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谷底之后只能是涨价!”PK“技术进步和应用成熟,必然会带来降价!”——这样的两个事实正在成为小间距LED显示行业的“天人交战”!
进入历史最低价格时代,涨价乘风而来
根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中国大陆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均价为1.47万元/㎡。——这个价格是小间距LED显示产业诞生以来的最低价格。
不过,第二季度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均价环比增长6.7%,市场均价从第一季度的1.42万元回涨至1.51万元/㎡以上。1.51万元依然是该产品的历史第二低均价。在这样的低价格下,行业销量在二季度实现了33%的同比增长:底价对销量的拉动是明显的。
销量上涨本身也是“价格能触底反弹”的原因之一。此外,行业专家认为,过低的价格压制上游和终端的投资热情,尤其是导致部分企业部分产品出现“亏损”。这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局面。改善经营状态也是进入2023年5月份,终端和封装企业接连涨价的另一个原因。
例如,8月25日,LED封装企业木林森表示,决定于2023年9月1日起全系列产品在原价基础上统一上调,涨幅5%-10%。据统计这已经是5月1日起,木森林第四次集中涨价。除了木森林之外,封装企业东山精密、瑞晟光电也已经有三轮涨价。
终端市场上,利亚德是涨价的代表。其分别于5月底和7月进行了两轮价格上调。利亚德表示,涨价措施主要是在原材料涨价的前提下,保障了公司的毛利率和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促进LED产业链回归到正常理性发展道路。
可以说LED行业5月以来的“涨价”已经形成一种内在的传导逻辑——从上游向下游传导。这一变化背景主要是“价格谷底反弹与市场需求谷底反弹”的叠加。行业专家认为,在目前的价位下,部分新兴产品、此前价格下降过于迅猛的产品“售价回血”对行业而言是健康的。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LED产业链已经有20多家企业近40次的涨价行为。
对抗涨价,有人说“不”的逻辑
虽然涨价是目前LED行业的主流,但是也有企业选择了“观望”或者干脆“降价扩大份额”!例如,国星光电已经推出了两轮降价。
5月下旬,国星光电将RGB部分产品单价进行调整,下调3.5-11.5%不等,从5月25日执行。对此,国星光电表示,降价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行业格局,与大家共度时艰,并携手推动行业渐进回暖”。
进入8月份,国星光电再次出击。国星光电RGB器件事业部重磅推出全新GT系列(中文名为“星驰”)1010产品,售价在原NH-1010基础上直降30%。目前1010产品是小间距LED销额主力型号普遍采用的“规格”。这次降价影响比上次更大。对此,国星光电表示,在CHIP产品技术路线上取得重大突破——CHIP1010只需要做好一件事“降本”:“跪乳之恩,反哺之义”,让消费者享受更加物美价优的产品。
7月10日,艾比森发布《艾比森产品降价通知》,表示AbsenCP产品出厂价降价10%。对此,艾比森表示,“艾比森通过数字化管理变革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持续降本,综合目前市场发展趋势与艾比森市场战略,决定用实际行动让利客户。”
由降价的“通知”和表态可以看到,降价的理由基本是因为“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并“让利于下游”。甚至,这些表态还带有“煽情”成分。除了涨价和降价之外,行业更多的终端企业目前还处于观望之中:即一些企业的表态是“目前的上游价格波动,还在企业终端产品既有价位的可承受范围内”。
行业人士分析表示,小间距LED显示整体还是一个“技术发展中”的新物种。其中,从上游的micro/mini LED技术,到中游的MIP等新型封装方案,再到下游的应用技术和方案,都在持续进步和规模扩大中。这其中能够降低成本的技术并不少。甚至,一些技术的出现首先就是为了提升成品率、降低成本,比如MIP技术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小间距LED应用的进一步普及也需要价格持续向下”的常识规律,出现部分产品“逆势在低谷价位上依然降价的现象”并不为奇。后者也有利于,一些企业调整“行业份额地位”,并能够推动整个LED显示产业体系向“规模化应用”发展。
保持盈利、供需平衡:决定未来价格走势
“低谷之后必然是涨价吗?”——不能排除“L”型底部。这是一些行业人士对目前产业价格走势的判断。因为,从技术和产业不断成熟的发展角度看,成本还处于“长期下降”的曲线上。同时,眼下的市场热度是否能够持续有待观察。
例如,第二季度销售面积33.8%的增长,其实是建立自第一季度,销售额下跌12.8%,销售面积略涨4.4%的低基数上的。即上半年两个季度平均看中国大陆小间距LED显示屏销售额达73.3亿,同比微涨0.1%;出货面积达49.8万平方米,同比大幅上涨20.2%——历史最低价,结合疫情后的消费复苏,带来两成增量,这个数据很不错,但也谈不上“非常乐观”。
事实上,上半年行业内一直存在着“销售不达预期”的声音。这是阻碍行业进入全面涨价周期的主要因素。即在全球宏观经济不佳的背景下,显示产业链除了新兴应用外几乎都处于“需求低谷”的行情中,太多的涨价不是好主意。
但是,另一方面,部分小间距LED产业链企业在上半年的行业均价下出现了利润下滑、甚至是个别情况下的亏损。——亏损经营不可能长久,保持营收平衡必然要求这些企业“涨涨价”。即涨价有刚需的理由,但是支持价格持续向上的动力并不充沛。
从长期看,小间距LED必然会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持续压低成本;同时短期内供需平衡的变化、尤其是国内市场需求端如果保持二季度的热度,则能支持更多的产品提升价格。这两种趋势的“PK”结果可能很具有动态性:行业人士指出,下半年是行业采购的高峰期,目前看三季度成绩还不错,这也是为啥市场有了8月份新一轮涨价的原因。不过,“吃掉后疫情红利之后的需求走势目前尚未明确,四季度价格趋势还需观察”。
更为重要的是,哪怕经历了几轮涨价,目前LED显示行业的价位依然处于历史低谷。2023年均价超过2022年的概率很小。价格市场仍然以“L”型底部逻辑为主导。
综上所述,三季度以来,国内小间距LED显示行业延续了第二季度的特征——即销量不错、涨价占主导,降价也有发生。行业价格在企业经营需求、长期技术进步趋势和市场供需平整影响下,处于高度动态的特征之中。这种格局,需要行业企业在经营上、具体项目争取上都要保持更多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