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行业研究数据,彩电用液晶面板即将在6月份迎来半年连涨的格局;同时,随大尺寸彩电面板涨价的趋势,中尺寸IT用液晶面板也渴望进入“底部周期”——触底稳定或者反弹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与行业上游的价格形势从“坏”变“好”不同,终端市场的低迷,从手机、IT到TV都没有改变。甚至,洛图科技(RUNTO)判断,将到来的中国618大促,从厂商和渠道平台的准备情况和市场气氛来看,“最终表现不容乐观”。
靠减产和行业协作实现“盈利”的涨价
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来,彩电市场同比销量接近翻番的85/86英寸彩电面板,价格已经从年初的251美元上涨到6月份的301美元。小尺寸市场的代表,43英寸价格也在6个月内从49美元上涨到61美元。尤其是后者,43英寸彩电大部分销量价格在700-1000元之间,面板端10美元以上的价格上涨,对于彩电均价和利润情况影响可见一斑。
对于半年来行业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认为主要有四个:第一个是面板企业有意识的控制了产线稼动率,2022年最低时开工率甚至不足65%。第二是,行业上游和下游在2022年前三季度成功实现“去库存”化,行业整体处于低库存水平,成品流通速度甚至比2021年中时快一倍。
第三,也是更为重要的是2023年是液晶面板行业十年来的唯一“去产能年”。一方面,三星LCD事业实现全面停产、LGD的产能利用情况也持续下降——其中,LG Display(LGD)广州8.5代LCD生产线一半产能处于停产状态,正寻求出售。另一方面,作为近年来行业主要增量点的我国大陆地区新兴企业,也出现了产能去化:如,中电熊猫南京6代线在2022年底,完成合同订单之后已经全面停产。
另外,TV面板供给市场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主要的改变是75英寸及其以上尺寸供应规模增加。通过单体产品尺寸更大的趋势,面板企业有效的在总的供给单元数有限条件下,实现了产出面积的增长。这种结构性市场调整是有利于行业提升“附加值”的。
可以说,这轮液晶面板价格回调,完全是在“供给侧改革”下完成的。理由很简单,液晶面板上游产能集中在七八家主要企业手中,他们有足够能力在跌破成本线的时候,进行供给侧的协同和干预。同时,经营能力较差、规模性较弱、技术层次较低的世代线,亦已经率先“离开”市场。
而研究认为,随着TV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再平衡,必然进一步影响IT市场面板的供应情况。类似TV行业的变化方式,在IT面板上正在重演。预期下半年IT面板价格会走出低谷。这些调整也将带动2023年液晶面板行业走出“全面经营性亏损”的泥潭。
整体价位依然地位徘徊,需求端恢复预期不乐观
半年来,TV用液晶面板整体有10%左右的价格涨幅。但是,这与2021年中的行业价格高位比,依然“不算什么”。
例如,75英寸目前价格在226美元,而2022年1月份价格则为276美元;43英寸目前的61美元也不及2022年1月份的72美元。整体看,越是小尺寸,目前的市场价位越是接近2022年初的水平,越是大尺寸差距越大。这主要与早期时候,大尺寸面板“溢价本就过高”有关。
不过与价格大体上在恢复不同,行业市场需求情况却不乐观:2022年在液晶面板等上游产品经历了“历史性价格低点”的背景下,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3634万台,同比下降5.2%;同年全球彩电市场出货量为2.03亿台,同比下降4.8%。
进入2023年以来,这种局面依然在持续: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3 年第 1 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达 4862 万台,环比减少 5.5%,全球电视出货量连续 7 个季度下滑。其中领先品牌中,表现较差的索尼第一季度仅售出 110 万台电视,同比减少达 31.2%。
除了彩电,IT市场也不容乐观:市场研究公司 IDC 表示,由于需求疲软、库存过剩和宏观经济环境恶化,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的出货量下降了29%。更早的数据则显示,PC显示器的出货量在2022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了18.3%,导致2022年全年下降了5.9%……NB市场上,据DIGITIMES Research报告指出,2022年第四季全球NB出货(未计可拆卸式机种)环比下降16%,较2021年同期更衰退超过四成……
行业研究纷纷认为,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美联储加息的溢出性影响,将导致2023年任何消费显示设备市场难以被看好。需求在低谷底部,只会在进一步探底或者“L”形徘徊,两种情况下选择。
也恰是因为“需求冰冻”,行业认为目前的液晶面板(TV/IT用)涨价趋势能否持续更久值得怀疑。特别是国内618市场的消费成色,将极大的影响下半年市场的走势“信心”。
2023年618的主题,或许是“难过”
“近期的液晶面板涨价,一部分动力就来自于618购物季的备货!”但是,在更多行业人士看来,2023年618实属“弱势下弹药不多”的一个彩电购物节。
一方面,上文提到的彩电需求的弱势格局依然在延续,并叠加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造成消费欲望下降。另一方面,行业涨价周期下,显然终端企业没有能力发动价格大战,结合总销量的不乐观,彩电企业恐怕亦更愿意维持利润水平,而不是争夺数量。
同时,2022年618彩电市场,不仅有上游大降价支撑、而且也有mini LED技术元年、大尺寸普及元年的光环。但是,如此有利条件下依然只有较弱的增长:据奥维云网发布的2022年 618 彩电总结,2022年618三周(5月30日-6月19日)期间,彩电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量规模增长4%,达到337.4万台;同期国内彩电全渠道总零售额为107亿元,同比下跌11%。
比较而言,在今年618普遍缺乏看点和热点的背景下,彩电总销量很难被看好。尤其是同比数据,很多研究机构并不看好“618彩电销量同比能够增长”。但是,再另两个维度上,行业却出奇的一致看好这个618:即大尺寸占比的进一步提升、销售额的回升。前者是近年来彩电消费的大趋势,后者则得益于“大尺寸、高端占比提高”和“均价上涨”。
或者说,2023年618彩电市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瞄准吃质量,而非数量”的结局去的。这将进一步强化,这个618彩电消费“质量为先”的市场逻辑。而这样的逻辑下,必然对销量增幅产生不利的导向。行业认为,如果618市场在数量上不及预期,恐将显著影响接下来一段时间上游面板的价格走势。
多元视听消费,才是未来
“消费类显示产品,从30年前彩电一块屏,到现在彩电、PC/NB、手机、投影、VR等五块屏可选择,市场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理,在更大的范围内,显示消费从家用为主,向家用、教育、办公、商用、工程、公共显示、车载等更多元领域的扩张,也硕果累累。”
行业专家指出,这种变化驱动了包括上游面板企业、下游彩电等显示终端企业的“业务多元化”。2023年618市场,乃至更长久的未来,谁能赢得市场主动,并不是被“钉死在彩电和IT销量规模”上,而是看谁能够适应多元的历史性趋势,多点开花。
海信和子品牌的全色激光电视、激光智能投影、商显大屏;创维的LCD智能投影;TCL的雷鸟VR;光峰和子品牌的各种投影仪、车载显示等等,都是在瞄准“更多元”的价值。这些不同终端背后,也需要不同的上游关键零部件支持。上下游协同,共同构成了智能显示时代,多元场景、多元终端、多元价值的视觉新时代。
从这个角度看,2023年的618市场,或许应该更多去观察显示产业链不同企业在“多元市场”,特别是“新兴品类”上的表现。由此确定其是否建立了面向未来的“更多新动能”。这要比简单的价格起伏,更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