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以来,液晶面板产业的“风向”有些耐人寻味:对此,大屏君注意到以下两个重量级新闻。1.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指出,今年第四季5代以上大世代线稼动率可能下滑至6成,将创10年来新低。2.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即t9项目正式投产;同日,厦门天马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隆重开工。
一方面是历史性的大减产——按照比例看,似乎这轮减产可类比于上次“欧债危机”后的减产潮;但是,考虑到10年来液晶面板产能的增长,实际减产的绝对产能已经超过液晶面板历史周期中的任何一次减产。而刚刚投产的TCL华星 t9项目,总投资高达350亿元;刚刚开工的天马8.6代线投资额也高达330亿元——液晶面板的扩产步伐依然强劲。
减产和扩产对比如此巨大的行业格局之下,很多读者想必也想知道“为什么”?
“非均匀的结构性”减产
对于减产,大屏君要指出的是“液晶面板行业的减产”不是突然发生的、也不是无差别的打击所有制造商和生产线。液晶面板现在的减产是具有“显著结构性”和“非均匀”性的。
第一, 有些减产是早就在计划之内的,并且是不可逆的。例如6月份三星最后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退出市场。这条线最早计划在2020年彻底停产。但是2020-2021年,新冠疫情导致居家视听需求、商业远程会议视听需求等大幅增长,拉动包括IT和TV在内的液晶面板行业进入历史性消费高峰,带动三星这条线“延命”近两年。类似的,LGD计划2023年第一季关闭的P7(7.5代)产线,也将是LG退出液晶面板制造的一部分。这条线的退出也将是不可逆的过程。
第二, 高成本地区的减产会更为剧烈。例如,大屏君注意到六七月份有新闻报道,日本夏普10代线短期内产能利用率接近停产。原因是大客户三星大幅砍单导致。全球液晶面板的产地主要是我国的大陆、我国台湾、日本和韩国。其中我国大陆地区综合成本优势显著。韩国地区企业则已经在持续彻底退出液晶面板制造的道路上。过去10年日本地区液晶面板制造产能亦下降了多一半。
即长期看,液晶面板产能向制造的成本洼地、需求高地我国大陆地区集中的趋势很明显。但是,国际上一些彩电和IT品牌,如日系、韩系终端品牌,处于“分散采购风险”和其它原因,会在订单上“照顾”日系和台系面板企业。而在全球彩电、IT需求下滑的周期,这些照顾的力度会“力不从心”。因此,实际导致日台地区液晶面板线的减产压力更大。
第三, 这轮液晶面板减产中“持续性”的退出,与临时性产能控制并存。例如,大屏君对过去10年液晶面板业产线的建设数据研究发现,过去10年只有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有新的液晶面板高世代线产能投产。且大规模投资新线的几乎只有我国大陆地区。日韩地区主要面临产线不断关停的局面。韩国企业主要是将LCD转向OLED,属于升级型停产LCD。而日本企业则是简单的因为竞争力不足关闭了多条LCD面板线。
而目前的行业供给相对过剩,必然会加速日韩地区“竞争力不足”LCD产能的退出过程。这些退出有些是计划内的,有些则可能是被迫的。同时,大屏君注意到原计划今年开工的我国台湾地区的友达新一条8.6代线已经推迟建设,同时市场传出友达和群创合并的“传闻”。这也代表着现有行业压力下,我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承压也要比我国大陆地区企业严峻一些。
第四, 既然做减法的困难程度,在不同液晶面板厂商身上有显著差异;那么也就是说“处于优势地位”的液晶面板竞争者,很可能在熬过这一轮的“艰难之后”成为获利者。大屏君必须强调,我国大陆地区的液晶面板业开始腾飞的起点,就是上一轮欧债危机导致的行业压力时期的“逆周期投资”。成本优势、产业链聚集优势、下游需求优势等叠加,让我国企业吃尽了10年前液晶面板剧烈的低谷周期中的“逆势投资”红利。
那么这一轮行业的“困难”中,我国面板企业还能享有“逆周期投资红利”吗?至少从大厂们的投资态度看,行业是依然看好“逆周期投资逻辑”的。特别是,那些永久性退出市场的产能,在下一轮景气周期,必然需要“新玩家”来填补。而现在,恰是一些企业谋局这一未来时刻的机会。甚至,利用我国大陆地区日渐壮大的规模优势,日台地区暂时减掉的产能,未必就不会转变成“永久退出”的产能。
看好“中长期”市场需求,是扩张主因
大屏君认为,今天“顶着相对产能过剩和行业大规模减产压力扩大产能”,固然有对“减产的阶段性”、“行业需求的周期性”的把握,是一种“逆周期投资”行为。但是,TCL华星、天马等扩产,更多的市场逻辑却并非“如上那些具有投机性”的因素。
首先,持续扩张的显示行业需求具有多重新场景支撑。例如,TV和PC显示器的大尺寸化,持续增加单位终端设备销量的显示面板需求。再例如,车载显示的崛起、发展和大尺寸,也增加了整个显示行业的面板需求(华星T9和天马厦门项目,就主要面向新型IT和车载等市场)。同时,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行业对显示设备的需求,如电子黑板在教室的应用、数字标牌在商业上的应用、远程办公激发的办公显示屏需求等等。
其次,未来显示行业的扩张,还有进一步全球性的技术扩散的市场支撑。比如,欧美和我国的TV流行大尺寸,但是非洲、拉美等地区还在依靠小尺寸解决有无问题。这些地区未来的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智慧化社会建设的发展,必然提升全球对TV、IT、商显等市场的需求总量和需求质量。即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种显示设备具有从技术和经济高地,不断向低洼发展中国家地区渗透的趋势。
由以上两方面支撑下,液晶面板扩产的理由就已经很充分:主要满足未来市场智慧信息化对更多地区、更多行业赋能中,显示设备的绝对需求增量。同时,大屏君要指出的是,液晶显示的扩张信心,还与竞争类产品“不够给力”有关系。
比如,2007年索尼就推出了全球第一台OLED电视。但是,今天全球TV市场OLED技术的渗透量依然不足每年千万台——液晶自身的高度成熟、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对比OLED、micro LED、QLED等所谓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工艺难度、成本高企、部分产品性能的短板(如大尺寸OLED在亮度上不及液晶,在公共显示空间中存在亮度不足短板),让LCD液晶显示技术依然会具有漫长的生命。至少未来10年液晶依然会是显示行业的真正中流砥柱。
综上所述,2022年下半年出现的“行业大减产与扩产”同步的情形,并非“单纯的逆周期投资”;而是拥有长期的需求增长支撑的“战略布局”。大屏君也注意到,有调研机构已经预测2023年后期,液晶面板减产和跌价的过程就会结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价格的反弹与需求重回增量。这也证明行业内是存在广泛的对显示产业大前途的“乐观”情绪的:唯一问题是,谁能笑到最后,并利用每一个机会获得最终的“最大利益”。这方面,大屏君显然觉得有实力和优势去逆周期投资的企业,将拥有更大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