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多格式矩阵的优缺点分析及实现方式

较少的机箱数/电源等
来源:imaschina 更新日期:2007-01-30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3.较少的机箱数/电源等

   (1)机箱数目与机架空间
    
    这一优点隐含的前提条件是“只要单机箱是够用的”。很多情况下都需要使用一个以上的机箱,所以需要对不同系统配置中所需要的机架空间总数、所使用增加一个8U的多格式机箱更小、更便宜。另一方面,较大的机箱能提供较大的扩展容量。
   (2)音频与视频共处
对那些确实能装在一个机箱中的系统来说,有些设备中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将所有的线缆,特别是视频和音频线缆,集中在同一个位置上。这并不总是好事。将音频矩阵系统与其它音频设备放在同一个地方,将视频矩阵系统与其它视频设备放在同一个地方,用控制线缆连接各个机箱这一做法,在固定式和移动式设备中都很常见。保留这种灵活性是值得考虑的,特别是在未来的扩展很可能意味着需要使用一个以上机箱的情况下。

4.合并同一级上的多种格式

   探讨。

    (1)音频

     大多数现有的多格式矩阵都是在内部以AES数字信号的形式为所有音频选择路由的,根据外部线路的需要对模拟输入和输出进行转换。这种能力是极其有用的     因为大多数设施,甚至是那些主要采用数字式的设施中,仍拥有一定数量的模拟音频设备。这种利用最新转换技术的音频处理方法在声学上是透明的。唯一的缺点就是,与独立地为模拟层和数字级选择路由的方法相比,成本有所增加。尽管这一特点非常宝贵,但应该说明的是,它并不是多格式矩阵所专有的,许多高端专用音频矩阵也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

     (2)视频

    乍一看,同样的情况应该也适用于视频,确实也有些矩阵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而且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
  
    尽管在有些设备中需要对模拟和数字视频进行双向路由选择,但这种情况远不像音频中那样常见。除非使用极其昂贵的转换器,否则解码过程和编码过程中都很可能产生失真。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时,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地定义,模拟输入和模拟输出的用处究竟是什么。

     矩阵输入端上的模/数转换可用于将现有的模拟源信号输入到数字设备中。在这种应用中,转换与解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该信号可能被插入到高质量分量数字素材中。高质量转换器是能买到的,但价格并不便宜。规模和成本的制约意味着在矩阵的前端使用很多这样的转换器时,必须做出某些折衷。如果大部分的模拟输入会同时被使用,则这可能是最佳方案。另一方面,如果只有很少的模拟源信号偶尔被使用一两次,则只使用少量质量较高的外部转换器并将它们与模拟矩阵和连接线管理系统集成到一起。可能更有意义。

     对模拟输出常见的需求是用它们向监视器馈送信号,而这种需求是一个可以使用低档数-模转换器来满足的需求。在许多情况下,这样做仍然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安装在监视器上的低成本“砖”型数/模转换器和安装在监视墙附近的同样是低成本的转换器机箱,都是很常用的,尤其是在移动新闻车中,更加常见。总体上说,这是一种比将这种能力设置在矩阵内部更灵活、成本也更低的方案。另一种监视方法是采用各种多画面分割器,后者大多采用SDI信号而不是模拟信号。在Quartz公司的Xenon矩阵中,甚至于通过向插入矩阵上的一系列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信号处理技术)模块中增加一个多画面分割器装置,这种能力搬移进了矩阵内部。

    了能将模拟输出馈送到现有的制作设备中,有些供应商推出了质量极高的矩阵内置式数/模转换器。这在某些设备中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许多工程师会想当然地认为,来自定时矩阵系统的模拟输出能以这种方式加以利用,但绝大多数这种类型的设备都没有彩色定时模拟输出。一般说来,这些信号拥有H和V定时,但也拥有随机的副载波相位,因为矩阵设备没有副载波基准信号。这就导致了质量严重劣化的图像。

(3)HD/SD级

   很多矩阵都具有在HD级上为多种低码率信号选择路由的能力。尽管你不可能将HD输入选通给SD输出或将SD输入选通给HD输出,但这种能力仍然使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利用该矩阵。在许多情况下,HD输入输出能力比SD昂贵,所以即使只有很少几个HD源信号,拥有全部HD SDI能力在财务上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什么意义。
这里,需要认真考虑的主要东西是,检查HD输入端在传输SD信号时的输入均衡能力。现有的HD输入芯片具有类似于SD专用芯片的性能,典型情况是使用250米的电缆;但有些矩阵使用的是上一代的芯片,后者限制SD信号的输入电缆长度为小于100米,至于HD信号也使用同样的长度。

 标签: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