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突破4K关键卡点,投影还得依靠LCD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5-04-03 作者:四季花开

    “2025年底,4K投影的价格有望跌破2000元!”这是业内人士对1LCD投影技术加强4K规格产品部署的预估。在三月份的AWE展会上,TCL展示了应用于4K投影机产品的1LCD显示方案。此前,京东方也推出了1LCD的4K投影方案。专业人士认为,如果4K投影能够在价格上突破,那么其必然会推动投影大屏消费进入一个新纪元。

    4K与投影结合,目前面临三大“需求”

    从显示技术的特性和应用体验角度看,4K和投影是最为匹配的搭档。但是,长期以来4K投影发展并不顺利,过高的价位限制了4K投影机的普及,也让4K和投影之间产生了三个明显的需求“裂隙”:

突破4K关键卡点,投影还得依靠LCD

    首先,投影主打大屏应用,起步80英寸、室内一面白墙也能玩出200英寸的效果。这让投影显示天然需要更高的像素密度、更小的像素尺寸。100英寸画面,如果在2米距离观看,1080p分辨率会有轻微颗粒感;200英寸画面,在2米距离观看则会颗粒感非常明显。如果升级为4K分辨率,就能让画面的平滑性大幅度提升。

    其次,随着超高清产业链近15年的发展,超高清内容已经从稀缺向丰富转变。虽然TV内容的电视台系统,超高清化依然处于起步期;但是投影大屏对应的主要内容方向,即电影内容的超高清化已经基本完成。网络视频网站电影内容和付费购买的版权电影内容,大多数新增内容都优先推送4K标准。而投影大屏还停留在1080P为主的分辨率时代,无法体验这些内容的高质量效果。

    第三,作为家庭越来越大的屏,TV产品已经实现4K的普及化。在售的55英寸及其以上的中等和大尺寸产品几乎100%是4K/8K机型。这与投影机家用大屏大多数还停留在1080P标准的格局,形成了巨大反差!

    总之一句话,从应用价值和体验角度看,没有4K化的投影市场真的是有点“跟不上消费者需求升级”的步伐了。或者说,4K化已经成为投影家用大屏行业“木桶最显著的短板”!

    新技术不少,为何4K是最大短板

    近年来,家投市场的发展有多重技术进步,如三色激光、智能云台、变焦距镜头、超短焦镜头、高亮度化,以及4K等。但是诸多方面的技术提升,没有哪个能和4K的重要意义较量。

    一方面,从投影市场的消费结构看,75%的产品是2000元价位左右及其以下产品、75%是1000流明以下产品、75%是1.0:1到1.2:1投射比中焦定焦产品……

    也就是说,上文提到的“先进技术”没有一个是已经实现普及化的。当然,云台支架,如果不采用电动智能方案,是拥有低成本普及可能得。超短焦镜头,2024年业内企业也在尝试推出2000元左右的方案,不过尚未看到相应产品规模化落地。

突破4K关键卡点,投影还得依靠LCD

    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从提升“画质”这一核心消费体验看,4K技术对投影应用价值的提升改善最为巨大。4K分辨率像素量是1080P的4倍,这是巨大的差异。相比较而言,三色激光技术带来的色彩效果提升,更多是“锦上添花”,很难说是质变性的;同理,高亮度,如2000流明或者3000流明的产品,往往对应了更大的画面投射需求、或者是白天抗光幕上的投射需求——前者,意味着对分辨率需求更高、后者则意味着更高的配套成本:愿意上抗光幕、超短焦和高亮组合了,难道能接受非4K机型吗?

    所以,三色激光的高色彩、或者高亮度家用投影,必然需要同时配备4K分辨率才能真正“画质观感质变”。由此可见,从画质角度看,4K不仅是消费投影体验,木桶上最大的短板,而且还是其它画质提升技术“全效落地”的前提。投影消费市场,对4K的追求已经达到一个非常急迫的阶段!

