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LED大屏行业讨论最多的两个话题,无外乎“市场复苏”和“上游涨价”。这两点共振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大事和企业经营稳健的最关键因素。
涨价是次要的,缺货才麻烦
铜价格创出10年新高、印刷电路板价格也在高位运行,一些IC产品已经涨价三四轮,你说我们的LED单元涨不涨价?”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开始于大宗物资、结束于终端产品的“欧美QE下”涨价周期,对LED行业影响越来越明显。
尤其是从2020年第四季度开始,疫情导致的行业低迷基本过去,市场需求开始回升。并叠加2021年mini-led背光源产品市场的“首轮爆发”,LED行业进入“景气周期”。在需求扩张拉动下,终端产品也有了一定的“涨价空间”。且更高的需求,也会加大上游市场的“供给缺口”,形成进一步涨价的共振效应。
例如,据媒体报道,2021年以来,多家LED芯片企业上调价格,部分企业已经是第二次上调价格,甚至有的企业是第三次上调价格,部分小尺寸芯片出现短缺,个别短缺产品价格平均涨价约30%。
但是,“讨论”涨价已经是比较“外行”的话题:业内专家表示,LED行业现在最担心的是“上游供给”是不是充分,或者说是缺货问题。
从LED行业终端产品的“非LED晶体”部件看,大多数是通用产品。即其成本变化,不被LED产业自己控制。例如PCB板子,这个产品成本受到环保政策、人力成本、上游材料,如铜等、以及多种化工产品,如各种胶和清洗液等的影响。PCB板产业是电子产业的“通用产品”,因此需求端受到整个电子产业景气度的影响。
从更大的范围看,这轮涨价的原因很多,例如欧美货币QE带来的通胀担忧、疫情下产地,特别是矿场受到封锁等影响,产能变化的因素、企业在产能担忧下的“积极备货,高库存”影响、以及例如美国的科技战,台湾地区的缺水,日本的火灾等对IC产品的显著影响……以及,美国滥发货币下,消费端扩张的影响!
这轮涨价的水太深,远远超过LED产业自身!”行业人士表示,很多上游产品如驱动IC,其实面临与更大的整个电子产业抢产能的问题:通用部件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货”担忧。现在全球汽车企业已经大量在压缩运行产能,就是因为芯片“不够”,而不是简单的“涨价”。2021年4月份以来,LED行业对这种可能的担忧也在“上升”。
周期效应已经破碎,企业难以把握中长期节奏
第一是,涨价的范围太大,超过了LED企业研究和关注的传统行业价格周期范围;第二是,突发性因素、非经济性因素太多,且这些因素的‘时效’是长是短难以评估!”
行业专家指出,LED行业面临的已经不是“行业性的成本和价格变化问题”,而是裹挟在全球疫情经济以及美国科技战漩涡之中。这让本轮涨价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对企业而言其“掌控周期”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也是空前的。
且,这一轮“复杂多变”的涨价原因,还与LED产业自身的技术周期“叠加”:即,1.2021年mini-led背光出货会有20倍的增量、2.2021年是P1.0以下小间距LED产品普及化发展元年。——新技术产品和新应用市场的开拓,叠加疫情后的需求复苏,甚至是欧美QE下,欧美市场的消费扩张,进一步从“需求侧”加大了这一轮价格调整过程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2021年以来我国台湾地区的旱情持续,对未来一段时间LED上游和中游产品供应、IC产业链稳定形成了很大的未知压力。一般而言,4-6月份为台湾的梅雨季节,至少到目前这轮梅雨降水还没有到来;6-9月份为台湾的台风季节,一般会有比较多的降水——但是,也不能排除2020年那样台湾中部、南部等地区全年缺乏台风登录的可能。4月中旬开始,台湾一些地区已经采用“供5停2”的方式限制水资源消费、台积电加大了二次处理用水的占比,以节约淡水资源。未来这一干旱情况是进一步加剧,还是在一场天气现象后瞬间缓解,充满不确定性。而我国台湾地区是全球最重要的LED和IC半导体产业基地之一。一旦旱情影响其上游供应,势必对全球产业链供给平衡形成巨大冲击。
