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作为首个文旅合一的五年发展规划,其中呈现不少新内容、新趋势,规划中还特别提到加强文化和旅游装备行业研究,支持开展基础技术研发,提升企业设计制造水平。那么作为文旅相关装备产业的音响灯光行业,还能从本次五年规划中解锁出什么新的发展机遇呢?
文化产业新布局
关于文旅产业新趋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
加强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格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双城等文化产业群和黄河、长江、大运河等文化产业带。
培育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产品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美好宜居、风俗淳朴文明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培育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集聚区。
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解读: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反复被提及。重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培育乡村旅游业,正是我国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须举措。而这也对文旅装备产业提出了对等的高要求,率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则将在这波发展中抢得一波红利。音响灯光作为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在往后的发展当中,技术实力、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则将会与行业内实力较为普通的企业渐渐拉开距离。文化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带将会带动区域内协调发展,同时也会带动音响灯光企业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市场,开拓更广阔发展空间。
同时,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兴起也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更加细分化的市场需求将会催生出音响灯光行业更多新的专业化领域产品,从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无论如何,广泛被挖掘的文旅市场将为演出/灯光租赁商、工程商、系统集成商以及演出/灯光设备厂家等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音响灯光企业一定要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生产出更多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好产品。
数字化
关于数字化,《“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
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应用。加强文化和旅游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开放和共享机制,强化数据挖掘应用,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行业监测、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以信息化推动行业治理现代化。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推动演艺产业上线上云,巩固线上演播商业模式。推动上网服务、歌舞娱乐、游艺娱乐等行业全面转型升级,引导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推动数字文化工程转型升级、资源整合,加强公共文化机构和数字文化企业的对接合作,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和传播渠道。
加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发展。加强智慧旅游相关标准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示范项目。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解读:数字化是产业发展趋势与疫情影响叠加的典型表现,疫情加速了数字文旅变革趋势。近年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进行数字化产业转型,而现在相对普遍的数字化是技术和应用方面,对专业音响灯光行业而言,基于网络架构的数字化控制、无线信号传输以及系统整体操控的智能化,已经逐渐占据技术应用的主流。但是,数字化的本质内涵为,信息技术引导的系统性变更,绝对不仅仅只是设备与技术。
疫情使得企业遇到一系列如无法复工复产、销售渠道受阻等问题,所以在进行产品与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之时,企业还应该着重培养整体的数字化思维,使得各项业务真正“联接”,而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专业领域,对企业内部数字团队和外部服务提供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音响灯光企业需要培养公司人员,不只是技术人员的数字化思维,转变工作模式,充分开放合作,统一提升在线营销和业务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数字文旅提供优质服务。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关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结合老旧小区和厂房改造等,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发展城乡流动文化服务,推进流动服务常态化,开展惠民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解读:在专业剧场剧院朝着更为大型、专业化文旅综合体方向发展的同时,一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小而美的文化场馆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目前,上海就有一共80家演艺新空间,为观众呈现更多乐趣满满的艺术体验。我们有了解到,有的音响灯光企业针对这一趋势,研发出一些外观更精致且可定制的专业优质产品。另外随着流动文化演出的大力推行,不少音响灯光厂家着力推出更便携的音响灯光,以及专门针对流动演出所需要的产品打包箱等。各音响灯光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明确自身定位,根据现阶段实力,深入市场,了解需求,同样也能把握住属于自己的发展良机。
文旅融合新业态
关于文旅融合新业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
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培育30个旅游演艺精品项目、100个线上演播项目、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100个数字艺术体验场景。
建设60个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加强指导支持和动态管理。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扩大夜间消费规模。
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推动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主题酒店、特色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支持建设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综合体。
鼓励在城市更新中发展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发展工业旅游;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具有人文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结合传统体育、现代赛事、户外运动,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
解读:《“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同样赋予了文旅融合新业态更多发展可能,夜游项目作为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的产物,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无疑拓展了多媒体声光电的应用范围,也促进了产品的迭代升级,应用于文旅市场上的专业投影仪、功率更强效果更好的激光灯等产品不断推出。
与此同时,夜游市场对灯光产品的需求和要求尤为显著,而国内灯光市场依旧呈现“杂、小、乱”的发展格局,在未来,国内灯光厂家需得着重打造自身品牌,形成良好品牌效应,在注重产品品质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而沉浸体验产业,如此细小的一个产业在大规划中被“圈”出来,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沉浸式文旅项目以及文化旅游街区的建设同样对音响灯光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