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正在经历数字变革 ,
可视化技术 将迅速渗透博物馆界,
成为丰富游客体验、
提高博物馆重游率的利器。
下面,就让我们从数字艺术 谈起,
一起探寻博物馆发展新趋势。
01
数字艺术,
从表现到创作。
了解博物馆的创新,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数字艺术 。
“数字艺术”有两层含义,
一是强调以数字科技表现艺术 ,
二是用数字科技进行艺术创作 。
以数字科技表现艺术
任何艺术名著,在数字科技下,都能成为数字艺术品。只需要将经典作品数字化,然后通过投影机、拼接墙、交互或非交互显示屏、全息成像、VR等可视化技术重现作品即可。
比如法国波尔多“光之水池”数字博物馆,由100多台巴可投影机为观众重现了古典名画的视觉盛宴。此外,还有将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投影在纽约博物馆墙壁上,或是触摸显示屏局部放大Bruegel冬日风景画中的细节等,都是用数字科技表现的艺术作品。
以数字科技创作艺术
数字科技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创作工具。在如今,除了我们熟知的数码摄影、电脑绘图等用科技进行艺术创作的方法之外,甚至科技本身,也可以是一个创意作品。
比如艺术家Refik Anadol创作的数据作品“机器幻觉”,用AI处理了数百万张纽约地标建筑图片,再结合城市开源数据,利用可视化的科技手段,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盛宴。
02
聚焦体验,
博物馆迈进变革。
越来越多的数字艺术展览,
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对博物馆的重启而言,
数字科技在用户体验方面 意义重大。
轻松切换新展览
过去,博物馆需要不断更新展品以维持游客的新鲜感,这意味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金钱。
但现在,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呈现虚拟的展品和环境,轻松切换展览内容,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加灵活自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游客带来无限的新展览,有效提高重游率。
吸引年轻一代
当今以至未来,占比总人口数高达60%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群,已经成为博物馆需要吸引的主力游客群体。因此,必须要以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与兴趣爱好重塑展厅,而新颖的可视化艺术作品,显然对这些“数字原住民”更具吸引力。
博物馆可以运用可视化技术来呈现艺术作品,这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提前布局。
艺术+娱乐创造体验经济
在数字化时代,观众选择前往真实的博物馆而不是在网络上观看展品照片,是为了获得线下独有的愉悦体验。
因此,博物馆应发挥现有优势,将“艺术+娱乐”作为发展方向,运用可视化科技手段,在游客观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使展品与其产生互动,带来无法替代的沉浸式体验。
全球联展
数字艺术可以使展品突破空间限制,让身处各地的游客共同欣赏藏品,多地同主题联展。
比如在比利时推出的沉浸式展览Exhibition Hub,借助巴可先进的可视化方案,将奥地利艺术家Gustav Klimt的作品,同时在维也纳和比利时展出。
数字艺术正在加速发展,可视化方案在博物馆界被广泛应用。
由巴可投影机等先进设备营造的沉浸式艺术展在法国、韩国、迪拜、美国等各地爆红,让艺术成功“破圈”,赢得了年轻一代关注。
面对重启的压力,博物馆积极转型数字化,创建沉浸式观展体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