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618购物季,会是最惨的一季吗?至少,从显示产业看,已经不需要等待最终销售情况就已经可以下定论了!”面对最高过去12个月价格下降过半的液晶面板、最高削减产能达50%的生产线,显示行业正在“寒风凌冽中”。
从扩张到限产,来的有点“爆”
2022年2月,台湾友达光电称将投资建设一条新的8.5代液晶面板线;去年下半年华星光电广州8.6代线刚刚开工建设;5月份深天马公告,其参股的合肥项目将建设一条8.6代面板线……
而就在这轮扩建新线,以及老线在2020-2021年连续的扩产的背景下,6月份部分液晶面板产品已经跌近成本线,更有显示面板企业大幅减产。据洛图科技(RUNTO)数据显示,面板大厂京东方(BOE),华星光电(CSOT),惠科(HKC)已经从6月开始大幅度减少母玻璃投片量。其中,BOE减少约25%,CSOT减少约20%,HKC减少约20%。典型的如京东方成都8.6代线减产40%、华星光电苏州8.5代线减产达50%!韩国三星更是将在6月份关闭最后一条液晶面板线……
但是,降低产能并没有真正挽救行业价格走势。618前夕,小米电视50英寸价格下跌到1299元、58英寸下跌到1399元、75英寸2999元均创造出同尺寸电视机的“历史新低”。事实上,据行业数据显示,大尺寸液晶面板产品主流尺寸自2021年以来,跌价基本都在5成左右,甚至更多。
一方面是前脚还在讲着“扩产”,另一方面是后脚就来临的限产与大跌价。这种变化之快,在2022年上半年颇有“过山车的感觉”。分析人士指出,直到一季度结束,大多数面板企业都没有预计到接下来的“需求端”压力会这么大。在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的价格线上,这个618彩电等显示产品无论“销量高低”,都已经注定是“行业端必输”的格局。
结构性需求变化,叠加长周期趋势和新技术换代
“需求正在萎缩!”这是目前显示行业,特别是LCD面板业最直接的感触。其中,最明显的原因是:从2020年6月开始,新冠疫情带来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等需求,叠加欧美宽松货币QE政策,助推海外消费电子行业爆发式增长,整个面板行业也随之迎来长达13个月的“超级上行周期”——超景气消费,自然是对未来的透支。现在需求跌下来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导致面板业需求过剩的因素还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更多的结构性因素也在共同发酵:例如,OLED面板产能的增加,大幅挤占了手机屏市场LCD产品的需求;目前OLED面板线已经开始向IT市场发力、并在2020-2022年实现了OLED TV市场出货量的200%增长——这些变化也是LCD产能的压力。再例如,近年来LCD产能扩张非常厉害:主要是厂商为应对显示需求大型化的面板增量需求、车载等新兴市场增量需求、商显市场快速崛起的增量需求而加速了产能准备。但是,2022年这些方面的需求市场,也呈现出消费压力增加,如液晶交互产品,国内需求中无论是教育还是商用都在一季度同比下降超2成(洛图科技数据)。
另一方面,大尺寸LCD面板核心需求市场、也是显示行业最大的独立市场TV市场,面临长期的“需求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1.视听消费和设备的多元,消费者更多将视听消费时间转向手机、PC、VR、投影等多元设备;2.液晶显示产品技术高度成熟、换新吸引力不足,且产品寿命也比较长。
特别是在2022年上半年,显示行业的以上变化有叠加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如俄乌战争的影响、粮食危机的焦虑、欧美高通胀对消费的抑制、美元加息周期对全球消费市场的溢出压力……等等。
“不利因素特别多,有利因素只有‘大尺寸更便宜’了这一个!”业内人士纷纷感叹2022年显示行业的“下降”有点“超乎想象”,并且融合了从需求市场、供给市场、宏观市场、技术发展与变革规律等多重维度的全面打压,正在进入真正的行业痛苦时刻。
调结构:或成为应激手段之外的长期选择
“限产不是根本办法!”面对显示面板业的这一轮市场压力,通过压减产能固然能暂时缓解库存压力,但是却也只是应激手段。行业普遍认为,“调整供给结构”才是行业现在需要努力实现的“长期转变”。
第一, 新兴显示技术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这方面,三星等计划建设8.5 OLED线,应对IT需求OLED化的变化,并在2022年开始量产QD-OLED面板;京东方也准备量产TV用OLED面板,拓展差异化和高端彩电需求市场。同时,友达、华星光电、京东方、深天马等也在尝试发展TFT-micro LED显示产品,拓宽新品类市场。
第二, 新兴显示品类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不仅是供给侧的结构性升级,需求侧的结构性升级也在继续。如彩电市场长期看欧美中日等成熟市场需求规模不会增长,很可能有更多下调。而商用显示市场则是长期向上的新应用场景。加大车载、智慧商显等需求端产品开发是面板企业的必然选择。如华星光电在电子纸市场的布局、京东方在数字价签等产品需求上的开拓等。
第三, 面向需求多样性的弹性供给调整是必然趋势。与彩电产品的核心主旋律是“更大屏幕”不同,显示行业不是所有需求场景都以大为美。例如,NB市场更注重性能弹性、轻薄和护眼,而不是显示尺寸不断长大。再例如车载和工业显示往往都是“定制尺寸”;商显市场也需要更多“非16:9标准尺寸”产品。即新兴需求的发展意味着面板业要“更为弹性的供给差异化产品”,这考验面板企业的弹性生产组织和研发能力。
第四, 构建更为紧密和创新的上下游关系。显示消费市场在车载、智慧商显等行业的崛起,拓展了下游终端市场范畴。这对于显示面板企业而言是长期性的转变。需要面板企业在产业链向下的方向上,突破传统大代工厂、手机,IT,TV三大件等限制,找到更好的、适合新场景,新应用的合作与创新关系。同时,第三世界市场依然是显示需求全球增量的潜力股,这一市场需要适合市场、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与通路创新。
综上所述,2022年中,显示面板行业正在迎来一个超越预期的困难时刻。其中,TV作为最先在2021年中展开降价的品种,正在成本价位置上挣扎;而IT类为代表的其它大类应用和商显中交互平板代表的新兴应用在2021年底或者今年初也已经进入降价阶段,价格企稳依然需要更长时间观察。这样的背景下,显示行业“上下游齐抓”、“短中长措施与手段齐用”,尽可能实现“弹性过冬”,成为业内企业必然的任务。
但是,现代显示业作为“信息化和智慧化时代,必然的第一交互窗口”,其战略意义和长期向上的需求趋势并不会因为短期价格波动、供需调整而改变。行业企业坚持长期的科技创新为中心,突出新兴需求市场开拓,必然能够在不远的未来迎来“春天”:无处不在的“屏宇宙”,依然是显示面板行业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