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第八届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研讨会暨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全国300余所高校、40余家企业及80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大视听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与未来图景展开深度研讨。艾迪普受邀参会并发表两场主题演讲,分享了公司在AIGC时代数字内容人才培养与跨学科教育创新方面的实践成果,并展出了系列自研产品,引发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
300余所院校齐聚
研讨AI时代大视听实践教学创新路径
本届大会以“视通千行,智践万业”为主题,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浙江传媒学院电视编辑与导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青岛电影学院AIGC影视应用及知识产权研究院联合主办,浙江传媒学院传媒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中心、青岛北影金象影视有限公司、青岛黄海学院省级影视艺术实践教学中心共同承办。
会议设置八大主题论坛及六大实训工作坊,议题覆盖多模态生成式大模型应用、虚拟制作技术、AIGC全流程实训、产教融合生态建设等前沿领域。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影视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黄玉波教授,浙江传媒学院陈奕教授,青岛电影学院副院长金梦玉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从认知重构路径与生态建设方案等角度,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大视听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路径,提出增强实践教学赋能效能、发挥新质人才培养引领作用的具体策略。
AIGC重塑教育
从工具革命到人才培养体系重构
艾迪普科技产品技术总监李智鹏在大视听新技术新业务论坛发表《AIGC时代数字内容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与产业创新实践》主题演讲。他提到,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AI+”已成为新一代数字内容生产类工具软件的“标配”。工具软件融合AI能力后,能够在用户指定的框架、指令与引导下进行辅助式创作,帮助用户减少重复性、机械性、规则导向的劳动,甚至进而承担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工作,颠覆变革传统的内容创作和生产流程,提高内容生产力。在此背景下,产业对视听类人才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需要着眼于技术和行业生态的变化,培养适应“人机协同”数字内容生产模式,兼具创意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艾迪普深耕教育领域多年,依托自主研发的“实时3D图形图像引擎、融合AI技术的实时3D数字内容生产工具集、数字资产服务平台”,通过“信创适配+工具协同+平台支撑+教学服务”,构建新一代数字内容人才实践教学路径,与全国300余所高校达成合作,助力学生掌握前沿技术能力,实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在演讲中,李智鹏分享了艾迪普在实验室建设、课程共建、赛证融合、课程资源生产等方面,与南京大学、安徽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形成的丰硕校企合作成果。
跨学科融合
ROBOTAC三维数字设计赛创新实践
大视听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环节,艾迪普科技产学合作行业专家白宇在《“文理工艺”交叉融合—ROBOTAC三维数字设计赛跨学科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演讲中,分享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赛事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数字时代,产业对跨学科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高校需要打破文、理、工、艺学科壁垒,培养“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探索学科融合路径,激发大学生对于国产DCC工具软件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创意表达和技术创新能力,2023年艾迪普与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达成战略合作,新增开设“三维数字设计赛”专项赛道。
ROBOTAC是教育部认可的84项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新增开设的新增开设“三维数字设计赛”通过设置文、理、工、艺交叉属性的赛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自大赛举办以来,获得了包括“985”、“211”、双一流大学、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报名人数不断增加,作品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达到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
系列自研产品亮相
吸引众多与会观众驻足交流
会议期间,艾迪普还展出了iClip实时三维图形图像合成工具、iTouch实时三维数字交互设计工具等自研产品,吸引了众多高校教师与企业代表驻足交流。这些工具凭借“国产化、低门槛、高协同、易用性强”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虚拟仿真、数字孪生、数据可视化等各类数字内容生产场景,助力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
结语
在AIGC技术重塑内容生产、跨学科融合成为教育新常态的今天,艾迪普将持续深化"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反哺产业"的闭环生态。我们期待与更多高校、企业携手,通过国产化实时3D数字内容生产工具的创新应用、赛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以及产教资源的深度融合,共同培养能驾驭AI工具、兼具艺术表达与技术实现能力的"新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