    普及4K,成本是最大拦路虎

    对于家用投影消费而言,4K机型并不是稀缺机型:例如,万元以上的产品都是4K机型、5000元以上的产品绝大多数是4K机型、4000元以上的新品亦以4K机型为主……但是,2000元以下产品占投影市场比例高达75%、3000元以下产品市场占比更是高达近85%——这样的市场中,4K投影寥寥无几!

    即,4K投影产品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缺乏低成本普及型产品。尤其是缺乏2000元以下产品。如何将4K标准变成投影消费者的“主流供给”,实现大多数价格区间均以4K产品为主,这是行业进步和创新的真正痛点。

    在这方面,专业人士认为,短期看1LCD技术将是最有希望突破价格瓶颈的选择。一方面,1LCD投影从2K升级4K,对于1LCD显示光阀以外的组件而言变化极为微小,由此产生的成本提升也更小。另一方面,1LCD光阀从1080P提升到4K的成本变化在可接受范围内——这是液晶显示技术的优势之一。例如,55英寸电视从1080p升级到4K产品,屏幕成本增加仅仅在5-3个百分点左右。

    同时,从1LCD投影技术的进步看,其大量基础技术源于LCD在VR和HUD上的Fast-LCD应用积累。1LCD投影光阀向4K升级的产业链和技术链成熟度是足够的。例如,2023年TCL华星发布的2.1寸 Real RGB LTPO-VR LCD星境3D头显设备分辨率就高达1727 PPI,响应时间<4ms,支持120Hz刷新率。比较而言,华星光电5.5英寸LCD光阀的3840×2160的原生4K分辨率只有800 PPI的像素密度。

    此外,VR产品和HUD产品这类应用,正从LCD面板为主向未来DLP、Micro LED、Micro OLED、LCOS等为主转变,由于LCD在VR/HUD领域面临DLP等众多其它技术的激烈竞争,Fast-LCD厂商正将部分资源转向需求旺盛的投影市场。毕竟,全球LCD消费投影需求已经接近1500万台每年,未来可能提升到2000-3000万台规模。

    当然,1LCD为投影供应4K技术平台,拥有成本和产业链成熟性优势的同时,也有明显劣势:那就是“亮度”。或者说是决定亮度水平的光阀光效。据悉,1DLP的综合光效可达40%;但是,华星光电5.5英寸4K LCD光阀的透光率只有6.2%。这也是LCD投影长期上在亮度上不及其它投影技术,主销产品亮度只有300-1000流明的原因所在。

    而同等尺寸下,1080p分辨率升级到4K分辨率,会进一步导致LCD面板的开口率下降,不利于亮度水平的保持和提升。所以,1LCD 4K投影的未来优势可能在于“低成本”,但是劣势则在于“低亮度”。但是,这不妨碍,1LCD技术或将成为推动4K投影普及的核心力量。因为千流明以下机型4K化依然是巨大的画质效果提升和家投的最大覆盖面市场。

    多补短板,投影市场才能“更美”

    近年来,随着液晶电视大尺寸化技术进一步普及(例如据称2024年仅百英寸国内市场销量就高达30万台,2025年则可冲击百万台大关,85英寸及其以上产品则渴望拥有500万以上销量)消费型投影产品的“大屏价值”不断被稀释。

    这一过程中,投影产品如何实现二次价值重构呢?一方面,继续发挥投影大屏廉价优势、发挥投影形态多变,体积小巧优势、发展嵌入式等多元化应用是关键方向;另一方面,补足投影视听体验的短板,尤其是4K标准的短板也是重要方面。

    长处更长、短处补长,市场才能持续增长。行业专家指出,投影产品突破4K普及的瓶颈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无论是1LCD还是3LCD、3LCOS或者DLP都必须向这个方向全面升级。这其中,我国产业链具有上游和下游双重主导能力的1LCD有望走在最前列,并成为本土投影品牌进一步升级的重要抓手。

特别提醒: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翻版/抄袭必究!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