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面不利但仍有希望
造成目前电视市场上等离子局面不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等离子技术本身的限制,等离子产品只有4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领域,产品线过于集中,与各个尺寸都有产品的液晶相比明显处于下风。其次是做液晶面板的企业远多于做等离子面板的企业,今年上半年,液晶面板出现严重库存,过剩的面板资源和价格低廉的台湾面板兴起,大幅降低了液晶整机的成本,而全球成规模的等离子面板工厂只有5家,稀缺的面板资源是限制等离子销售的瓶颈。还有就是平板电视市场曾经出现“等离子淘汰论”、“液晶独霸论”等唱衰等离子的言论,而这种欠客观的舆论宣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导向。
等离子并不是国内消费者想像中那样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就全球的情况看,40英寸以上大屏幕电视市场上,等离子电视占有率估计为47%,液晶仅为17%,预计今年全球等离子电视市场仍有1000万台以上的需求。而国内2006年1~8月份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为38.8万台,同比增长26.2%,相比而言,40英寸及以上液晶市场规模增长强劲,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零售量为42.3万台,虽然销售量只比等离子高出3.5万台,但却同比增长2213.5%,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全球平板电视市场的特例。
即使现在的局面不利,等离子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据笔者看来,其实等离子在技术上并不比液晶差,在图象清晰度上,液晶电视优于等离子电视;在色彩饱和度上,等离子颜色更加逼真;在动态画面上,等离子的响应时间是以微秒来计算的,几乎看不出拖尾现象,液晶目前响应时间最快的是四毫秒,有拖尾现象。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舆论的错误引导,很多消费者不选择等离子都是认为等离子在技术上已经落后了,购买液晶成为了一种潮流。而产品是否被淘汰应该主要取决于技术,既然如此等离子就仍然有发展的空间,而在平板电视市场上不可能只有液晶这一种显示技术的产品,也许目前等离子处境比较困难,但以后的博弈格局是否会逆转还是未知数。
国内等离子产业要想崛起,几个阻碍产业发展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其一是开放产业链,和等离子相比液晶整个产业链相对开放,国内各个厂家在都关注液晶,造成液晶整机的价格在迅速的下降,给整个等离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二是引起渠道商的重视,渠道商对于液晶的关注度远远高于等离子,更给消费者造成等离子已经没落的形象。其三就是解决产业浮躁的问题,很多整机厂家在选择液晶的同时又在对等离子进行打压,使得等离子处境雪上加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澄清以往舆论对等离子的负面影响,消除消费者的疑虑,说服他们重新接受等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