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全球液晶面板龙头京东方发布公告,2024年,公司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5亿元–38亿元——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京东方实现盈利。分析认为,这预示着液晶面板行业正在进入新一轮“产需”周期。
2024年逆势盈利的关键
2024年显示行业全球需求并不“理想”。关键因素是全球宏观经济位于低谷,欧美的通胀危机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动能。
例如,奥维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 3086 万台,同比微降 1.8%;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2024年的全年全球彩电出货量可望达1亿9,670万台,年增0.6%——虽然结束连续五年出货下降的局面,但是依然位于历史低点。
显示器市场上,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显示器市场出货量温和上扬1.5%,达1.27亿台。但是考虑到2023年全球显示器市场6-8个百分点的需求下滑,行业整体市场依然位于低谷的“L”型底部。
纵观彩电和显示器两大需求市场情形,可以看到显示面板全球市场“消费数量”上并没有真正展现出转折的态势。即便有下半年国内外市场的销量增高,例如三季度全球彩电需求同比回暖超9%,也很难说需求“热闹”起来了。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企业是如何“盈利”的呢?
对此,一方面是通过控制产出节奏、库存周期,实现平滑的产能利用率。即维持产线尽量在70%以上产能利用率水平,不过高,更不过低。虽然高产能利用率能提升局部时间的利润,但是在需求较弱的背景下,往往也会驱动下一阶段产能利用率大幅向下波动,进而带来局部时间的亏损——而通过更为平滑的产能控制,利用率维持在成本线之上,则能一直保持产线盈利。
第二则是,2024年开始早期的10.5/11代和8.6代线,折旧进入尾声,也为未来持续降本盈利创造了条件。
但是,除了以上原因,需求侧的升级是2024年行业盈利的真正主要原因:即大尺寸产品畅销,推动了行业效益增长。其中,彩电市场和商显市场尤为如此。业内认为,短期内大尺寸产品市场占比的继续提升,将是显示面板行业“最”利好的机会。
大尺寸化,带来产能消耗增长
据奥维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电视行业75英寸及其以上尺寸销量占比创纪录的达到32%以上,其中四季度占比更是突破了4成。75英寸、85英寸、98英寸以及100英寸等超大尺寸已经成为国内彩电消费的主流。
且作为领先市场,国内大尺寸流行的趋势也在加速向全球输出。特别是欧美和中东等富裕型消费市场正在复制“中国经验”:目前我国彩电平均消费尺寸比较国际市场领先10英寸。实际上,更长历史时期内,欧美一直是大尺寸电视消费的风向标。2023和2024年被我国市场反超,更主要在于欧美经济通胀对购买力的影响。随着2025年通胀问题被进一步吸收和稀释,欧美市场大尺寸彩电消费的机遇可以期待。
布局超大尺寸是我国面板业的共同选择。例如,2024年11月份,京东方超大尺寸的98和100英寸面板产品当月合并出货量超过60K;其中100英寸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63.8%。——积极扩大超大尺寸制造能力,也是全球显示产业的追求。如夏普2024年关停了日本10代线,却增产了广州10.5/11代线6万片每月玻璃基板产能,进一步拥抱了主流规格的更大尺寸产能。
除了彩电,IT产品也是如此。特别是台式机显示器,24和27英寸需求量长期走强,23-24英寸取代21英寸,27英寸更成为电竞和居家应用的等核心主流选择尺寸。
在商显产品上,大尺寸化趋势也很明显。例如,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大尺寸交互平板(Interactive Board,IB)显示面板整体出货量为274.0万片,同比微增1.7%;出货面积为44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其中,平均尺寸数据为76.0寸,同比增长1.4寸;86寸已连续两个季度是市场第一大尺寸,前三季度的累计出货量增长16.9%,市场份额上涨4.6个百分点,达到35.5%。——86英寸在教育市场占比更是高达7成。
“大尺寸增长”,带来出货总量增量虽然不大,但是驱动了全球显示面板消耗面积的增加。对于目前处于限产下的紧平衡状态的供给格局,以及2024年全球仅仅5%左右的行业利润水平而言,大尺寸增长的显示面积需求,是关键的“市场支撑变量”。
例如,每1000万台55英寸电视,被75英寸电视替代,在显示面积上相当于多销售890万台55英寸电视。
再以国内彩电市场为例,2016年是彩电销量高峰,年度市场规模达到5300万台,平均尺寸46.6英寸,销售面积大约3153万平米。2024年,国内彩电行业规模3086万台,平均尺寸近67英寸,销售面积接近3900万平米。——销量大幅萎缩下,销售面积却大幅增长了。
另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LCD TV面板出货1.2亿片,同比增加0.6%;出货面积0.9亿平方米,同比增加8.0%。
正是有了大尺寸化这一大趋势,2024年显示面板行业才拥有了整体盈利的保障。虽然2022年后,确有夏普日本10代线、三星韩国液晶面板线的退出市场,但是我国10.5和8.6代线的扩产规模依然超过国际市场的关停规模。在扩产背景+需求下滑+宏观经济低迷的大格局下,大尺寸化是面板行业消化产能、保持盈利的最关键路径。
唯“大”不破,显示行业的老规律
过去30年,我国彩电平均消费尺寸从25英寸上升到了67英寸,PC显示器消费尺寸从17英寸上升到了近23英寸,商用显示产业因应大尺寸显示技术普及而逐渐从窄众市场变成大众型行业……等等,这些历史数据都表明,显示行业的驱动力,“大尺寸化”是一个根本因素。
近年来新兴发展的车载市场,中控屏越来越大也是本质趋势。甚至全显示智能座舱的出现,带动车载显示从中小屏为主,向大型屏为主发展。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中10英寸以上的产品占比达到了52%,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7个百分点。此外,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单一座舱屏幕数量或者面积也有增长趋势。这将驱动每年近亿台车辆市场,成为显示行业的必争之地。
传统需求大屏化、新兴需求也在大屏化,商显和车载等新需求市场规模扩增等因素,成为支撑显示面板行业长期盈利的关键因素。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重新回归扩张周期,显示消费会延续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格局。行业市场在总量需求、大尺寸化需求、新兴场景等方面都会更有建树,利好于产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保持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