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披露,共计提到了六次“数字化”,分别出现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数字化发展”、“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六个部分。
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相比十三五规划,加快数字化发展一节为新增内容:
15. 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先做个名词解释:
数字产业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
产业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
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正在逐年加快。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19 年中国数字产业化的增加值为7.1 万亿元,而产业数字化的增加值为28.8 万亿元,其中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分别为8.2%、19.5%以及37.8%。而与服务业相比,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仍有较大空间,或将成为下一片蓝海。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根据产业数字化定义,传统企业转型意味着企业数据架构由之前以应用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数据分析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具体来说,是指企业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将某个生产经营环节乃至整个业务流程的物理信息链接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通过计算反馈有效信息,最终赋能到企业商业价值的过程。当今企业运用数字化相关技术和工具,推动企业转型,从而将数字价值叠加到企业的商业价值,增强自身竞争力。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仅采集步骤就包括日志采集、设备数据采集、网络数据采集等方式,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资源。
这一点同样能在政策上有所体现。
2020 年 4 月,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首次正式出现在我国官方文件中。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正在从房地产、能源等有形资源,向数据等无形资源转变。
(资料来源:IDC)
如何使用这些海量数据资源?
首先是信息反馈,把原始的数字资产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整合、调度、模拟,输出成可用(人类能解读)的形式。其次是决策赋能,即将已具备可用性的数据做进一步处理,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提取、展示其中的规律并作出判断,从而变现为商业价值。
知易行难,事实上,获得数据资源后,数据的垄断问题,以及数据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如何流通仍是实现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促进数据流通、提高数据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数据整合后的潜在价值仍是当前数字化主旋律。
我们都知道,数据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对于结构化数据。据统计,非结构化数据占企业数据的80%以上,并且以每年55%~65%的速度增长。可视化信息作为非结构数据的一种,随着监控、直播的普及,数据量也与日俱增。
上海寰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寰视)提出的全域可视化战略从数据流通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全域可视化战略是上海寰视为实现跨域(跨地、跨业务、跨网)互联、数据(业务、数据、平台)融合、便利(远程、交互)操作等具备全方位一体功能而打造的全域可视化服务云平台。全域可视化云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地域的联通,打破运营商的限制真正实现全网段的覆盖,打破网络联通形式的限制实现公网、私网、混合网的运用模式,打破各平台之间的相互阻隔和业务平台之间的项目阻隔,实现全域调度、全域控制、全域协作,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场景下的管理模式。在海量可视信息的应用中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可视信息的使用方式,让所有可视的都形成一种无形资产,真正做到了让可视价值流动起来,为客户的预判和决策提供一个全感知人性化的环境。通过全域可视化实现通联全域、便利协作的系统平台,让客户更好地享受到可视无形资产带来的实际价值。
从十四五规划建议来看,十四五将是数字化战略的转型建设关键阶段,科技技术创新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会得到更大推动,“数据”在人工智能 2.0 时代占据着重要地位。未来,如何把握好国内的数据红利以及充分利用 5G 等基础架构带来的应用优势将会是企业数字化中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