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不仅是征集、收藏、陈列、研究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建设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传播为核心的智慧型博物馆,已成为了国家科技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也正在加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系统地建构文化遗产的数字资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现有180 余万件套文物藏品均已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
每日故宫APP页面展示
文物数字化是把文物的尺寸大小颜色等信息、图像信息、背景信息与文化信息等,表示成数字量,以便对文物进行存储、展示、研究利用,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智慧博物馆场景展示
目前博物馆常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近景摄影测量等无接触手段,对古建筑和文物实施多维度信息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形成在计算机上编辑和转化的高精度数据。
三维重建采集、处理及成果接收数据技术参数标准
常见的应用场景
利用AR、VR、数字孪生等技术,基于互联网空间构建文物数字化展示平台,观众可在平台上对文物自由进行放大、缩小、360度旋转、拆解、复原等操作,全方位、无死角地观看文物每一处细节,同时配以音频、视频、图文、动画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深度解读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在 AR博物馆中,参观者直接用手机对准文物扫描,就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动态、立体观察,了解关于文物的历史信息。
株洲博物馆AR场景实例
全景VR搭载图像、音频、视频、 3D技术等,将线下博物馆打造成多维立体文化空间。在这个多维立体空间中,人们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全方位观察与了解,并获得与传统参观大不相同的沉浸式、情感式体验。
故宫全景漫游
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让博物馆产生了一个与真实世界1:1的数字孪生世界,将历史文物复活。敦煌莫高窟开展的“飞天”专题游,通过实体洞窟与虚拟体验有机穿插展示,让古迹文物的延展性和传播互动大大增强。
飘逸灵动的飞天
栩栩如生的九色鹿
若隐若现的大佛
文物数字化的价值
①情景再现-将传统文化解码重构基于数字化技术、以移动设备为载体,把晦涩难懂的传统知识解码成为现代人更好接受的文化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级,用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进行重构,以一种轻松无压力的方式去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北京故宫博物院《弘农渡虎图》
②共享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相比于过去认知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例如美术课本、电视纪录片等,新一代的年轻群体对新潮鲜活的社会热点、文化知识的认知视野十分宽阔。文物数字化利用了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手持终端交互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条件,触动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宣传与传播的效果。
湖北省博物馆数字藏品“越王宝剑”
③数字管理-实现文物资料的共享共建通过大数据技术,按照每一个文物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储存环境、应用方式、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资料的搜集、 整理和文物内容的制作。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准确、 深入地挖掘文物背后的资料信息,通过上传统一的数据资源库,实现文物资料的共享共建。
典藏综合管理系统
④修复保护-实现无接触的完好修复数字化的文物修复保护是指应用三维数据方法,对现有的文物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并逆向推出破损的部分数据或缺失的部分数据。
AI 别壁画残损、颜料脱落
目前3D打印技术也已经较为成熟地应用在文物修复技术中,通过3D打印原有破损的文物部分,可以得到良好的修补和修饰,从而实现无接触的完好修复。
3D打印出来的1:3比例千手观音模型
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收藏、管理、研究、展示、教育都需要数字化数据做支撑,实现对博物馆原有内涵和外延的伸展。在未来,博物馆将不只是传统的历史文物展示场所,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文物呈现也将更为灵活、生动、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