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大屏商显类设备市场从业企业的定义一贯是硬件供应商,在同类产品进行比较时,也多半是参数数值的简单比拼。但是,如今的情况不同了,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许多传统行业已经逐步朝向数字化、智慧化的应用方向转变,这就对显示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将软件研发配套能力纳入了衡量一套解决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
不论是在商用场景下的智慧办公,还是教育场景下的智慧教育,以及家庭环境下的智能家居,许多传统行业,在数字化、物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商业模式正在迎来一次新的、源自底层的变革,那就是,人们购买一台显示设备,硬件配置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用体验。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让我们来借鉴一下智能手机行业。早期,手机只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通讯功能为功能主体,这时,人们选购手机,参数指标是重要的判断标准,而厂商的盈利模式也主要是以硬件加工的利润为主。简单来说,一台手机卖出去,厂商的利润便被一次性支付了。想要获取持续盈利的能力,就需要对硬件不停升级换代,引导消费者持续购买新手机。
而在数字化、互联网,以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就不仅仅被用作通讯,而是承载了更多的社交、分享功能,以及作为诸多智慧功能的集中载体。这就使得手机厂商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比如我们熟悉的苹果公司,开发了自家的IOS操作系统,以确立技术壁垒,并且拥有自家的软件商店,为用户提供持续更新的众多应用。用户的每一次下载行为都会为公司带来持续利润。不难发现,在依靠硬件溢价的利润基础上,系统和软件成为企业持续盈利的标的,即使用户多年不购买新手机,只要其存在软件购买需求,就仍在不断为企业贡献利润。
更要命的是,在未来的智能时代,基于人们对功能丰富性和设备便携性的更高要求,手机正在成为许多功能的集中载体。譬如,依靠智能家居系统,仅在手机上就能控制家里的窗帘、灯光、音响、家用电器等的工作。而在这套智能系统的背后,更是离不开高度智慧化的软件系统的支撑。
即便只从显示行业自身,也不难发现这样的趋势。一台LED会议一体机就能承载演讲、办公、远程会议等的诸多功能需求。在系统极度简化的同时,功能却在持续加码。不仅可以实现大小屏互动,还能利用二维码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而这一切,均离不开背后软件系统的支持。特别是在产品供应日益丰富的买方市场时代,用户在设备选型上,开始不再仅仅关注参数,而是更加看重一套系统好不好用。换句话说,当选择标准由用户体验主导时,软件的地位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2021年洲明科技就曾在当年的InfoComm展会期间首家发布“软件定义大屏”的独特观点,并给予自身“物联网企业”的新身份。这一切,似乎都在佐证,大屏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数字时代、物联网时代,软件能力的重要性,早已开启布局。
事实上,软件的重要性已经在一些细分领域凸显出来。譬如在大屏的裸眼3D应用上,以及未来可能的基于Micro LED技术的VR眼镜上,企业为用户提供的“产品”,硬件只是基础和一小部分,而配套软件和内容可能才是大头儿,也是企业可以持续盈利的业务来源。总之,在数字化、物联网加持下的智慧时代,屏企的业务模式和自身在生态圈中的地位将发生变化,在坚持自主研发构筑技术壁垒的同时,也需要同步构筑满足市场多元化应用的软件方案,牢牢把握用户体验这条市场的金矿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