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大话高清-评我国高清电视的发展现状

来源:家庭影院网 更新日期:2006-11-13 作者:程一中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高清电视沸沸扬扬已经炒作了很长时间,最起劲的是电视机制造商。可是实际上中国的高清电视究竟进展如何?这是广大《家庭影院技术》杂志读者和众多影视爱好者热切关心的话题。有关高清的技术理论文章比比皆是,但是,普遍认为“说得多、做得少,虚的多、实的少”。这的确是比喻我国高清电视进展的真实写照。是否如此?我想借此谈一些现实问题,当然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但是都是存在于我国业界的真实状况。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视业已经脱离国家事业单位的轨道,而制度化地转型为自给自足和上交税款的企业。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在享受经济改革带来的口袋丰满而津津乐道时,不应该忘记过去免费的电视午餐已经没有了。为了减去电视台事业单位这个沉重的负担,国家已经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很多消费者却一直对国家早已对电视台断奶的措施不甚了解。到了最近广播电视数字化平移中,这个问题才逐渐暴露出来。数字电视要收费了,模拟电视要大大收缩。例如深圳只剩下6个频道的节目是免费的模拟电视,其它入网的频道都要交费。境外的节目收费更加高些。这些节目尽管是数字电视,但是仍然是标清的单声道节目。除了信号稳定度和视频清晰度有所改善,电视声音质量与模拟电视没有差别。网内的电视节目已经多达90多个,但是节目质量大同小异。基于电视台的转型,高清电视的前期投入更大,因此成本回收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所以,中国高清电视广播采取付费运营模式是理当所然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据了解,国家广电总局目前只正式批准了3个可以运营的付费高清电视频道,它们是中央电视台《高清影视》频道、上海文广集团《新视觉》频道和华诚数字影业公司《高清电影》频道。这三个高清频道均采取卫星覆盖、有线落地的方式进行传输。据报道说,全国至少10个以上的有线电视网络已传输1至3套高清电视节目。而且自行推断的高清电视信号通过有线网的渗透用户量理论上至少达到500万户。当然,这是理论上,千万不要认为已经有500万人在家里可以收看高清电视了。我们业内喜欢把这种推断作为发布资料的做法称为“做概念”,因为把这叫做“概念炒作”有点太刺激。

    我们先不说网里面怎么传输高清节目,单说老百姓要能够看到高清电视的基本条件如何?它们应该首先是本地广电网已经携带高清电视信号;其次,用户已购买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16:9高清显示器;第三,向广电网络运营商购买了适当的高清机顶盒;第四,选择频道并支付收视费;最后,获得频道及广电网络运营商授权。中央电视台《高清影视》频道是由中央电视台所属中数传媒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它的实行方案是,以高清电视终端显示器认证方式与厂家签订市场销售推广协议并收取认证费,同时用户需缴纳120元的月收视费。上海文广集团的《新视觉》和华诚数字影视公司的《高清电影》频道采取另一种方案,它们的推荐每户收视月费分别是80元和100元。当然这个价格离开回收成本相距甚远,只是作为市场培育和推广的手段。据某些媒体报道,目前已发出高清频道授权卡近30万张,但这个数字不等于有30万用户能够收看。从这些所谓已经运作的高清电视广播来看,在高清频道作为商业播出至今8个多月的时间发现的问题有:高清频道的市场宣传和推进力度弱、观众认知度低以及节目内容不丰富等,造成用户发展不理想。照这样的速度来看,这三家节目运营商要实现盈利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路上充满各种艰难险阻。一些媒体或所谓专家,根据理论或假设,把目标当作现实,对老百姓、广大消费者造成严重的误导。

    如上所说,高清用户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频道节目源不足,缺乏精彩内容,重播率高(炒冷饭);收费高于民众消费水平,所谓中等收入家庭也不一定能承受;群众对高清频道认知度极低,误传太多;高清概念被电视机和设备厂家长期透支,所谓“高清”电视机比比皆是;除了一些发烧友和专业人士,最终用户并没有真正的高清视听体验。也有人抱怨政府推动力度不够,没有对广播商的扶植政策。其实就是向国家伸手要钱,把风险转嫁到纳税人头上。有些人认为运营商市场营销力度不够,眼看着往里扔钱,总不能再白贴钱去搞宣传。还有人认为高清初期应该不收钱,等市场成熟了再收钱。我看这是又一个笑话,因为老百姓可以掌握的权力就是看或者不看高清电视,也就是说交或者不交月费。如果说正式运行时又开始高收费的话,老百姓可以不看,也就是不再交费。当然,运营商认为如果先不收月收视费,可是机顶盒和高清电视得用户自己投资,如果你因为不收月费而购买了这两件高价产品的话,当上了免费的套,再解套可就要想想已经作的高清设备投资怎么办。于是,用户为了对得住这两件高价商品的投资,就会继续掏银子交月费。这就是运营商的美好理想,我不知道我们的读者是如何想的。

    有的报道称,中国目前的高清节目年生产能力在1600小时左右(我没有查到这数字是指什么内容的节目,我怀疑仅是电视剧),而每个商业播出高清频道1年的更新播出量至少要2000个小时。可见目前国内高清内容生产能力远远还不能有效支撑商业播出频道的运营,还需要大量引进国外节目源。那么在钱还不知道怎么从用户口袋里掏出的时候,为了买高清节目又要投入高额资金。据说上海《新视界》向美国NBA购入大量高清篮球比赛节目,并享有中国大陆的高清播出版权。当然,对于喜欢看篮球的观众来说是过瘾了,可是对于真正想通过高清来发一把烧的读者来说,我相信听到这个消息后企望变成了失望。目前,整个高清产业链就是出于这种畸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高清电视剧和数字电影仍然受到标清节目的竞争和挑战。对观众来说,数字化平移后,近百个电视频道的选择已经使得观众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往往最后就是把电视机关掉。高清频道需要更具有心灵震撼力和亲自临场感的高质量声音的节目内容,这样才能与标清电视有明确的区别,才能抢到观众。

   对于我国的高清运营,从电视台方面来说,首先要抓产品质量。也就是不仅仅片面追求画面清晰度,而是要抓节目艺术质量,尤其要重点注意对环绕声的正确运用。让内容与形式在高清起步阶段得以本质的提高和重视,彻底清除几十年来在我国武断地把电视声音定义为“伴音”的错误思想。因为环绕声是人类生存空间的自然声音状态,不是人为的造作和虚构。一些所谓高清专家武断地从电影环绕声来说什么环绕声不适于新闻、不适于记录片等等。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听到新闻现场的声音,也没有跟随拍摄记录片去到现场,听听那里的实际声音。我知道我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广播公司联合摄制的《新丝绸之路》,日方整个采用自制的便携式5.1声道环绕声话筒伞,跟随摄像师现场录制环绕声,或者自己实录一些环境声,以供记录片合成时使用。《新丝绸之路》的高清环绕声版本我亲耳聆听过,其效果大大胜过单声道记录片,对整个片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有些地区的高清发展就受到这些“专家”的错误思想指导,使得该地区的高清电视画面很清晰,声音可是马马虎虎。而且不但不鼓励录音师努力掌握环绕声录音技术,反而鼓吹使用假5.1,也就是声道扩展分配技术,把少声道的声音分配到多个声道去,造成所谓虚拟环绕声效果。这个地区不是经济实力不足,而是自以为是、坐井观天的蛙见现象太严重。所以读者在看或听一些“专家”的论述时,千万要自己把握自己的认知,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本文导航
  • 第1页:高清电视究竟进展如何?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