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虚拟现实产业迎来一个重要的战略节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工信部联电子〔2022〕148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将是国内虚拟现实产业,在国家层面,一个覆盖基础技术到具体应用领域的权威的、全方位的五年发展规划。也是虚拟现实产业第一次受到如此高规格规划的重视。
《行动计划》的由来和发展
近10年来虚拟现实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崛起。涉及到计算、数据存储、软件、新兴消费硬件、CPU和显示技术专业化创新、新兴商业模式和应用领域拓展、新型数字空间场景建设等众多方面,已经成为元宇宙产业链成熟度较高、确定性较强的关键分支产业链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对虚拟现实产业的技术投入、资金布局、政策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例如,2016年9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下,虚拟现实产业联盟(Industry of Virtual Reality Alliance,英文缩写IVRA)在北京成立;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可以说对虚拟现实产业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产业政策“一以贯之”的一件事情。2021年10月由工信部和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正式提出将编制《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近一年以来,相关部门、协会、从业者和行业机构,经过多重交互、对接、交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完成了这份由中央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行动计划》。
可以说这份《行动计划》即是发展的纲领、也是行业的共识、更是国家层面对虚拟现实产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浓缩,将对我国未来5年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内实践与应用、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全球创新领先性方面,提供巨大的前瞻指引和量化支持。
虚拟现实创生未来,《行动计划》的意义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战略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提出,并分为四个主要方向:驱动1.生产方式、2.生活方式、3.治理方式的变革、4.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四点概括起来就是改变现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并创造属于未来的崭新产业、业态和模式。
《行动计划》中,再次强调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开篇即提到“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将虚拟现实从单纯的产品和消费升级,上升到“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从简单的经济创新、上升成为“社会创新”;从单纯的企业行为,上升到“社会行为”。可以说,虚拟现实产业关系经济发展与升级、关系社会文化和文明成长、关系国家治理和信息舆论安全。这样的重要未来创新产业高地,必然需要大力争取。
同时,《行动计划》亦对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给出了一个重大“历史性判断”:即“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工信部指出,经过多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即强调了技术依然在创新的高峰时期,也强调了“应用落地”的大幕正在加速打开。这是行业加大虚拟现实产业开拓的机遇,也很可能是形成国际话语权、自主标准体系的关键时刻。
因此,《行动计划》的出台,即恰如其实、又具有时空上的紧迫性。《行动计划》不仅是方向指引,也是具体的任务。目标性强、细节丰满,也是这份《行动计划》的主要特征。
《行动计划》即是目标也是任务
《行动计划》提出了国内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宏观目标和具体目标:
其中,宏观方面主要强调,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具有规模”、“从技术到应用全链繁荣”,充分肯定了虚拟现实产业未来5年的成长性和机遇性。
而具体目标方面,《行动计划》用一系列数字进行了说明。例如,(到2026年)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可以说在具体的目标上,量化的指标,更好的诠释了宏观目标中“规模化”和“应用成链”的落地路径和实现面貌。
特别是在具体的应用层面,《行动计划》提出了,虚拟现实+工业生产、虚拟现实+文化旅游、虚拟现实+融合媒体、虚拟现实+教育培训、虚拟现实+体育健康、虚拟现实+商贸创意、虚拟现实+演艺娱乐、虚拟现实+安全应急、虚拟现实+残障辅助、虚拟现实+智慧城市等十大具体场景的方向。
除了目标之外,《行动计划》更为突出任务性、甚至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和分支行业、每一个具体部件和产品:
《行动计划》进一步将行业供给和应用端的细节总结为“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三大任务、三大专项,进一步突出“核心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成链”的总体发展目标,并落实每一项具体细节任务。
例如,供给上《行动计划》强调了,支持8K60帧及以上视频编解码、高性能图形渲染、传感融合与三维重建等功能高性能、低功耗的虚拟现实专用处理芯片的研发;重点发展几何、物理、生理、行为等高度拟真的三维建模技术;重点推动Fast-LCD、硅基OLED、MicroLED等微显示技术升级,发展高性能自由曲面、BirdBath光学模组、阵列与衍射光波导等器件……可以说非常详细的覆盖了行业目前的研发焦点。
同时,在供给技术上《行动计划》还强调了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例如,交互技术上,不仅有“发展手势追踪、眼动追踪、表情追踪、全身动捕、沉浸声场、高精度环境理解与三维重建技术”;也包括了,“加强肌电传感、气味模拟、虚拟移动、触觉反馈、脑机接口等多通道交互技术研究”等未来技术的方向指引。再例如,《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建设沉浸式内容开发开源软件社区,鼓励向社会开放,扶植用户生成内容(UGC)生产”,这些目前尚未出现的未来行业模式。——即在供给端的具体细节上实现了“着眼当下”、“兼顾未来”的任务指示。
除了供给侧之外,《行动计划》的任务性之细腻,也体现在“需求和应用侧”的细节指引上。例如,推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化车间与虚拟产线建设,建设跨领域跨环节的模拟仿真与协同开发环境……培育包括开发设计、制造装配、运维巡检、远程协作、营销展示等在内的不少于50个典型应用工业场景。再例如,推动景区、度假区、街区等开发交互式沉浸式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建设常态化“虚拟现实+演艺”平台,支持文艺院团、演艺机构举办线上沉浸式演艺活动……等等。
可以说,这份《行动计划》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方向型纲领文件的范畴”,基本是一个国家层面的虚拟现实产业“五年实施细则”。其内容之精细、细节之笃定、链条之严谨是空前的。这代表着虚拟现实产业真的已经迈入到一个“落地决胜”的关键发展窗口期,也代表着国家层面对这一产业的认真研究、高度关注。
新征程、新起点,虚拟现实整装出发
《行动计划》是集结号、是冲锋号!行业专家指出,《行动计划》的出台确立了国内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纲领、行业目标、行动战略,将成为国内虚拟现实产业进一步战略升级的重要支持和佐证。
“把握窗口期、聚焦大前沿”!虚拟现实产业正在迎来爆发的高峰。这一阶段也是这一行业建立全球规则和标准的重大关键节点。以《行动计划》的发布为东风,相信虚拟现实行业会迅速形成一股“争先创优”的风潮,民族虚拟现实产业的进一步腾飞和发展指日可待。
附件:(引用自工信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