能想到的因素,或多或少都有不确定性。”行业人士指出,现在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上游下游确定性因素”。这让很多企业“心里不踏实”。
特别是,考虑到国内LED产业,无论显示还是照明,都处于“相对的竞争过剩状态”。所以,即便有所谓的下游市场复苏的涨价空间,行业企业“提价积极性”都不是很高。“能自己消化就自己消化”。甚至,有企业明确宣示“不会涨价”,或者“暂不涨价”:在利润和市场规模之间,企业也面临两难选择。
你现在涨价了,过一两个季度,疫苗打的差不多,万一产能不紧张了呢?或者美国QE水平下降,需求出现波动呢?还有,你涨价,人家品牌不涨价,传统客户是不是会跑掉?”——相对于“积极备货的上游策略”,LED企业面对下游客户的时候,“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更普遍。“拿不定主意,那就先不要动作!”更多的企业在终端市场静观其变,也进一步增大了LED产业的自身财务压力。
此前的LED价格周期,上下游产业的协同价格变化非常明显,周期曲线是完整的。这一次,则呈现破碎性现象:不仅仅是产业需求和供给周期、也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周期的影响,更有疫情、气候条件、人为与事故因素的不利影响夹杂——LED企业如何应对这一轮价格趋势,恐怕难有行业共识。不同企业会因自己实力与市场位置的不同,选择完全不一样的应对方式”。
何去何从,企业要用更看长远眼光看
2020年下半年以来,LED产品终端成本至少上涨了15%以上!”面对这一局面,一些中小LED屏幕企业已经有1-2成的产品提价。但是,大多数品牌企业、大型企业还在尽量维持“价格体系”稳定。
从成本承受力角度看,小型企业多数在采购端话语权不强、库存规模有限,且采购协议期限往往偏短;同时其在终端销售端,本身利润就更为微薄,产品价格偏低。两方面综合,其自我产品成本消化能力也更弱。中小企业成为LED行业终端涨价先锋,符合“越是便宜的在涨价周期越是价格波动明显”的规律。
但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涨价,势必压低其主要依赖的“成本竞争优势”。这让涨价其实等于“饮鸩止渴”。大型企业愿意看到,因此获得的市场份额增加:不涨价的企业也许毛利摊薄了,但是市场规模做大也是一种不错的收益。对此,行业人士也有观点认为,“利用成本上涨周期进行市场洗牌和优胜略汰”,或是会成为一些企业的战略选择。
除此之外,在需求端上,所谓mini-led的应用扩张和P1.0以下间距产品的加大应用,都意味着“这些产品价格要下调”。如,国星光电就曾经在2020年四季度表示,2021年P1.0以下间距,尤其是P0.9间距产品标准版,价格要降低。——新技术产品扩大市场一定是价格下降的过程,这个规律是无法跨越的。如果品牌企业看中新技术市场的争夺,那么其还是要走“降价”路线。
除了以上的案例外,终端市场的价格变化,在不同的消费需求细分市场,还有更多“差异化、结构性”的规律存在。即LED行业面对上游市场的价格波动,绝不存在“简单的应对方法”。复杂市场竞争下,2021年LED市场“涨价、降价、缺货”等事件都会出现。
更为重要的是,行业对“宏观经济正常化,特别是疫苗下的群体免疫形成后,全球经济走势的回归正常,依然抱有期待”。这就决定了,很多企业不愿意在中长期策略中,加入“过多短期变量因素”。越是大企业,越是看中长期趋势和格局。这一点可能成为2021年LED终端市场稳定性的定海神针。
综上所述,2021年LED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价格变化趋势,且这一轮价格变化的复杂性也前所未有。在通用性产品涨价、缺货;疫情特殊经济与货币政策效应;需求端和新技术产品端扩张;产能扩张周期;特殊行业事件(如日本火灾、台湾缺水等)等等因素影响下,LED行业如何应对2021年的特殊性,需要行业企业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