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内液晶电视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据赛诺公司估计,全年销量将达到366万台,同比增长189.3%。销售额将达到344亿元,同比增长173.0%。
这一年,液晶电视最大的成就是,在平板电视市场中成为当之无愧的胜利者。液晶的主要对手等离子全年销售量只有61万台,为液晶数量的1/6。1~9月份,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销量达到45万台,全年销售量超过等离子已经没有悬念,液晶电视不仅在整体上将等离子撇在了后面,而且在大屏幕上也大获全胜。国产品牌,除了长虹之外,无一例外的全部把精力集中到了液晶上面,外资品牌,只有松下和日立在全力主推等离子,而且这两家公司在等离子市场的表现也差强人意。
2006年液晶电视市场最大的一个意外是,一向走高质高价路线的外资品牌纷纷发动了价格大战,令人大跌眼镜。
始作俑者是索尼,五一前,SONY一个月内两次下调价格,40V10A曾被一些索饭誉为3万元内最好的液晶电视,两次降价幅度超过了4000元,40S10A则两次下调5000元。32U200A和40U200A两款机器是8月份新上市的,上市时的定价分别为10990元和16990元,仅仅一个半月后的“十一”黄金周,最低价格就出现了5990元和9990元,降幅之巨前所未有。
东芝对索尼的策略有样学样,3月份新推出的WL66C系列,上市伊始就打出低价策略,按销售量计算,2月份时,东芝的市场份额为4.3%,索尼则为5.8%,飞利浦为6.5%。而到11月份,东芝为5.6%,索尼为5.2%,飞利浦为5.3%,东芝价格策略大为见效。
LG价格攻势毫不落人后,“五一”期间推出的LC2R系列以价格取胜,42LC2R采用LPL屏,具有HDMI接口,效果不错,当时以1.6万元的价格成为市场上价格最低的同类产品,其他品牌的40、42英寸液晶价格都在2万元以上。37英寸以下的尺寸,采用台湾面板,取消HDMI,以价格取胜,价格一路领先到年底,销售形势大好。
三星一路同索尼紧紧相随,和索尼采取盯人战术,依靠灵活的价格策略,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成为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双料冠军,还在第三季度取得全球双料第一,成为价格大战中的最大赢家。
夏普年初还保持价格高姿态,但是从十月份开始,价格愈发灵活,目前主流的37英寸液晶已达7999元,32英寸已达6999元,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统计数字显示,圣诞期间夏普已超越索尼,在外资品牌业绩仅次于三星。
飞利浦在这波价格大潮中,似乎总是慢半拍,由于没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价格不够灵活,“十一”时已被甩在了后面,直至圣诞销售高峰仍无起色。降价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伤。
在外资品牌发起的来势汹汹的价格大战中,台湾面板一度激起了小小涟漪。面对激烈的价格竞争,降低成本是各大品牌当务之急,同时由于销量的急剧增长,纷纷使用台湾面板组装液晶电视。目前包括夏普、三星、LG、飞利浦、东芝这些知名品牌,都有不同型号采用台湾面板,以控制成本,获得更大的价格优势。
最先东窗事发的是夏普,夏普的销售人员一再声称夏普液晶电视采用的全部是夏普面板,实际上夏普AF3系列、32AX5、部分32BX5/6等型号采用的都是台湾屏。直到最近,夏普一位常务董事才公开表示,夏普确实在部分32英寸液晶电视中,采用了台湾屏。他表示,夏普液晶电视的配件是全球采购的,比如液晶屏除了自产外,有的采自台湾地区生产的,但由于这些液晶屏的原材料及加工技术,都达到了夏普要求的标准,所以在成像质量方面与夏普自己生产的屏幕,并无区别。这也间接证实了夏普面板技术上和台湾面板处于同一档次。
紧接着三星也被媒体曝光部分产品使用台湾屏,目前可以确认32S71B、37R71B采用的是台湾屏,其他型号均为三星自己生产的S-PVA面板。飞利浦的TA系列则全部采用台湾面板,LG 26/32/37LC2R三款产品,东芝66系列37英寸以下,67系列,68系列除47英寸之外的全部型号均为台湾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2007年,三星、索尼、夏普产量均将突破千万大关,采用台湾面板已是大势所趋,今年台湾仅7.5代线就将投产3座,预计采用台湾面板的产品会越来越多。
降价已构成今年液晶电视市场的主旋律,价格一降再降,跌跌不休。
32英寸液晶,1月份的均价是9772元,11月份降到6855元,降幅高达30%。目前,外资品牌最低价格已迫近6000元大关,主流型号在8000元左右。而国产最低突破4000元关口,主流价位在5999元。受外资品牌价格攻势的影响,国产品牌只能退守低端,靠超低价格抢夺市场。
37英寸,1月份为14452元,11月份为9965元,降幅高达31%。37英寸这一规格是LPL、夏普和台湾各厂家所支持的规格,三星和索尼主张40英寸,在40英寸液晶强大的价格打压下,37英寸液晶电视的生存日益维艰,同40英寸价格差距越来越小,目前,37英寸液晶已经被40英寸所击败。国产的,37英寸价格同40英寸接近,外资的同42英寸差距不明显,有逐渐消亡的趋势。
40英寸,1月份为18011元,11月份为12608元,降幅高达30%。在三星和索尼的大强力支持下,特别是三星大幅降低40英寸面板价格后,已彻底取代37英寸的规格,并向42英寸液晶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目前,国产主流40英寸液晶价格最低已突破9000元大关,主流价格不超过万元。外资以三星索尼为主,低端已跌破万元关口,中端跌破1.5万元大关。
42英寸,1月份为20146元,11月份为13079元,降幅高达35%。受40英寸价格的冲击,42英寸价格同40英寸日益接近。国产42英寸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低端虽然已突破9000元大关,但是主流价格仍超过万元,而目前以东芝42WL66C和LG 42LC2R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价格迫近万元,成为市场的不二之选。
46英寸,1月份为32517元,11月份为20162元,降幅高达38%。这个尺寸是国货最具竞争力的地带,目前外资品牌中,实际上只有三星、夏普和索尼主推这个尺寸,全部是中高端产品,价格都在3万元以上,市场不大。真正的主力是国货,以海信、创维、康佳、TCL和长虹为代表,这些46英寸液晶电视,全部采用三星S-PVA面板,GENESIS、PW和泰鼎图像处理方案,效果非常不错。最大的优势还在价格上。这些产品价格普遍在1.2~1.5万元之内,针对的对手有三部分,一是外资40、42英寸液晶,与之价位相当,以尺寸取胜;一是三星、索尼、夏普的46英寸大屏幕,价格相当于他们的三分之一;一是47英寸FULL HD大屏幕电视,主要是价格上的优势。
47英寸,1月份为27138元,11月份为18256元,降幅高达33%。这个部分全部为FULL HD产品,分为两大阵营,东芝和LG一方采用LPL FULL HD面板,价格在2万元左右,优势明显。厦华、海信等则采用奇美屏,但是目前同东芝、LG比,价格优势不大,远不如国产46英寸明显。
面对外资品牌发起的价格逼宫,虽然整体市场份额还是国货占据优势,但是利润水平却急剧下降,只能不断降价以求生存,日子越来越难过。2007年,液晶价格还会继续大幅下降,预计“五一”的时候,32英寸将突破3000元大关,37英寸将跌破4000元,42英寸将打破6000元心理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