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成为LCD最大的制造与研发基地、OLED产业的紧追也已经成为全球唯二的阵营,甚至新兴的microLED本土企业本就‘基础最厚’……”面对这样的行业局面,“显示产业界的下一个共同理想是什么呢”?
答案就在于近日刚刚获得科技部批准的“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上。对于这个中心的意义,行业专家用类比法指出,国内市场是全球IC的第一大消费市场,也是首屈一指的制造市场;但是,过去三四年IC芯片这个行业受到的“开脖子”影响,依然如鲠在喉。
即,强大不是“不再进取”的理由、又强又大也不是“丝毫不求人”的理由……2019年,韩国强大的半导体产业,被日本小小的氟化氢气体限制住,就是最好的证明——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本质是要解决“产业安全权益,与未来锚点”的问题。
产业安全,要从产业链完整度做起
2019年7月,日本限制对韩国出口三种重要半导体产业链原材料:半导体清洗的氟化氢、用于智能手机显示屏等的氟化聚酰亚胺和涂覆在半导体基板上的感光剂“光刻胶”。——实际上,不仅是韩国,也包括我国台湾地区、我国大陆地区的半导体产业链,对这三者都有“日系依赖”。
而且,需要对外依赖的不仅仅是这三个而已。以显示面板的制造为例,其产业链呈现哑铃结构:显示面板下游是丰富的终端应用创新和产品类型;上游则是海量的各种专门材料和设备。目前,国内显示产业链以下游终端应用最强,终端面板制造站在全球前列,而上游设备和材料还显著的受制于人。
偏光片、玻璃基板、靶材、光掩膜版、光刻胶等材料部件产品,近年来没有一项产品的国产化率超过20%。至于关键设备上,国内还在大量进口国外淘汰的二手生产线,其对外依存更是可窥一斑。这与我们建设国内大循环为主、双循环共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形成了矛盾。
对此问题的解决,最主要的难点在哪里呢?TCL李东升指出,“由于显示材料与装备研发周期长,加之从研发到应用缺乏关键的中试环节,新材料及新装备在下游面板厂商的导入风险极高,一旦出现失误将使厂商出现重大损失,因而常常出现国产材料与装备‘不敢用’的问题”。即,一个是“时间性问题”、另一个是“实践性问题”。
TCL牵头,以由广东聚华新型显示研究院为主要承载体,成立的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本质就是要给显示产业“上游产业链”一个“五年计划性的创新纲领和平台”,打通“研发周期长、研发中试困难、中游下游客户应用热情低”的瓶颈——“内部协调是最重要的,很多上游的问题,不是国内企业做不到,而是单一企业单打独斗不知道如何下手”,行业分析认为,一个共同平台和协调机制,将推动本土显示上游产业链创新的“高潮到来”。这也是日系等现代半导体、显示等产业“上游领先阵营”的共同做法。
突破新型显示,要有更高的立足点
目前,无论是TCL还是京东方,都在研究“印刷显示”技术。甚至,TCL的印刷显示生产线选址都已经确定。早在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就曾指出,要努力将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打造成新型显示行业领域的创新高地。作为未来显示技术“极可能”的主要方向之一,印刷显示的上游产业链安全却更需要关注。
目前,全球市场喷墨印刷的常规技术,依然日本欧美比较先进。具体到显示用喷墨印刷设备和激光印刷技术,则以美国企业、日本企业和韩国企业研发投入比较领先。全球市场,喷墨印刷显示实验线设备,大部分采用美国Kateeva公司的设备。不过该公司2020年之后,营收甚少,经营状态不佳。此前传闻到国内设厂的计划推进也比较困难。
同时,韩国三星采购了韩国Semes的印刷显示设备,Panasonic的喷墨印刷研发设备也进入了国内企业市场,台湾企业则采购了日本TEL的喷墨印刷设备。
对于印刷显示,印刷机设备就如同中芯国际所面临的“光刻机”一样关键:甚至可以这样比喻,DUV类似于今天OLED上用到的蒸镀和光刻设备、EUV则是对比未来显示界的印刷设备。显然,显示行业绝不想今天,IC产业界买不到EUV光刻机的情景,在未来印刷显示时代“重演”。
“印刷显示只是冰山一角!”行业专家指出,包括印刷OLED、QLED以及Mirc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关键材料和设备领域的研发,是决定我们本土显示产业未来是否能够“继续拥有今天的市场地位”的命运性问题——这不是要不要产业升级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如今天一样生存下去的问题:毕竟最近数年来美国的制裁和封锁,持续告知国内产业界“链条必须完整”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简单的道理。
统筹部署、统一规划,掌握命运
本土产业创新,尤其是显示产业创新的命运是“艰辛”的。最近的案例是长虹60亿巨资豪赌等离子项目,结果血本无归。
在远一点,2003年TCL对欧洲汤姆逊的收购,陷入苦苦挣扎,以至于显示产业界“铁”领袖,张东升也有了“鹰的重生”这样的感慨。
再向前,1998年9月,北方彩晶从日本DTI引进了一条第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企业无法持续发展——而这段时期,恰是韩国液晶超越日本液晶产业的关键阶段。
甚至,还可以前推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引进的8大彩管厂,最终无一避免“破产”的命运。“引进、消化、吸收、开发”这条路对于显示产业这种“原创性强、产业链冗长、技术密集”的产业而言,并不灵光……”
“这些失败的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缺乏长期的国内市场合力’!”“我们是企图用一些项目、甚至单体项目,和国际产业界的整个产业链、产业同盟扳手腕,结果不言自明!”而现在“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目标就是“要有统一的计划性、而且这个规划一定要‘从基础开始’、‘面向长期的未来’、‘符合市场和技术的双重规律’”。
“从摸着别人的脚后跟走路,到现在要并排面对最前沿产业创新和技术升级,本土显示产业的组织架构需要一个新的起点,需要一个更具宏观和长期性的战略。”同时,这也是国内显示产业从过去四五十年更为关注“产品”到今天更为关注“产业链和技术链”的升级,是本土显示产业到达新的高度与临界点的标志。
总之,“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是过去经验的总结、是现在问题的直面、是未来蓝图的基底:承前启后,行稳致远,民族显示产业的这一小步,也许将是决定民族显示产业未来漫长时期内竞争力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