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液晶电视市场最大的一个意外是,一向走高质高价路线的外资品牌纷纷发动了价格大战,令人大跌眼镜。
始作俑者是索尼,五一前,SONY一个月内两次下调价格,40V10A曾被一些索饭誉为3万元内最好的液晶电视,两次降价幅度超过了4000元,40S10A则两次下调5000元。32U200A和40U200A两款机器是8月份新上市的,上市时的定价分别为10990元和16990元,仅仅一个半月后的“十一”黄金周,最低价格就出现了5990元和9990元,降幅之巨前所未有。
东芝对索尼的策略有样学样,3月份新推出的WL66C系列,上市伊始就打出低价策略,按销售量计算,2月份时,东芝的市场份额为4.3%,索尼则为5.8%,飞利浦为6.5%。而到11月份,东芝为5.6%,索尼为5.2%,飞利浦为5.3%,东芝价格策略大为见效。
LG价格攻势毫不落人后,“五一”期间推出的LC2R系列以价格取胜,42LC2R采用LPL屏,具有HDMI接口,效果不错,当时以1.6万元的价格成为市场上价格最低的同类产品,其他品牌的40、42英寸液晶价格都在2万元以上。37英寸以下的尺寸,采用台湾面板,取消HDMI,以价格取胜,价格一路领先到年底,销售形势大好。
三星一路同索尼紧紧相随,和索尼采取盯人战术,依靠灵活的价格策略,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成为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双料冠军,还在第三季度取得全球双料第一,成为价格大战中的最大赢家。
夏普年初还保持价格高姿态,但是从十月份开始,价格愈发灵活,目前主流的37英寸液晶已达7999元,32英寸已达6999元,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统计数字显示,圣诞期间夏普已超越索尼,在外资品牌业绩仅次于三星。
飞利浦在这波价格大潮中,似乎总是慢半拍,由于没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价格不够灵活,“十一”时已被甩在了后面,直至圣诞销售高峰仍无起色。降价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