括最后传入听众使用的立体声耳机),始终出于完全分离状态,因而,这类录音材料可以真实地传达出仿真人头所在位置的空间信息和其周围360度范围内的声场效果。
Bleed
渗漏。在音频领域,具体指一种音源的输出与另一种音源的输入之间发生的信号渗漏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舞台上,比如鼓声或钹声信号渗入吉他放大器话筒等,也可以发生在工作室中,比如,歌手的耳机输出信号进入人声话筒等等。通常,为避免上述渗漏现象的出现,人们会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心型或超心型话筒,对来自其他方向的信号进行有效屏蔽;使用噪音门对话筒灵敏度进行衰减,以防止其捕捉外部噪音;对所用调音台和周边设备的增益级进行优化,使其保持在合理的信噪比水平上等等。
Blumlein Microphone
Blumlein话筒,又叫Blumlein成对话筒。指的是一种将2支可以实现多信号同步(Coincident)的双指向话筒(又叫“8字型话筒”)以相互呈90度夹角进行摆放的立体声录音技巧。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担任英国EMI(百代)唱片公司首席工程师的立体声音频录音先驱Alan Blumlein提出的,因而被称为Blumlein话筒。由于这种录音方法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心形象感强和室内环境声好,因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室内环境的声学效果、话筒到音源的距离以及整套音频系统的绝对极性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Body Pack
一种在无线系统中需要演出人员随身携带的小型电子装置,其作用主要是向远程接收器发送声音信号。当然,在个人无线监听系统中,它也可以用来接收远程信号。这种装置的结构通常都非常简单,主要由一些专门用来对信号进行发射、接收或放大的电子组件和一节电池组成。现在市场上,已经有部分无线系统开始将这种装置的内部组件直接内置在话筒或可以直接插入吉他或其他乐器的小插头中,从而省却了演出人员需要随身携带的麻烦。
Boom Operator
吊杆话筒收音员。录音团队中专门负责移动和操作吊杆话筒,以便对声音信号进行同步捕捉的人员。通常在摄像或电影拍摄过程中使用较多。由于他们既要使用吊杆话筒对特定画面中的音频信号进行精确捕捉,又要确保吊杆话筒不会出现在视频画面中,因而,对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Boundary Microphone
界面式话筒,又叫压力区话筒(Pressure Zone Microphone),是一种专门用来通过侦测声学空间边界线上声压电平变化情况,来减少直接声音信号和反射声音信号之间相互干扰的话筒。这种话筒的振膜舱,通常都是附着在一片又大又平滑的表面上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形成一种半球形的拾音模式。另外,该附着表面的面积还是专门根据所要捕捉声音信号的波长而设计的,因为如果面积过小,就会由于无法捕捉到低频内容,而出现高频提升现象。
Brownian Movement/Motion
布朗运动。指的是英国植物学家Robert Brown在1827年发现的液体(如水)分子或空气分子由于相互碰撞而出现的快速、无规则运动现象。这在音频领域,通常主要用来解释话筒自身噪音的形成,即分子运动撞击振膜所致。
Capsule
振膜舱。话筒的核心部分,专门用来将声学能量转换为电能,通常主要由防震装置、声学隔音装置、防护罩、电子电路以及换能器组成。
Cardioid
心型指向。话筒拾音模式的一种,以形状酷似“心”型而得名。其特点是,话筒对来自正前方的声音信号灵敏度最高,两侧次之(在侧面90度方向上,灵敏度要比正前方比降低6 dB),后方最差。由于这种指向的话筒,对来自后方的声音信号具有良好的屏蔽作用,因而比较适用于工作室或现场演出等需要避开环境噪音和回馈噪音的场合使用。但是,和所有非全指向话筒一样,心型话筒也会产生较强的临近效应。这一点,在录音时,需要给予特别注意。
Claw/Drum Claw
鼓爪。实际上就是可以直接夹在鼓组或康茄鼓、蒂姆巴尔鼓等其他打击乐器上面的话筒架而已。除了固定方便之外,其好处主要有两点:第一,可以防止鼓锤打到话筒;第二,可以避免携带很多话筒站立支架,这在方便巡回演出的同时,还有助于保持舞台台面的整洁。
Coincident
