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生的压力和家长的负担明显减轻了。作为学生,可以多一点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一点时间户外运动,身心更加健康。作为家长,则不再为“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而烦恼,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双减”政策在为学生和家长减压减负的同时,也向教研机构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减轻作业负担,减少课后的学科培训的同时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要同时做好减负、增效、提质这三项工作,如果继续沿用灌输式教学,机械记忆,题海战术等老旧方法,既是“双减”政策不允许的,也是行不通的。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主动性转化成学习效率和质量。
今年7月印发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部署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装备,打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普及新技术条件下的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在相关指导意见的推动下,AI,AR、MA、5G等新技术在教研和教学中的融合创新按下了“加速键”。体验式、探究式,沉浸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进入了“快车道”。
关于沉浸式教室和探究式教室,我个人有两个观点。第一个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如果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的主动性就没法激发出来,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很难得到根本性提高。
第二点是要“以课程为核心”,就是说要有体系化的学习课程,要有高品质的学习课程。如果还是以往的“以硬件为核心”,那么新鲜感过后,又会沦为摆设。
让人深感欣喜的是,长沙、南昌、衢州等地新建的AR智慧教室一改以往以硬件为主的旧有模式,旗帜鲜明地突出体系化,高品质课程在沉浸式教室的地位。我在参观时看到,在一个30平方-60平方不等的空间里面,随时可以切换安全、科学、人文、语言、数理等不同主题。70多个虚拟学习场景能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学习和探究,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最近几年,我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总结,我们70年代、80年代的学生普遍是到了高中之后才开始接触电脑,参加工作之后才使用互联网。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中小学生是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他们看待智能手机、AR眼睛、MR头显这些高科技产品,就像我们当年看待DVD、数码相机那样平常。我们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多想一想,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虽然我不知道未来10年,未来20年的教学模式会是什么模样。但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模式应该与时俱进!