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11月10日,有媒体报道称,索尼高层已决定从第四季起进一步扩大采用台湾液晶面板。几乎是与此同时,一位十分接近三星高层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三星肯定不会因‘台湾屏’事件就放弃对台湾面板的采购。实际上,奇美、友达两大台湾面板厂已成为三星最重要的策略采购伙伴。”而更有外电消息指出,三星已与友达正式签订40英寸液晶面板的供货合约。
企业即便备受“诚信门”困扰,却仍执意继续甚至进一步扩大台湾屏采购的原因,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传媒-公共关系部丁国慧解释称:“是因为索尼液晶电视销量一直持续增长,自产面板已根本不够满足实际需求。不过,索尼其实只在32英寸、40英寸这两大尺寸规格上采购台湾屏。”而三星电子中国AV事业部常务白学明的说法也如出一辙,他强调:“只有部分32英寸、37英寸产品采用了台湾面板”的同时表示,“作为整机生产厂商,把关键零部件多样化是必要的。采购台湾屏,就是为了弥补自身面板在中小尺寸供应量上的不足。”
“外资巨头没有说谎。只不过,其产量不足虽是客观现实,却也有着它们的主动选择因素在内。”中华液晶网高级分析师张新岗表示,32英寸、37英寸规格的液晶面板,惟以6代线切割才最为经济,母板利用率能达到90%。
但实际上,全球液晶面板总供应量的9成份额,被夏普、三星-索尼、LG-PHILIP和台湾的友达、奇美5家企业牢牢把控着。“而这其中拥有6代线的外资巨头,其实只有夏普、LG-PHILIP两家,每月投产量不过十几万片。”据张新岗透露,当初跳过6代线,直接上马7代线的三星,此前就一直是在用更适合切割40英寸、46英寸的7代线来切割32英寸面板,“但母板利用率则难免相对稍低,只有86%~87%。”
而自今年上半年起液晶面板产业突现的持续低迷状态,则令这些原本也只是能够勉强维持自身供货的外资巨头们,不得不另想办法。“前期面板厂商的争相扩大产能,令行业自2006年起开始遭遇竞争激烈、供过于求的困境。”张新岗称,各种尺寸面板价格的降入谷底,及大量库存与折旧的沉重压力,使得所有面板厂商的日子都十分难熬,绝大多数更在二季度中陷入亏损——比如LG-PHILIP就尽管努力削减支出,却还是连续两季出现了总额近6.8亿美元的巨亏。
而40英寸等级面板市场的大规模启动,则令它们看到了一线生机。“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40英寸等级远不及30英寸等级的市场份额,但在增长潜力特别是利润空间上,40英寸等级面板要明显大于30英寸等级。”而经营艰难的外资面板厂商们,自是要调整自身产品线结构,以有限的产能优先供应利润空间更大的产品,来扭转行业整体价格下降带来的被动状态。
事实上,三星公关公司势能咨询项目总监勾志航就表示:“三星已主动缩减32英寸面板产量,将生产重心转移至4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而索尼丁国慧也透露称:“40英寸以上的大屏被我们看做未来市场的主要需求重点,因此都是由与三星合资的生产线进行自产。”
不过,外资巨头的选择也并非全然属于“无奈撤退”,甚至还有着些许“战略挺进”的意味。因为此时台湾面板企业针对30英寸等级的产业布局已经完成。“在2004年下半年~2005年外资巨头集体扩充、升级七八代面板生产线时,由于液晶与等离子在40英寸以上的竞争形势尚未明朗,因此原本一直紧追外资脚步的台湾面板厂商,受资金紧张导致的较低风险承受能力影响,没有‘贸然’跟进七八代线建设。这反而造就了他们于30英寸等级上的独特竞争力。”张新岗表示,台湾众多的6代线和奇美独家力冲32英寸面板的5.5代线,令其总产能规模已达到日韩产能的3倍以上,进而有着与后者差价10%的成本价格优势。在这一现实下,早已掌握了权衡变通之术的外资整机巨头,自是乐于以应用台湾屏来使自己具备实施大规模降价的条件,反攻国内市场。
在张新岗看来,外资整机企业对台湾面板采购力度的加大,对于台湾屏厂商来说,会是一个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竞争力的绝好机会。“事实上,第二季度曾巨亏2.7亿元人民币的台湾奇美,在第三季度不但成功扭转亏损局面,还小幅盈利了3000万元人民币。而这其中,日韩厂商自三季度起开始加大了对台湾面板的采购量,从而令市场需求上升、供应价格回升,是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因素。”
不过,对于此前一直靠大量采购台湾屏获得成本优势的国产厂商来说,日韩厂商开始将台湾作为采购中心的行为,将令其压力倍增。张新岗表示:“在与内资采购来源逐渐趋同的同时,外资还会因比国产厂商大得多的采购规模,而获得相对更加优惠的供应价格,进而令国产厂商丧失掉自己唯一仅存的成本优势。”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也认为,台湾液晶面板厂商崛起,并超过日本、韩国成为全球液晶面板的最大供应基地,是今年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的最大变化。“外资巨头从台湾采购液晶面板数量的逐季增高,及越来越多的跨国巨头加入对台采购阵营,预示着它们正在进行着大规模价格战前的最后战略准备。”陆刃波提醒本土彩电企业:“一场比‘十一’黄金周更加惨烈的大战已然箭在弦上。开始在整机价格上拥有回旋余地的外资彩电巨头,正在拉开针对中国市场的复辟行动,而国庆只是血战前奏!”
“可以肯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外资巨头的市场份额必然处于稳步上升状态,而本土彩电厂商则会节节败退。”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刘步尘做出如是判断。
不过张新岗却相对乐观一些:“这样的状态从另一角度看,也很可能作为正面助推因素,造就继厦华与中华映管的资本合作之后,国产彩电企业与台湾面板厂商的又一轮结盟潮。因为相对于在上游面板领域本身亦拥有极强生产能力的外资巨头来说,面板资源严重匮乏的本土彩电厂商,反而更易与缺乏品牌通路、于整机层面实力薄弱的台湾屏企形成互补,合作空间也便因此相对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