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2年以来,国内工程投影市场继续保持2021年的高速发展趋势。众多品牌在产品端的布局也表现出崭新的向上升级方向。其中,关键性的转折之一就是“10000流明”机型,大有全面普及的趋势。行业人士更是指出,万流明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必争之地!
厂商加速布局万流明投影新品
在工程显示市场,布局万流明机型,不仅是头部品牌的专利、也是新兴品牌的必争之地,不仅是DLP产品的升级方向,也是3LCD产品的“主要市场目标”:行业专家指出,光源技术进步已经让万流明这个曾经的高端标签“不仅普及、而且成本可接受”。消费市场,万流明取代此前8000-9000流明机型的趋势非常明显。
例如,光峰科技推出的激活色彩S系列工程投影机投影产品(也被称为SU系列),采用0.67英寸单片式DLP技术方案,使用1000到1500瓦的电源,可以提供一万流明到一万六千流明的亮度表现。再例如,视美乐推出的SML-PU10K/PU12K同样采用0.67英寸DMD光阀,结合SLPL荧光双色轮系统、远心光路设计、液冷散热技术,实现万流明和一万两千流明的高亮度,满足高品质高亮度工程应用的需求。类似的产品还包括如优派的UB1060D、索诺克SNP-DU12K、巴可G62-W11、理光PJ LU10600等等众多新品。
除了DLP系列产品追求万流明之外,3LCD机型的万流明普及也已经开始。例如,科视Christie DPS系列产品的2021升级款LWU1260-DPS高亮度已经达到12000流明,其采用了0.76英寸3LCD光阀系统,功耗更是只有850瓦,不含镜头重量只有24千克,可谓小巧精干。作为3LCD投影光阀的上游厂商,爱普生更是很早就推出了万流明机型,更是在2019年开始布局间距经济性的激光万流明机型市场,例如CB-L1070、CB-L12000Q等L系列经典机型可以通过更大尺寸光阀,提供从一万到三万流明的高亮产品。
0.67的DMD或者0.76的3LCD能够提供万流明的投影机型,这是工程投影行业的重大进步!”业内人士指出,“小光阀、高亮度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激光光源的性能提升,其必然将引发新一轮工程显示亮度升级的热潮!”
新一代激光光源,带来更多“想象力”
2021年是新一代“激光光源激光器”加速进入市场的一年,也是进一步大力推动激光显示产品“或者更亮、或者更为轻巧”升级的关键一年。
行业人士指出,从数据指标看,目前在DLP机型上激光引擎能做到整机10LM/W以上的能效,如果采用亮度优先的色轮,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亮度一两成以上。这得益于,1.新的激光芯片的发光效率提升和大功率单芯片技术的进步,2.新兴荧光粉技术的升级,让荧光转化系统能够承受更高亮度的冲击。
以上两大关键进步与激光光源自身,固体光源更为可靠、半导体芯片内在热适应的冗余更高、可接触式散热的热管理体系设计优势结合,让激光显示在高亮机型上、特别是轻巧高亮机型,以及小光阀高亮机型上,实现远远超越汞灯投影机的效果“是必然的创新目标”。特别是,采用反射式荧光色轮技术的3LCD机型,在万流明上甚至能够实现15千克左右的整机重量,产品轻巧度进一步提升。
在激光光源技术的支撑下,0.47英寸低成本DLP解决方案,实现4000-6000流明工程投影机型普及,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一技术方案核心优势就是“产品成本更低、市场可普及性更好,同时产品重量和体积减小”——6000流明机型“敢用轻薄”形容,这是此前不能想象的事情。
而采用更大一点的光阀,激光投影的亮度提升是必然的:或者说,两倍于0.47英寸面积的0.67英寸光阀,只需要使用加倍的激光器和更可靠的荧光色轮材料,就能实现万流明亮度。这实际上让15000流明以下的高亮激光工程投影机,无论是DLP还是LCD技术,都不在面临“光阀端的产能和供给瓶颈”,进而产生了“工程投影亮度整体上移、万流明普及”的市场结果。
不需要3DLP、也不需要大尺寸的高成本光阀”,恰是这一点让万流明投影突破了“上游供给的瓶颈”。行业专家指出,新一代激光光源系统正在带给投影产业难以想象的升级空间。不断提升的激光光源效率,也是投影产业“最美妙”的崭新的基础支撑技术。
竞争升级,推升“亮度突破”的新需求
从工程投影行业的“应用角度看”,“亮度不足焦虑”一直存在。或者说,如果能够在同等成本下,采用更高亮度的机型,绝大多数客户都会“非常愿意”。市场消费上,限制高端高亮产品普及的核心,从来不是需求端的,而是受到产品成本和高端光阀供给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供给侧升级就成了工程投影企业竞争的主要工具。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产工程投影品牌的加速崛起,4000-9000流明机型“竞争日趋激烈”。依靠本土产业链供给和本土创新企业在激光光源上的先发优势,其往往具有“经济性机型”上的竞争优势。从高端商教到主流工程市场,本土投影品牌的份额都已经日益匹敌,甚至超过外资品牌。
同时,本土工程投影品牌也不会“自主的永远在低层次竞争上自缚手脚”。如光峰已经将极致亮度机型推升到60000流明,并上市2万到6万流明的3DLP机型,其市场供给能力丝毫不落后于任何外资品牌——不断向上挑战技术和供给高峰,是每一个本土投影品牌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国内投影市场自主品牌的成长,带来外资品牌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特别是在家用消费、廉价商教市场,外资品牌失去了份额主导能力。这使得索尼、爱普生等传统投影大佬对工程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结合一些传统的主要做工程市场的外资投影品牌在工程投影圈和本土创新品牌的竞争,让工程投影市场几乎成为了外资的“必争之地、生死之地”。
但是,面对“必争”的格局,外资品牌的策略可以是什么呢?除了传统的口碑、渠道关系等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是“拿出差异化的产品”。这就导致“主动提升工程投影亮度标准”的品牌,不仅是本土创新企业,也包括了所有外资的市场参与品牌——虽然不是齐心努力将工程投影万流明市场“做成了每个品牌都必争”的新“C位”,但是确实是“在竞争压力下,万流明成为血拼的主战场之一”。
甚至,行业人士认为,随着几乎全部品牌商在万流明上完成布局,接下来万流明工程投影之争,将进一步向“谁能更低成本、谁能更轻薄、谁能率先搞定4K”等更多技术维度扩散。目前,万流明已经形成对9000+亮度的替代效应,未来很可能也会将一些8000+流明工程项目的采购标准拉升到10000流明的更高“品质”标准上。
综上所述,万流明工程投影的大较量不可避免。这是技术进步、竞争升级和消费升级“三元驱动”的必然趋势。努力积累和实现在万流明亮度机型上的技术和规模领先,是所有国内工程投影市场参与品牌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