多信号同步。这是一个经常和立体声录音话筒对儿联系在一起的音频概念。它的意思是,用于立体声录音的2支话筒振膜舱之间的距离应当尽可能的缩短,以避免在最终录音中出现严重的相位不同步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通常主要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将2支指向性话筒(比如心型话筒)以90度的夹角堆叠放置;第二种,叫做“MS(中-侧)”录音法,就是将一支双指向话筒(又叫“8字型话筒”)和一支心型话筒并排紧挨着放置,然后通过将来自这两支话筒的声音信号进行不同比例的混合,来改变立体声声场的听觉宽度的做法。
Coloration
着色。一种在音频领域专门用来评价音色失真或出现异常的主观性词汇。通常我们说,某件音频设备带有一定的着色度,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件设备的音色不是特别纯正,或是有点异常。一般来说,声音的着色主要是由于所经过的设备引起的,多经过一件设备就会多一层着色。比如,不同的话筒会对同一声音产生不同的着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购买话筒时,会着重考虑话筒的类型和着色程度。同样道理,音频链条上的其他设备,也会对声音产生不同程度的着色。而正是由于这些不同设备所提供的不同着色,才形成了各种五彩缤纷的声音调色板,从而为我们进行音频创作和音频制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Compression Driver
声音压缩驱动单元。一种由贝尔实验室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的、专门用于小口径喇叭的特殊类型动态扬声器。其作用和声学变压器差不多,都是专门用来在喇叭“喉咙”部位将高声压电平信号转换成低声压电平信号,然后再通过喇叭“嘴”传播到空气中的。其工作原理和动圈话筒差不多,只是信号传输方向刚好相反。它主要是利用音圈所附着的振膜表面,通过一个微微张开的狭小缝隙(即通常所说的喇叭“喉咙)”来向外传播声音的。而我们所说的“压缩”,实际上就发生这个在“喉咙”部位。
现实中,要制作出高品质的声音压缩驱动单元,还需要在设计上进行很多复杂的变形才可以。这里我们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Condenser Microphone
电容话筒。当前最古老的话筒类型之一,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其构造非常简单,几乎不存在任何运动组件,只需将一片导电性能极好的金属薄膜(通常称为“振膜”)紧绷着张贴在一块金属片(通常叫做“后背板”)上即可。但是,其工作原理却非常复杂。首先是振膜与后背板之间要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产生电荷,从而形成一个电容器。这里所用的外部电源,通常是幻象电源,不过现在也有很多电容话筒开始采用专门配备的电源器了。其次,当外部信号的声压作用于振膜时,振膜要能够根据波形的变化而发生相应震动。再次,振膜的震动要能够引起上述电容器中电量的改变,从而带动输出电压也发生相应变化。最后,电压的变化要能够转换成声音信号从话筒输出。尽管当前电容话筒的种类很多,但是其工作原理却是相同的。
Conductor
导体。与电阻器相对,是专门用来传导电流而不是阻碍电流传输的。尽管所有的导体都对电流的传输存在一定的阻抗,但是,这种阻抗作用相对而言是非常小的。在电子学里,导体是专门用来将电流从一个路径导入另一个路径,以起到保护其他设备的作用,比如避雷针,或是以最有效的方式对信号进行传输等。在配线领域,导体则是专门用来携带有效信号的,比如工作室线路中的音频信号和家庭线路中的电流“信号”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接地线缆和屏蔽线缆就不应当算是导体,因为它们并不是专门用来携带和传输信号,而是用来起保护作用和抗干扰作用的。这就是为什么包含有3种电路的标准话筒连接线通常会被认为只有两条导线的原因。不过,这种区别在非平衡连接线中不太明显,因为在这种电路中,屏蔽连接线是可以当作导线使用的。
Contact Mic
贴身话筒。一种专门用来附着在发声体表面,通过感受发声体所产生的机械震动来获取音频信号的话筒。有时也被称为是“传感话筒(transducer mic)”。它与传统话筒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主要是通过感受声压变化所引起的空气震动来获取音频信号的。尽管人们有时会因为它和压力区话筒一样,都需要附着在物体表面使用而将它们混淆,但事实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压力区话筒从根本上讲,还是属于传统的需要从空气震动中获取音频信号的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