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和“百年老店”,其产品筑起了像三峡大坝、京珠高速这样的重大工程。
它也是中国建材业数字化转型的模范生,数字化、智能化应用贯穿在生产、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当这个百年品牌遇上智能物联,
改变正在显著发生。
2021年,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华新和海康威视合作探索落地了一系列智能物联产品和应用。
下面我们深入华新工厂一线,看智能物联如何助力华新数字化生产和管理。
小雷达如何助力骨料大规模生产?
位于湖北阳新的华新亿吨机制砂石工厂,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骨料生产基地。从这里产出的骨料,沿着长江输送到各省,和水泥一起搅拌成混凝土,变成大江南北的一座座高楼大厦。
这家2022年投产的大型工厂,在投产扩产中面临一个难题: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而把控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一个核心要求是保证最终输出的成品粒径配比要均匀。
在这个亿吨砂石产线,骨料的生产存储-成品运输遵循着这样的大致流程:
石材被破碎形成骨料,会按照一定规格区间存储在高达51米,直径120米,储量高达25万吨的仓库中。
当骨料从产线传输到仓库,从库顶的进料口落下时,由于离析作用,大的颗粒会滚到仓库边缘,小的颗粒会堆积在中间。
向外输送时,骨料会从遍布仓库底部的30多个出料口漏进传输皮带,靠近内侧和外侧的出料口,会根据料堆的形状动态调节开闭,保证漏下去的骨料有大有小,混合后大小比例符合质量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就来了。
“如果料堆坍塌,就不容易知道出料口附近的料子是大是小,运出去的料子就会出现粗料过多或细料过多的情况,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给后续质检带来了压力,增加了成本,”华新水泥数字化研发负责人许小路介绍到,“原来要维持堆形,靠摄像机或者人到现场去目测维持,时间不及时,准确度也不高。”
2022年,华新和海康威视一起,共同研发应用了毫米波雷达产品。
“这套雷达系统部署在仓库后,通过3D扫描,不仅能在2分钟内对庞大仓库内骨料的数量进行盘点清查,也能根据库情、料堆的形状,联动下料口自动开闭,自动维持堆形,通过智能出料,保障粒径配比符合要求。”许小路说。
黄石华新绿色建材产业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冯永豪说:“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每周一次盘库的劳动强度,更准确的数据和直观的图像也得使得我们可以更好控制出料的速度,使得产品均匀搭配,让质量稳定性提升了60%。”
随着华新快速推进骨料战略,不仅在黄石的这个亿吨工厂,华新在湖北武穴等地的砂石工厂也在应用这套系统。“解决了骨料大规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真是帮了工业的大忙。”华新水泥CIO兼CDO汤峻说。
小雷达如何提升水泥生产精细化水平?
除了砂石厂的骨料库,基于毫米波感知的雷达产品也被用到水泥厂的熟料库,在盘库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发挥着作用。
在一个高达五十多米,几百度高温、粉尘飞扬的熟料仓库,怎么样才能准确知道里面有多少熟料?过去,靠人工定期爬上库顶手动测量计算,很难得到精细化答案。“但我们精细化化生产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必须要精确知道里头到底有多少料子。”许小路说。
2023年,经过双方密切合作,针对熟料库高温、高粉尘环境场景研制的耐高温、少维护的体积雷达正式在华新黄石日产万吨的水泥厂熟料库上岗。此后,熟料库的盘库频次从每周人工盘点一次,到设备每小时自动盘点一次。
华新水泥黄石工业园助理厂长徐刚介绍道:“我们每小时都可以看到数据变化,根据出库的用量,通过3D图形去了解库内熟料的分布,出库更准确了,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同时,这些雷达扫描的数据,也接入了华新水泥武汉的数字化管控中心。“为销售策略、采购策略、经营策略,还有生产工艺改进,做数据支撑,让生产更加精细化,帮助我们更加灵活的去面对市场。”许小路进一步表示。
共同为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探路
华新数字化转型,主要围绕两个点:一是提升竞争力,二是加快战略落地,主要在工业智能、商业智能、管理智能三个方面发力。
在这些方面,华新正在和海康威视合作,把更多的智能物联技术和产品引入到建材行业的实际应用中。
“海康在智能物联上的技术和产品积累,相当于提供了比较全面的菜单,华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菜单里面点菜。”汤峻认为。
比如——
在工业智能上,利用红外、声波、震动感知来检查运输皮带有没有跑偏、是不是面临撕裂风险;
在管理智能上,用视频感知去监督安全生产规范有没有执行;
在商业智能上,通过雷达等方式对仓库材料进行即时盘点等。这些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已经在华新各个工厂中逐渐落地。
“在战略合作框架下,我相信双方有更多的合作空间,海康威视将进一步帮助华新提升智能化能力,为建材行业在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摸出一条新路。”汤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