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寸面板缺货带来的成本上涨,使得缺乏零售市场价格控制力的制造商再度陷入亏损。以厦华电子为例:去年中华映管作为全球第五大液晶屏的制造商,入驻厦华电子以来并没有带来人们预估的效益提高。并不缺面板供应的厦华,不仅没有上下产业链整合后效益的提升,过去的一年半时间企业亏损达到了7亿元。
今年5月开始介入厦华经营管理的王炎元认为:“对于连锁卖场的过度依赖,使得我们卖得多就亏得多。”
另一些厂家面对面板成本的上涨,则采用等离子屏取代液晶屏的“狸猫换太子”手法,来扩充32英寸以下的平板电视产品线。由于等离子电视采用标清制式,虽然无法实现液晶电视的高清制式,但是价格差可以保持其市场占有率--虽然利润不高,但至少不必赔本赚吆喝。
沉重的成本压力已经在市场上体现出来: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相比夏普、索尼、三星等日韩品牌成系列的新品亮相,国内某些彩电厂家却只能为一两款产品就召开新闻发布会。
9月19日,国内平板电视销售老大海信宣布中国第一条平板电视模组生产线下线。相比TCL宣称14亿元的投资,海信的这条生产线3年之内总投资仅为7亿元。对于去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的海信而言,模组的国产化意味着效益提升和价格下降。
尽管海信方面表示自己在平板电视上的亏损“不像外界认为的那么大”,但在液晶面板持续涨价的预期下,众多平板电视生产厂家的亏损现状短期内将很难改变。就连国内惟一有自己面板供应的厦华,都对未来持谨慎态度。王炎元对南方周末记者直言“近两年内厦华不再投产7代液晶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