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2江西智库峰会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领衔”的江西省发光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举行了首次圆桌会议,这也是该联合体自成立后首次在媒体面前“亮相”。从这次圆桌会议透露出来的信息中,记者发现,江西LED产业的“创新矩阵”和“产业梯队”正携手谋划围绕“创新链”的协同发展,以实现技术突围和总量突破。
市场导向 创新驱动
作为江西产业链“链长制”推出的重要举措,今年江西省科技厅围绕14条重点产业链布局组建了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其中,江西省发光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作为在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组建的3个创新联合体之一,于今年8月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揭牌成立。该联合体由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牵头单位和核心平台,联合晶能光电、兆驰半导体等企业,开展以需求为引领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力求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目前,江西在LED领域已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一批科研技术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LED芯片产能跻身全球前三,手机闪光灯照明和移动照明光源出货量全球第一,形成了涵盖MOCVD制造、MO源、外延片、芯片制造、器件封装、照明和显示应用及相关供应链产品的全产业链条。
资料图
“科技创新成果不仅要产业化,还要能够占领市场。组建这个发光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就是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发现、破解产业发展的堵点、卡点,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把江西LED产业这块‘蛋糕’进一步做大,让创新真正驱动发展。”会上,江风益“点明”了创新联合体的“使命”。
在江西省发光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的28家成员单位中,包括了3所高校、1家研究所、24家企业,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共有30个,2021年企业总营收超过200亿元。当下,如何进一步把“创新链”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做大产业总量、做优产业效益,是各成员单位共同关注的话题。
资料图
做大下游 做强应用
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的行业受下游需求的影响较大,下游如果规模做不上去,那么,上中游的产品就难以做大规模。通过对标广东等LED产业发达省份,江西找到了自己的“卡点”,那就是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开发及应用市场开拓相对较薄弱。“下游应用企业不聚集,导致江西LED产业总规模增长仍不够快速,上中游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产业的放大效应不够明显。”“唯有将下游产业做大,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才能让江西的LED产业再上台阶。”会上会下,不少专家学者提出相似的建议。
为凸显下游应用的重要性,目前,省内5家主要的LED照明应用领域企业、2家LED显示应用领域企业和2家发光材料其他应用领域企业加入了江西省发光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下一步将围绕继续支持下游应用企业做大规模、拓宽LED技术的应用场景、打造LED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开展调查研究和协同攻关。
资料图
重点支持 原始创新
作为开辟了“中国芯”硅衬底LED技术路线的“拓荒者”,江风益对江西硅衬底LED产业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而目前,硅衬底LED也被众多业内人士视作江西最具分量的“拳头”技术之一。
针对LED照明,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刘爱军就直言,江西应大力发展硅衬底、多基色、纯LED的“智慧光源”,并将其作为江西LED产业发展的“杀手锏”。
针对LED显示,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国博士表示,“中国芯”硅衬底LED技术在micro-LED显示屏的研发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技术优势,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对于如何推动“中国芯”硅衬底LED这项中国人原创技术进入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创新联合体的成员们意识到,需要拓宽创新的边界,不仅要依靠科技创新,还要依靠产业创新和市场创新,不仅需要科学家、企业家参与,还需要知识产权交易、科技金融、产业研究、工业设计、软件工程、创意营销人才和机构的参与,同时,需要政府部门打造一个新型的服务体系,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都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帮助原创技术在市场中实现价值最大化,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让“创新链”发挥最大效应。
据悉,目前,江西省发光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内7家单位已围绕LED照明领域关键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5项产业链急需攻关的单点突破项目清单也已获专家论证通过,江西LED产业有望加快技术突围、实现总量突破。(来源:经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