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教育部公布重磅名单:12所“一流大学”入选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21-05-27 作者:pjtime资讯组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正式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经高校自主申报、专家论证,全国共有12所高校获批首批未来技术学院,且均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教育部公布重磅名单:12所“一流大学”入选未来技术学院名单

    据悉,去年5月份,教育部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把握新工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建设内涵,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交叉融合、坚持科教结合、坚持学生中心、坚持开放创新,着力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重点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一是凝练未来技术特色,在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打破传统按照学科门类划分的知识体系,凝练独具优势、基于专业交叉的未来技术特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以科技前沿技术为驱动的面向未来技术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面向未来技术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培养机制、评价机制,探索新技术、新工具、新标准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三是革新教学组织形式,鼓励高校突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时空限制,大胆革新教学组织形式,营造有利于产生各类颠覆性、突破性成果的创新氛围和育人环境。以组织模式创新为抓手,引领带动工程教育在理念、范式、标准、路径、技术、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全链条、深层次变革。四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推动大师领航,建设一支满足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需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五是深化国际合作,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和互学互鉴,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学生培养,吸引高水平国外本科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提供人才保障。六是汇聚各方资源,汇聚科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等各方资源,为未来科技发展和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提供技术、经费、师资等全方位有力支撑。七是优化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构建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目标相适应的运行、管理、评价、质量保障等相关机制,推动新工科未来学院建设持续改进。

    教育部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规划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布局。具备条件的高校向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申请,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础、政策支持和保障条件等,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关怀及各职能部门与相关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变革教学组织形式,重构未来工业智能课程体系;探索与华为公司、东软集团、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基地;积极推进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与合作育人,为培养从事未来工业智能原创技术的复合型、创新性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技术学院将以一流信息学科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新工科建设为内涵,聚焦未来工业智能领域,围绕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通过改革创新形成高质量工业智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工业智能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有力增强民族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未来工业智能和信息通信技术产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吴健雄学院为依托进行建设,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东南大学电子信息领域前沿研究的优势和吴健雄学院面向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改革经验,聚焦芯片设计、信息材料、未来通信、智能感知4个方向中的未来技术,立足“中国特色、全球视野、面向未来、引领发展”,构建“坚持思想引领、强化通识教育、夯实领域基础、注重交叉融通、延拓未知挑战”的本硕博贯通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实施“三制五化”育人创新模式,深入推进基于大工程/大项目/复杂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方式,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长聘短聘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国内国外结合、固定流动结合、专职兼职结合,汇聚一支高端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若干前沿交叉科学与未来技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