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HFS技术引领显示产业迈入“新纪元”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日期:2025-02-13 作者:佚名

    具有高清画质、高对比度的低功耗显示器,支持超低刷新率、超低功耗、驱动集成化的高端商务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搭载自主超高迁移率氧化物技术的3K超高分辨率平板显示屏……在第58届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会(CES 2025)上,TCL华星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以下简称“TCL华星广州基地”)自主研发的多款显示新品闪耀世界。

    2022年,TCL华星牵头在广州市黄埔区投资350亿元建设了TCL华星广州基地,这是全球唯一兼容LCD/Micro LED/印刷OLED的大世代面板产线。截至目前,全产品线均已实现量产出货,成功打入国内、国际头部客户,项目二期已于2024年四季度实现量产。

    掌握高迁氧化物核心技术

    在液晶显示制造领域,大量采用非晶硅技术作为驱动背板,氧化物技术特别是高迁移率氧化物(高迁氧化物)技术以其强驱动能力、低功耗及低漏电流等优势,能够大幅度提升显示性能,还能兼容办公、阅读等场景下的极致低频低功耗需求,但却对量产中的稳定性和信赖性要求极为苛刻。

    尽管高迁氧化物技术的量产难度较高,TCL华星广州基地仍迎难而上,在产线建设之初便规划了高迁氧化物技术,并在建线后1年内实现了产品量产,运用在显示器、笔电及平板显示屏等多种产品上。

    “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长期使用下的稳定性,我们开发团队历经多年的技术打磨,掌握了高迁氧化物技术从器件到驱动设计的关键核心技术、量产工艺从良率到信赖性的严格管控标准,自主创新了一套高稳定性半导体膜层结构及设计方案。”TCL华星广州基地产品研发中心中心长肖军城表示,团队还与业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出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迁移率氧化物靶材,除了高迁移率外,它还具有超高的照光稳定性,可以显著提升产品的规格和信赖性,对打破国外卡脖子材料的封锁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TCL华星广州基地正以高迁氧化物技术为核心,结合5G、AI等应用场景布局未来的显示生态。肖军城向记者举例,一款搭载了AI技术的笔电产品,会因性能提升使得耗电量增加,需求更大电池容量,导致重量增加。而高迁氧化物技术面板的引入,不仅可以依托其低频低功耗及极致性能的优势完美匹配AI显示趋势,还能带动模组轻薄技术发展。目前,TCL华星广州基地已完成1Hz极致低刷新率技术及99g极致轻薄模组技术的开发。

    近年来,结合自身先进技术与科研实力,TCL华星广州基地还创新性地将氧化物技术与高精度喷墨印刷OLED工艺结合,布局氧化物+印刷OLED技术,实现柔性显示,通过卷曲实现屏幕宽度变化预留AI辅助工具显示空间。目前已完成全球首款17英寸打印式OLED卷轴屏技术的开发。

全球首款17英寸打印式OLED卷轴屏,受访者供图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广州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绿色节能”成为大势所趋。当前,TCL华星广州基地的产品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HFS技术,这一创新不仅大幅降低了能耗,还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

    HFS技术为何物?

    从字面意思来看是TCL华星自主研发的FFS(Fringe Field Switch,边缘场开关技术)技术,“H”取自“华星”的首字母,同时表示High Tr% Field Switching(高穿透边缘场技术)。

    与传统技术相比,HFS技术有何新突破?

    肖军城向记者介绍,HFS运用了光配向和高精度黄光尖端制造技术,并搭配全新显示微单元设计,实现了更高穿透率,与高效率背光组件开发强强联合,实现产品低功耗、高能效与长续航。以主流2.5K分辨率显示器产品为例,应用HFS技术的新品可做到总体功耗下降5%~10%。

    一连串的技术创新势如破竹,TCL华星广州基地有何“秘籍”?“在整个创新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关起门来搞设计’,而是与终端客户、前端供应商都形成了良好的‘双向联动’。”肖军城表示,与终端客户、供应商的定期交流,能够针对特殊应用场景等更高需求在内部达成共识,实现端到端的交付,让技术推进更快,落地更快。

    未来,继续发挥与终端客户合作紧密的优势,TCL华星广州基地还将通过氧化物+印刷OLED技术布局,打造具有极致成本竞争力的产品,推动OLED产品快速占领市场。“印刷OLED技术开发将会吸引前端设备研发投入、印刷墨水原材料开发及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未来将加速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在广州集聚,预计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形成千亿规模的产值,助力广州打造世界显示之都。”肖军城告诉记者。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